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自发闭合一例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激光光凝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变化。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CSC并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4例患者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39.2±7.2)岁;平均病程(1.1±0.6)个月。所有患眼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外荧光素渗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
血脂紊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初步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po)B及Apo B/Apo A1比值与DR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 A1与DR、增生型DR呈负相关。降低血脂有助于DR的临床防治。但目前关于高血脂在DR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原因以及高血糖与高血脂在DR中的相互作用均未完全明确,且临床上尚缺乏基于血脂的DR发生发展的预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视网膜脱离(RD)后视网膜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白色家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RD+磷酸盐缓冲液(PBS)组(B组)、RD+BMSC组(C组),各组均为20只兔。B组、C组兔赤道部视网膜造孔建立RD模型。B组兔视网膜下腔注入PBS 10 μl;C组兔视网膜下腔注入CM-Dil标记的BMSC PBS悬液10 μl。A组兔不做任何处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定位研究方法包括基于疾病生物化学代谢机制的候选基因研究和基于连锁不平衡病例对照研究以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需要全面正确认识评估这些研究方法在DR易感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我国具有疾病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多学科、多地区合作,整合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新一代测序新技术,全面分析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因素,推动DR易感基因研究水平的提高。
目的观察重庆地区汉族人群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C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遗传易感性。方法400例临床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600名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诊断标准对眼底病变进行判断,其中PDR患者8例。病例组、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为汉族。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筛选出C5基因与免疫相关的代表性SNP位点
目的观察探讨IBI302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IBI30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165、VEGF-A12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3种VEGF家族细胞因子和C3b、C4b两种补体蛋白的亲和力。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实验观察IBI302的抗VEGF活性。采用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介导溶血实验
期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认为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在DR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细胞间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作用及抗炎和免疫抑制等功能。通过MSCs移植,发挥其炎症调节作用可为受损视网膜提供保护,成为DR治疗领域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腔注射不同剂量伏立康唑对兔眼角膜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新西兰白兔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伏立康唑50、100、200、400 μg组,每组各5只兔。对照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伏立康唑各浓度组分别一次性玻璃体腔注射含相应剂量注射用伏立康唑0.1 ml。注药前和注药后1、7、14 d,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测量角膜厚度;采用全视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