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冲突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依恋背景下,发生在婚姻中亲密关系伴侣间的冲突,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是如何选择冲突应对策略的: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最容易选择整合的解决方式,也最容易做出让步,并可预测更高的关系满意度。
  关键词 依恋 冲突 亲密关系 婚姻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亲密关系伴侣归因风格、冲突应对策略与依恋的关系(项目编号:2010C206)。
  作者简介:赵力,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190-02
  一、婚姻中的冲突
  假定在社会交换的过程中,个体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希望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那么在必要时势必会因为衡量了自己的代价而反对他人追求利益,这就引发了冲突。在婚姻中,冲突也可以解释为因为抱有对有限资源的占用或者因为目的的对立而发生的斗争。陷于追求自己利益和侵害伴侣利益的两难境地的个体,其行为,即如何处理冲突的应对策略,在婚姻满意度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有性别间的差异:冲突的应对策略在妻子的报告中起到了完全的中介作用,而在丈夫的报告中,只有部分的中介作用 。冲突的解决,是研究婚姻满意度甚至亲密关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就像社会学家彼得·布劳说的“因冲突的解决而建立的新协定就意味着,整体关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改进和改变,因而与没有发生对抗和斗争的关系相比,便能获得更多的报酬。” 冲突给婚姻中的伴侣双方以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差异,提高关系的质量;如果配偶之间没有充分利用这样的协商机会,则将损伤关系的亲密,降低婚姻的满意度。
  二、依恋与亲密关系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约翰·鲍尔比将依恋视为一种内在的、基本的、生物发起性的行为,并将其与个体对食物和性的需求一起视为个体的最基本需要,不仅在婴幼儿时期并贯穿整个生命时期,发挥着其保护的功能 。依恋最初发展于婴儿从出生到几个月大的时候,是婴儿与其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通过彼此间的互动而建立的一种持续的情感上的连结。通过对互动经验的组织,婴儿在生命的这最初几个月的时间里,发展出一系列的“小型模型”,用在过去事件里获得的知识,在尝试多种方法后选择一个自己最能胜任的方式,用于应付未来的还未发生的(危机)情况。这一系列的“小型模型”通过内在的心理表征的方式存储下来,成为“图示”,并最终形成一个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根据亲密关系双方的互动历史而建立,受到关系双方“个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关系间的特征。同样地,在新的互动中不同于以往历史的那部分“更新”的内容,会被整合到内部工作模型中去,使内部工作模型拥有了被重塑的潜能 。通常情况下,拥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幼儿,在高质量的依恋互动中,更容易获得探索外部世界所需要的安全感,使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高质量的社会关系。
  三、成人依恋的个体差异
  成人依恋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把成人依恋的个体差异归结为由个体在两个维度不同程度表现而组合成的四种类型:依恋焦虑维度和依恋回避维度。依恋的焦虑维度是关乎“自我”的模型,反应了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估,以及被他人接受(或者拒绝)程度的认知 ,同时体现了个体向他人寻求亲密时的舒适程度 。依恋焦虑较强的个体,对当前亲密关系会全神贯注;焦虑能引发个体寻求认同和避免被拒绝,因此个体会特别的关注和敏感于依恋对象的任何批评或不认可 。依恋的回避维度是“他人”模型,反应了个体在其需要时获得依恋对象支持的可得性的信心程度,提现了个体与依恋对象发生亲密行为和相互依赖时的舒适程度。依恋回避程度较强的个体,在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会感到不舒服和想逃离,他们会对依恋对象的介入或者被其支配非常敏感,而这样的敏感性会促使个体与依恋对象情感上分离。
  安全型的个体(Secure),拥有较低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并且认为自己值得被喜爱,同时感到依恋对象是值得信任的和对自己依恋需要敏感的。依恋安全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舒适,并且更易信任他人。迷恋型的个体(Preoccupied),依恋焦虑程度较高,而依恋回避程度较低。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适,但是非常担心来自于依恋对象的拒绝和不认可。恐惧型的个体(Fearful),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程度上都很高。虽然他们渴望社会交往,但他们不信任他人而且对在互动过程中被他人拒绝有较强的预期,最终导致了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较多的不舒适,从而想从亲密关系中逃离。最后的一种类型,淡漠型的个体(Dismissing),依恋焦虑较低,但依恋回避程度较高,他们拥有比较强的自信并且认为可以抵御负性情绪所带来的伤害,可是他们总觉得依恋对象对自己的依恋需求是不敏感和不回应的——依恋对象是不可靠和不可得的。淡漠型的个体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否定自己的亲密需要,以抵抗来自依恋对象潜在的忽视,最终导致了他们远离关系对象并且抑制了自己的情感表达。
  四、依恋的个体差异与婚姻中冲突的关系
  在对婚姻伴侣冲突和依恋类型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发现,那些至少有一位是不安全型依恋的夫妻比起安全型依恋的夫妻在冲突过程中报告出更多的退出行为和言语攻击,还有更多的抱怨、哭泣,采用了更多防御和回避的冲突应对方式。不安全依恋的个体还被证实与可观察到的不良沟通行为有关,比如非言语性的批评和负性情感表达。不安全依恋还与被拒绝、不被倾听、不良情感、自我封闭和言语性冲突有关。
  Arnie,CM和Ashley Norman等所做的研究显示,依恋的回避维度与伴侣间使用负性的冲突解决策略相关,这似乎显示出个体对他人提供支持的信任程度,影响了个体如何通过使用“幽默”和选择冲突解决策略来表达自己。但是,研究并没有支持依恋的焦虑维度与负性冲突解决策略有关的假设。对此可能的解释是伴侣之间无论在寻求亲密关系时的舒适程度如何,都有可能在尽量避免使用负性策略来解决彼此间的冲突。Blake、Thomas、Rahim等研究者把个体对冲突的应对模式按照对自我的关注和对他人的关注两个主导因数分为了四种应对风格。拥有整合的冲突风格的个体(Integrating Conflict Style),体现出高的自我关注和高的他人关注,集中于解决引发冲突的问题;拥有回避型冲突风格的个体(Avoiding Conflict Style),自我关注和他人关注的程度都很低,采用了逃避的方式来避免直面问题;而支配型的个体(Dominating Conflict Style),高度自我关注,但忽视他人,在冲突中显示出一种竞争的姿态,并且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一种顺从型的个体(Obliging Conflict Style),比较关注他人的需求而较低关注自我,在冲突中较容易做出妥协和让步。在对安全型依恋个体处理冲突的研究中发现,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最有可能使用整合的处理方式解决冲突,也最有可能在冲突中做出让步。这种支持性的方式预测了更高的关系满意度。整合、顺从和支配策略的使用,在依恋回避维度和关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而整合和支配策略的使用在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关系满意度之间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   五、结语
  婚姻间伴侣的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即是依恋的安全程度和伴侣之间的冲突解决结果。这两个因素都与关系满意度相关 。而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具有认知/情感的属性,在后续研究依恋与冲突解决的时候,更应关注伴侣间对彼此行为如何进行原因分析的过程,即归因在依恋的背景下,是如何影响个体选择冲突解决的策略的。
  注释:
  杨阿丽、方晓义.婚姻冲突、应对策略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09(2).
  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利.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Ainsworth M D,Bowlby J.An Ethological Approach to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merican Psychologist.1991, 46(4).333-341.
  赵力.依恋类型的稳定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
  Nancy L.Collins,Maire B.Ford,Anamarie C.Guichard and Lisa M.Allard.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Attribution Processe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6,32,201.
  Arnie,Cann,M.Ashley Norman,Jennifer L.Welbourne and Lawrence G.Calhoun.Attachment Styles,Conflict Styles and Humour Styles:Intererlationships and Associations With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8(22).131-146.
  Zoe J.Pearce and W.Kim Halford.Do Attribution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and Negative Couple Communication?.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8(15).155-170.
  陆爱桃、张积家、Michael HarrisBond、张学新.冲突与支持影响情侣依恋的文化差异.心理学报.2009(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提上日程,围绕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以及检察权权力配置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当前检察权内部配置不够完善,内设机构没有统一的名称、规范的设置,还存在如派出机构混乱等问题。为了保证检察权公正高效行使,应当对相关业务部门的结构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全面整合不必要的非业务部门,精兵简政,建立符合检察权运行规律的内设机构体系。  关键词 检察院组织法 优化配置 内设机构  作者简介:贾俊
摘 要 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一。美学与犯罪亦是如此。看似截然不同、天壤之别,但表象上的水火不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本质的共生性,可以在相互弥补、相互影响中提炼出新的关系范畴从而指导实践行为,尤其是在预防和制止犯罪方面,可以促进美学充分发挥其尚未被完全开发、利用的社会功效和逻辑力量,使人类社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这一独特视角,开拓新境界,发现新问题,
摘 要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抗日战争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新形势下继续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日照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积极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党的领导 三三制  作者简介:房玉霞,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 借据载明的金额多于借款实际金额的,多出部分可认定为双方约定的部分利息或结算的利息。出借人主张借款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中非举债方收到民事诉状及应诉通知后,未提出抗辩主张借款系举债方个人债务的,应认定借款系夫妻共同债务。  关键词 借款 本息 共同债务  作者简介:黄孙荣,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04
摘 要 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生大学生意外死亡事件的概率也相应增大。发生此类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出现的不走司法程序进行解决和索赔乱象的主要根源是国家相关法律和依法办事理念的双缺失。本文认为应着眼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建立健全大学生意外死亡处置相关法律,强化执法力度,真正实现依法处置。  关键词 大学生 意外死亡 依法治国 法律  作者简介:于红波,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
摘 要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综合运用风险防控和质量管理的方法、将现代管理科学引入党风廉政建设从而形成的预防腐败工作长效机制;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检察机关作为承担着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职责的专门机关,具有熟悉廉政风险发生规律的优势,在参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中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空间。结合某基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践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
摘 要 近些年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在迅速增加,但是非机动车与行人在我国的城市交通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相比机动车而言,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治理之难尤为突出。加强对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违法的治理迫在眉睫。本文仅就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的治理谈一点粗浅的意见,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 非机动车 行人 交通违法  作者简介:王存海,河北经贸大学2013级在职法硕专业。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 二十世纪末犯罪被害人保护逐渐被刑事司法实践和理论界重视,意图通过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达到“修复性正义”的目标,我国台湾关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较早,并已形成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和《加强犯罪被害人保护方案》为核心包含救援协助、安全保护、补偿损失、协助诉讼、教育宣传等内容的政策体系。但仍然存在补偿和保护范围、未战略的高度认识犯罪被害人保护、未与犯罪预防制度进行功能整合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犯罪被
摘 要 制定公共政策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一个好政府的决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价值,即效率价值和政府对民众监督的反应。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构成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难题。本文尝试分析政策分析和政治互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公共政策方法的利弊,并努力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探索政策分析和政治互动的合理关系模式。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分析 政治互动  作者简介:崔红菊,中共宜兴市委党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D601 文
摘 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内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维系了国家稳定和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尤以基层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在理性论证和科学逻辑下探索制度完善的科学路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