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看到了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庚子新年,相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记忆犹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如瘟神般笼罩着中华大地,热闹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披上了一层深深的“灰色”。
  2019年农历腊月中旬,刚刚放寒假的我迫不及待的坐上火车从新疆乌鲁木齐回河南。第一次坐长途火车让我异常兴奋,同车厢的叔叔阿姨们也是拖家带口,洋溢着回家的喜悦。住在我下铺的一位老爷爷老奶奶一路上有说有笑,聊天得知原来他们的儿子就在我们学校隔壁的大学里教书,过年了,老两口儿要回老家过年。“儿子专程给我们买的下铺,说住着方便,还买了大包小包的特产,让我们带回去给亲友。”老爷子说这话时乐得合不拢嘴,老奶奶还在一旁削苹果给他吃。这样一幅景象是多少家庭的生活写照。过年了,回家团圆就是幸福。
  农历腊月底,自己家住在一个小县城,再过几天就是新年,街上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陪着家人采购年货,逛逛小集市,这才有过年的味道。下午要去高中老师家聚会,一年不见的高中小伙伴,甚是想念。老师给我们准备了火锅,大家坐在一起吃、闹、玩儿,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匆匆。“你们知道武汉那个事儿吗?”一个同学说到。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关于疫情的事情。“听说那个病毒很厉害,跟感冒很像。”说到这儿正在吃饭的我被辣椒卡了一下,咳嗽了起来。“你咋啦?是不是被吓到了?”众人哄堂一笑。
  2019年除夕,疫情出现的消息已经广为人知,除夕的春晚也首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节目:《爱是桥梁》。几位央视主持人情真意切的话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力量。习主席一声令下,第一批抗疫人员在大年三十儿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毅然决然的奔赴抗疫前线。此时此刻他们还不知道前方的病魔到底有多可怕,有多么凶猛,但他们愿意做“最美的逆行者”。今年的春晚虽然节目依然热闹非凡,精彩无限,但坐在电视机前的广大中华儿女,心里必然多了一份沉重。快到零点了,爷爷奶奶都在忙碌的包饺子,农村的习俗要在零点那一刻点上一挂长长的红鞭炮驱灾祈福。愿新的一年,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平安顺遂!(啪啪,,,)
  2020年正月初二,每天武汉疫情通报牵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不断上升的数字,不断蔓延的地区让我们时刻感到揪心,感到害怕,钟南山院士再次出山,他呼吁广大人民,过年期间大家不要走亲访友,呆在家中,为了别人,更为了自己。看到这儿,我对奶奶说:“疫情这么严重,要不今年咱们就别招待亲友了。”作為普通大众,我相信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呆在家里,不给国家添麻烦。不出几日,老家的道路也都设了防疫检测点,进出要测量体温。父亲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去检测点执勤,从早到晚吃在帐蓬住在车里,只有每天中午换班,可以回家休息两小时。每次出门前,母亲一定要跟他说做好防护,注意安全,本来以为父亲在值班,可能吃不上热腾腾的饭菜,我就抽空来给父亲送饭,但是我想错了,映入眼帘的是刚出锅的热馒头,热乎乎的小米粥。了解之后才得知,原来这都是附近的乡里乡亲自发的来给值班人员送饭。此时此刻,我想到在全国的每个地方,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拼尽全力做好一件事儿,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那胜利的曙光还会远吗?一场疫情可以打乱我们的生活,但它绝对不会打断我们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决心。
  每天的消息来源都是通过电视官方媒体,在这种严峻疫情面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领导层高度重视,迅速做决断,人民至上,生命第一。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医疗人员战士奔赴抗疫前线,难道他们不知道害怕吗?不,他们知道,但他们更知道,在这种危急关头,党和人民需要他们,需要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看到前线的医护人员为了工作,剪掉了心爱的长发,看到前线的医生因为长时间的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而在脸上勒出了深深的印痕,我流泪了。此时此刻,我们全体的中华儿女都在同疫情做抗争,我们要团结一致和时间赛跑,对每一位患者争取最大的可能。是什么能让武汉瞬间的按下暂停键?又是什么让全国人民能够不出家门?作为拥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能够迅速的做出决断,迅速地执行命令。这是我们共产党的先进性优势,是我们国家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寒冬已过,春必将至,随着党中央的高度决策,一批批的抗疫人员前仆后继,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控制。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政党的先进,更让我们看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紧密追随党的步伐,为人民,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国家,更要感谢那些在抗疫防控一线的战士和全体医护人员,你们的付出将会被人民永远铭记。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人也一直会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今日之中国,可富可强;明日之中国,永世无疆!
  作者简介:
  郝伟帆,1995年出生,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表演与创作。
  (新疆艺术学院 830000)
其他文献
摘要:古今中外,诗人都爱歌颂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充满新的生命,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中西不同的文化对春天的理解通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英国诗人托马斯·纳什的《春》是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作,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格律整齐和谐,极具浪漫的诗情画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感觉欢乐、活泼、幸福、和谐,是一首赞美春主题的典范。本文将主要从意象和韵律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深入理解诗人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这一
期刊
华夏五千年,历史恒久远,华夏大地将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艺术优雅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她以独特的魅力,折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杰,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儒士!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是祖国为他的儿子留下的精神基因。我们看海内外的中华民族子孙,尽管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的环境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是年年还
期刊
何谓活着?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短暂,几十年的光景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有时我们也会感慨人生是何等的漫长,漫长到我们也不知道这一生究竟要面临多少困难挑战,经历多少曲折坎坷。人生百态,每一种滋味我们都得亲身体验、用心品味。有成功的喜悦、幸福的甜蜜、生活的火辣,也会有失败的痛苦、遇挫的绝望、日子的心酸。或许在某个沉寂的黑夜里,感到困顿迷茫的人们也曾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何谓活着?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而
期刊
摘要:目前中外学术界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进行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主要围绕善与恶的主题展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中的主要思想“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等为中心,从女巫--意识形态的代理、资本原始积累中的社会罪恶—个人野心、极权国家的统治三个方面探讨麦克白的悲剧性。本文探究了文本与现实、政治和历史的关系,丰富了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文本的结合研究和提供了更多《麦克白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其中不仅仅包含着很多艺术形式,而且涉及到了众多书法精品,这些文化经过世代流传至今,成为了璀璨明星。在历代书法名人中,颜真卿的知名度非常高,也是现代人比较熟悉的书法大家之一,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很多都成为了临摹的范本。颜真卿在他的书法艺术中融入了很多情感,可以说是其思想的充分展示,不仅仅体现的是当时文化繁荣景象,而且对于现代书法艺术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次研究重点
期刊
摘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方针。古代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尤其历史的局限性,避免历史重蹈,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提倡尚贤使能,用好人才。  关键词:人才;兴贤;用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如此真切,他希望能获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盛大壮丽的人才盛况。掩卷沉思,对人才有些初浅的认知。  一、古代人才如是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中的杰出者
期刊
我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平凡的教学教育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时刻告诫自己要用整颗心做好教育中的每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身心的爱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一、做最美的自己,开最美的花  多少个夜晚,万家灯火逐渐退隐的时候,我还在灯下认真备课、批改
期刊
摘要:谐音梗因其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在生活中各种玩梗现象层出不穷,有关谐音的研究有很多,谐音梗的研究却很少,鉴于谐音与谐音梗虽然形式之间有很大重叠,但在语用上有所区别,笔者认为应该对此进行区别。本文以百度检索系统和谷歌搜索为语料来源,在谐音研究基础上,对一些网络谐音梗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分类,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通过具体实例对谐音梗中的图形以及背景进行识别,进而对该图形-背
期刊
今年是五四运动102周年,在102年前,随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风雷”激烈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102年后的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怀国家,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这场爱国运动也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我们青少年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期刊
自从父母搬进城市后,生活中好像失去了许多原先农村时的快乐、随意和自在。那种与生俱来的质朴、善良、热情和城市的冷漠、虚伪、势利之间发生着潜在的冲突。  父 我家住在沱江边,冬季水枯竭后,河床便是种菜的沃土,更成为我父母这样热爱劳作的农村人快乐播种的乐园,我给他们这群人取名“都市垦荒族”,他们开辟的地也就是“开心农场”。  在城市高度化进程的今天,这群人的举动似乎有点荒诞、甚至有人会觉得有点滑稽,但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