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手卫生;预防;医院感染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带有大量细菌,容易传播微生物而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故注重手部的卫生非常重要,其可有效预防感染,避免成为传播疾病的途径。国家对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也有明确的要求。不良的手卫生是引起卫生保健相关性感染、促使耐药微生物的传播、导致传染疾病出现爆发的因素之一。
  院内感染是一个众多学者比较重视的课题,而如何控制也是众多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有文献显示,美国各医院中有5%的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我国此项数据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发展国家,其给患者带来很大影响和伤害,甚至致使300多万人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相关数据显示控制医疗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可明显降低医院内的感染发生,其也比较直接,有效。文献研究表面控制手卫生可降低25%-50%的患者发生感染。故控制此举措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暴发的重要措施,是具有很高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因此美国在1997年制定了《手衛生指南》,我国也于2009年4月1日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来具体指导手卫生的实施。笔者现对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以全面提高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从而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手卫生定义
  1.1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1.1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1.2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1.3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2]
  1.2 洗手的依从性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有效、最积极的方法是洗手,但非手姿式开关,洗手剂、速干手消毒剂等,实现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医生和护士从事医疗活动,但应该洗手的次数和医务人员实际洗手的次数相差很大。通过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以改变对手卫生的认识。护士在干预后从干预前的43%降到了31%。经过6周的干预,已有65%的医生能够做到每天3次以上使用快速手消毒液;3次/d进行消毒液洗手的护理人员可达到83%。上述资料表明其已经了解到此操作的重要,也对含醇类手消毒液有所了解[3]
  2 手部卫生发展史
  李六亿曾在会议上对150年来手卫生的发展进行阐述。最早维也纳的医疗人员发现做尸解的医生和医学生,在接生时,通过他们未清洗的手感染了产妇,使产妇死亡;而对用漂白粉洗手后再去接生,使这一住院部的产褥热病死率从18.3%稳定降至5%以下[4]。2002年,美国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等机构联合推荐,“医疗卫生机构手部卫生指南”。该指南可谓当前最具权威性手部卫生指南,被美国和全球各地的医疗机构参照执行[5-6]
  3 手卫生的基础
  3.1 手部的常居菌手部的菌群分为常居菌和暂居菌。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3.2 手部卫的暂居菌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大部分暂居菌与宿主皮肤结合得并不紧密,可用清洗或消毒清除。医务人员手部的暂居菌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医院感染暴发[1]
  3.3 医务人员洗手前、后携带病原菌状况洗手前,医务人员手采样培养处细菌共21种,其中检出革兰阳性(G+)球菌4种(19.05%),革兰阴性(G-)杆菌16种(76.19%),G+杆菌1种(4.76%);洗手后采样培养菌减少为15种,其中G+球菌4种(26.67%),G-杆菌10种(66.67%),G+杆菌1种(6.67%)。G+球菌以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为主;G-杆菌以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菌属、埃希菌属、肠杆菌属、巴斯德为主菌属;G+杆菌1株,为芽孢杆菌属。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洗手前后手带菌超标率有所不同,重点科室相对较低,而医技科室(包括功能、放射科)最高,达60%。这与平时对重点部门要求严格、手卫生培训及手卫生依从性较好有关。
  4 手卫生的细菌清除
  实践表明,普通肥皂洗手15秒,可清除手部细菌对数值达(0.6-1.1)(30秒的对数值达1.8-2.8);而含醇擦手剂在30秒内的杀灭细菌对数值达到3.2-5.8。可见,肥皂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以及除菌功能却不如含醇擦手剂;而后者因不含去污剂,对污染的手使用受到限制。
  5 手卫生实践
  5.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2]
  5.1.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5.1.2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5.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5.2.1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5.2.2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5.2.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2.4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2.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2.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5.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5.3.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5.3.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5.4 洗手方法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5.4.1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勻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5.4.2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①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4.3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5 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 手套有可能存在小的不易察觉的破损,或者在使用时被撕破,在摘除手套时也可能污染到手。因此,在接触不同患者时未能正确更换手套对于感染控制是很危险的。6 讨 论
  手部卫生创议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是很长,需要长期进行宣传和督导,医务人员应学会如何进行手部卫生清洁,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各级医院应在此方面给予重视,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让全员了解手卫生的相关知识。长期以往的坚持会让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改善不良习惯,从而有效地降低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生率。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细节,消毒液应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上,方便使用,并在洗手池边粘贴六步洗手的方法,便于进行操作。相关文献也显示对医疗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干预前后有明显改善,故有学者认为我国医疗产业的整体基础仍然比较差,但全力推广手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措施十分重视,对其推广的力度也很大[3]
  参考文献
  [1] 任南,文细,毛龚瑞,娥冯丽,等.手卫生监测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2007,04:146-147.
  [2] 刘玉村,李六亿,曾光,巩玉秀,胡必杰,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2009.06.
  [3] 胥晓琦.手部卫生创议开辟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新“战场” 中国中医药报总2213期.
  [4] 王力红.医院感染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12.
  [5] 张丽芳,杨玲珍,黄芳,等.原际增进手卫生依从性运动的效果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180-181.
  [6] 任淑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10.7.5:487-488.
其他文献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或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以持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自1992年以来,用自拟除癖汤内服及中药保留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确诊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两对半.结果 28例B细胞性非霍
目的 观察分析CT增强扫描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198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营养学教授David Jenkins首先提出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概念,旨在按照食物餐后血糖应答的不同来区分各种来源的碳水化合物(CHO)和富含CHO的食物。我
周超凡老师在中医药科研、临床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多年,成绩斐然.于智敏跟随周超凡老师学习工作多年,对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比较了解,并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主编、出版了(中
目的 观察CIK细胞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体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13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予以CIK细胞治疗2~4周期;对照组予以最佳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宫颈癌前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
目的 探讨妇产科采用人性化护理后的患者反馈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对20例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睾丸白膜实质下剜除术,术后疗效好,现报告如下。治疗可分以下几种方法:(1)睾丸切除术,(2)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3)孕酮制剂。其中以睾丸切除术效果最明显,治疗可分以下几种方法:(1)睾丸切除术,(2)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3)孕酮制剂。其中以睾丸切除术效果最明显,治疗可分以下几种方法:(1)睾丸切除术,(2)促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基础对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学规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10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和144例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