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阅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5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他学科能否学好的重要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
  当然,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审美情趣,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多花功夫、多花心思,让学生真正地独立去阅读、独立去思考、独立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教学效率。阅读教学绝不仅是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分析人物形象、主体思想等,而应该先让学生去想。哪怕他们想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最起码他们发动自己的思维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平时的阅读练习中,过程远比结果要重要得多。试想在学生接触文本前,教师过多的导入以及预设思考题,其实都显得多余,甚至会起反作用。既然是阅读训练,就要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思考,过多的提示会干扰学生的思路,会影响学生的思路。这并不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换一个阅读材料,或是考试中的阅读,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提前下,也许学生就会不知从何读起、从何思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阅读练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只要看看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答案就可以。当然不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可见,在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和发现。只要学生能从文本中有所体悟、有所学习,形式是可以丰富多样的。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而课外阅读便是课堂阅读的延伸。阅读面拓展了,阅读量多了,才能形成语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扩展阅读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延伸到书报、杂志、名篇名著,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历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学的,世界的、乡土的,都要糅合到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交流展示等形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可控的、高效的课内阅读。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
  因为有考试,所以其阅读又不免带有功利性,尤其是九年级紧张的学习,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们花过多的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因此,我们的阅读在不同时段也是有所侧重的。在七年级、八年级学习任务较轻松时,学生可以多花些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到了九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针对性阅读。中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學会依据题意答题,最好能把笔者阅读试题的解题思路。这种有目的性的阅读和我们平时的课外阅读相比,对师生都有更高的要求。首先,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但试题当中的阅读是没得选择的,即使遇到一篇你丝毫兴趣都没有的文章,你也要认真地读下去,并且能把握大意,做好题目。其次是这种阅读,对于师生来说应该是一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解题的思路,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公布出来就行了。教师要充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个性需求及心理要求。根据学生能力来设计教学活动,以求得学生情感和思维发展的认可,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哪个学生学习方法得当,我们就可以让他当一回教师,去教其他的同学;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也许很多,有对也有错,教师不应简单地去评价其对与错,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平等协商,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无论哪种阅读教学,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探索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实现理想,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扩大阅读的范围,从阅读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社会之美;从阅读中感受生活的情趣,提高个人品味,塑造灵魂,涵养精神。
其他文献
目前,风能与太阳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中最具规模开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但是,风能和太阳能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间歇性与波动性,加之常规发电机组调峰能力、备用容量以及爬坡能力等均为有限值,从而使得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大大受到限制。考虑光伏太阳能以及风能与时间与季节分布上规律性很明显,白天太阳光最强时风小,到了晚上,太阳光很弱,但风能由于夜晚地表温差变化大而增强;在夏季,太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
矢量变换控制是在交流电动机的双轴理论、机电能量转换和坐标变换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思想是在基于转子磁链定向的同步旋转坐标系中把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分量与转子磁链矢量重合,称为励磁电流分量;另一个分量与转子磁链矢量垂直,称为转矩电流分量。通过控制励磁电流分量和转矩电流分量的大小,以实现他励直流电动机那样对磁场和转矩的解耦控制。本文研究的是以TMS320F2812-DSP为控制核
无刷双馈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电机,它是由级联感应电机发展而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于电机结构、数学模型、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它既可以作为电动机运用于交流调速
创业历程:1996年10月,甄岳宾与王宁出资设立了神州泰岳科技,前者在800万注册资本中实际出资600万元。尽管王宁在中关村站过柜台、代理过硬件也曾任联想集团电脑部经理和新海
本文研究了液-液两相体系液滴在冲击作用的变形破碎的演变现象,得到了五种较典型的液滴演变模式。重点研究了这几种模式演变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
本文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要素相对成本的大逆转以及国民需求高端化、多样化.在对中国经济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十九大提出了三大里程碑式的
胡国武1972年出生于湖北石首,1990年代末开始从事盆景的业余创作。他喜爱树木盆景,专工杂木。取材广泛,因材制宜;应物象形,见机取势,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如这棵中华蚊母,他依
通过压电材料收集周围环境的振动能量而把它转化为可被使用的电能称为压电集能,其具有原理简单、无污染、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是近年来集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有关
不同时间尺度耦合系统的复杂行为及其机理一直是当前国内外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围绕两时间尺度耦合系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这类系统的特殊性,仍有许多问题
浙江乐清憧然园是浙江省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胡春方先生的私家盆景园。胡春方先生,在几十年盆景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尤以榆树盆景见长,其中《山林雅趣》荣获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