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显示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8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批准“数字化艺术品显示系统的应用场景、框架和元数据”标准(标准号H.629.1)。这是继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621)后,我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又一数字文化产业标准成为国际标準。
   该标准不仅填补了数字艺术显示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也将为我国数字艺术展示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坚韧品质,在刘彤华身上也有诸多体现。在北京意外肋骨骨折,休息了没多久她又投入工作;80岁时因摔伤额头缝了7针,休息了不到20天又出现在了办公室。2016年3月面对一些专业刊物的采访,她风趣地说摔倒、跌倒已如家常便饭,光想着工作稀里糊涂就受伤了。幽默话语让人忍俊不禁又肃然起敬。   每天早晨7时,她准时第一个来到医院,把浸蜡的标本包埋成蜡块,便于技术员上班后切片制片,以节省时间。白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科技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发展形势所需、大势所趋。科研诚信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历来是中国科技界的底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
期刊
近年来,岚县社科乡借助“为村”平台,让更多村民接触互联网,极大地拓展和带动了基层党建、村务自治、返乡创业、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工作。   观念要向前,工作要创新。“为村”平台的使用,给社科乡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作用。该平台让社科乡外出务工人员一下子找到了乡村情感相连纽带,通过互联网,那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们可以借助“为村”与家乡联络,人虽在外,但能时刻掌握家乡每一点变化,极大地弥补了在外务工人员的思乡情感
期刊
据报道,中兴通讯近日携手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助力中控集团开通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SA)站点,并将“5G切片+边缘计算+智能制造”在浙江成功试商用,助力企业打造5G智慧新工厂。   那么,新闻中提到的切片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技术优势?在5G时代,网络切片技术有哪些应用场景?作为业务时延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网络切片技术在应用上还面临哪些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将5G网络切成多
期刊
数以亿计的细胞是如何通信来完成任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胞通过运动对周围环境施加压力——在此过程中,它们进行了交流。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材料》。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作为一个团队来渗透其周围的环境,进行伤口愈合和类似工作。细胞能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坚硬或柔软,这有助于它们联系和组织集体行动。但是,当细胞间的连接被打乱时,就会出现一种与癌症发生时类似的情况。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助理教授Amin D
期刊
新华社电 何玲玲 屈凌燕 刘红霞 今年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全球贸易持续承压。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继续保持外贸竞争力。   “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开拓多元国际市场,贸易新模式新业
期刊
“来博物馆约会吧”公益讲解让展览成为观众学习的触发器  晋博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及重大考古发现成果,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  如何利用馆藏文物,讲好山西的故事,甚至中国的故事,是晋博人长期探索的方向。他们在充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反映山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为征集目标,并结合考古发现和科
期刊
5月28日上午,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临汾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蔡志强一行到一线看望慰问临汾市科技工作者代表。   蔡志强一行先后来到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畜牧兽医学会和市中心医院,看望慰问临汾市“抗疫”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刁士琦、“扶贫”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郑晓冬、援鄂抗疫医务科技工作者代表郭淑明。听取了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情况汇报,与他们深入交谈,详细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对他们长期
期刊
叶嘉莹 ■ 资料图  日前,科技部印發《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授予100名外国专家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决定》,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获此殊荣。推动中华诗词在全球传播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加拿大籍华裔学者。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还是我国多所大学的客座
期刊
2011年、2012年、2015年、2018年,他分别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铁路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铁工匠”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评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国铁路总公司首席技师、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寒来暑往,他扎根在大秦铁路一线,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荣誉,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就是郑立春,研制改进了多项实用工具,并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