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脱矿方法和药物的体外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本质是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大量矿物质、胶原蛋白及水组成。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均涉及牙本质矿物质成分的改变,某些相关治疗药物的脱矿作用是其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由于口腔内致病菌种类繁多、受机体调控而存在个体差异,目前相关研究仍以体外研究为主,但至今尚未建立完全复制体内细菌感染而致牙本质脱矿病理改变的体外模型。龋洞充填前牙本质的酸蚀粘接、根管治疗中钙化根管的疏通、根冠内壁感染牙本质的清除是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的长期课题。
其他文献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率日益上升,其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MPP的常用药物,但耐药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求
中医理论在揭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病因病机以及指导POP的防治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内经》中的“咸入肾,肾主骨,过咸伤骨”理论准确地阐释了中医五味之咸的过多摄入导致骨骼失养的病理进程。该理论亦与现代医学研究中高盐摄入可直接或间接引起骨量减少,最终导致POP的发生、发展高度契合。但目前现代医学对高盐摄入与POP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统一。深入研究饮食中高盐摄入与POP的相关性可为POP的防治以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这也是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病情加重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易伴发其他精神疾病。临床上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毫针、电针、水针、耳针、特殊针法以及针刺结合其他疗法;选穴方法主要包括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经验穴、特定穴等。目前针刺治疗失眠在研究内容、方向、观察指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研究设计应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随机对照标准,丰富客观观察数据,并开展针对机制、远期疗效的进一步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发生于缺血组织或器官恢复血液灌注后,炎症损伤是其主要病理机制之一,主要与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钙超载和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有关。中药紫草素是一种天然萘醌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血管保护等药理作用。紫草素的保护作用主要集中在减轻组织水肿和细胞坏死、抑制炎症细胞聚集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目前尚无紫草素单体临床应用的报道。因此,探究紫草素单体在IRI中保护作用的详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西医治疗存在复发及安全性问题,故NPP的中医治疗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NPP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其中以中药方剂相关研究较多见。近年来,诸多医家结合实际自拟或采用中药复方治疗NPP的研究,侧重于治疗效果、复发情况或患者生活质量等,均显示出理想获益;随着中医治疗的发展,非药物疗法也逐渐用于NPP治疗,且优势突出。但其他新型中医治疗方案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NPP的中医治疗仍需不断研究。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诱导促炎症细胞因子及Ⅰ型干扰素释放,在抵御外源微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系统障碍使HPV不能被有效清除,HPV持续性感染,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PRR在HPV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异常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此外,调节PRR的表达可以增强宫颈癌细胞的凋亡,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途径。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生化基础,以关节中单钠尿酸盐沉积为病理特点,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由于人体试验的诸多局限,痛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十分必要。目前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高尿酸血症模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等,各种模型各具特点,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痛风的本质,但与临床痛风仍存在一定差距。
皮肤能够直接与环境中多种化学物质因素发生反应。除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上表达的传统信号通路外,一些异位表达的受体蛋白[如嗅觉受体(ORs)和视蛋白(OPN)等]与皮肤生理作用和各项常见疾病均有一定联系。ORs主要存在于鼻内嗅觉神经元的表面,并在人体非嗅觉器官中表达,而OPN在眼外部分器官(视网膜)中大量表达,主要负责色觉(视锥蛋白)和弱光视觉(视紫红质),并参与各项生理机制,上述异位表达的受体蛋白参与了皮肤科临床疾病(银屑病、创伤愈合、脱发、皮肤肿瘤等)的病理发生。
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伴随一系列病理改变,并最终导致肾衰竭。RNA结合蛋白(RBPs)通过与RNA相互作用,广泛参与RNA的剪切、转运、编辑、胞内定位及翻译调控等过程。RBPs在肾脏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涉及肾脏疾病进展的许多方面,包括肾间质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沉积、肾间质纤维化,甚至肾衰竭患者的肾性贫血及酸碱失衡也与RBPs有关。因此了解RBPs在肾脏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初步诊断和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诊断、监测膀胱癌的方法包括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的使用。但膀胱镜检查的侵入性和尿细胞学在低级别肿瘤检测中的低敏感性一直未能改善。目前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仍较缺乏。尿液中富含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DNA和RNA,对尿液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各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需要进一步验证。随着精密医学的发展,尿液生物标志物将在临床上对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