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

来源 :新作文·教学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的教育主要是对人文性的关注与重视。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促进心智发展,塑造积极的品格,建立家国情怀,养成创新意识,注重实践能力。 “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其中文化意识即文化品格素养主要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关键词: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素养
  一、文化意识的内涵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四个维度。《课标》指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实际能力。”落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是教师从多维度进行开发核心素养文化意识,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进行挖掘,挖出文化价值,以助学生发展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外语的学习也是一个跳出我们固有的汉语视野和思维方式,去接受一个新的理解体系和思维方式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文化的优势与缺陷,最终达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目的。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文化?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包括了自然和精神上的两层含义。其次,《修订课标》提出的文化品格,其中的“品格”是指内在品行和外显风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而文化品格,主要指学生能够改造、完善自己的内在世界,使自己成为具有理想的文化素养人,并能在今后政治和社会生活,以及跨文化沟通活动中表现出文化素养和能力。因此,《修订课标》明确提出“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体地说,每一个语篇表达的主題、传递的信息都跟文化有关。在听、读、读、写、译的过程中,我们理解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在理解文化信息,表达的其实也是文化信息。因此,“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与主题、语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密切相关,其中的纽带就是文化知识。所以文化的理解能力与文化的认同态度是在语言学习活动中,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和心智行为的实践提高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迁移到现实世界的文化生活中,形成文化意识。英语学科是在跨文化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对本土优秀文化和国际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他们的跨文化意识的学科。在跨文化交际中,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崇洋媚外”;要尊重异族文化,也要认同本土文化;要包容不同文化习惯,也要坚持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
  综上所述,文化品格是基于文化知识,在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在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三个方面。
  二、提高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英语教师们往往会采取很多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写作练习、背诵模板、英语名言等,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答题方式等具有明显的统一性,没有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影响成绩的提升。反之,如果学生能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品格素养,那么他就会有更为个性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如果具备较高英语文化品格素养,那么在以后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就会更加强大,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更有资格进入到更高的平台。在国际化的今天,对世界文化了解越多的人才越受欢迎。所以学生如果掌握英语文化品格素养,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目。
  三、培养文化品格素养的教学策略
  1. 结合学生已有的图式。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身资源,在课堂活动中有效激活他们的图式。这是因为文化品格的培养与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所有不同,文化知识不仅通过英语学习获得,也可以从其他学科学习,或者是课外习得中迁移出来的。
  2. 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价值观还不完善、不成熟,因此教师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发现书本里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这些知识迁移出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将他们的社会生活现象引入课堂里,借助书本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现实生活。
  3. 与学生的心智能力相结合。正如《修订课标》所建议的“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形成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通过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心智活动,把具体的文化知识内化到文化意识中,逐渐“塑造文化品格--行为与表征”,外化为文化行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按照认知规律来学习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文化品格素养。
  4. 与学生的语言学习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教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学习文化。而不要把英语课上成语文课、政治课或社会课。所有的品格培养都必须融合在英语学习活动之中。总而言之,在英语教育中,通过活动,让学生从理解、掌握、运用文化知识开始,逐步达到中外文化理解和优秀文化认同,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明确正确的文化行为价值取向,提高文化品格。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课业压力巨大的高中生而言,不能忽视这个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对于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应也应当予以重视,所以当以教材为主进行扩展,将文化品格素养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之中,让学生既学到了英语专业知识,又获取了英语文化知识,提升了英语文化品格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兰涛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语篇意识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14).
  [2]束定芳.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  山东外语教学. 2017(02).
  [3]施丽华 做一名得“道”之师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4]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J] 天津:《英语教师》第16期,2015.
其他文献
生活中,人們经常会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对方,因此,便有了富贵与贫穷这两种说法。众所周知,贫穷就是指钱不多、生活条件差;富贵就是指钱很多、生活条件非常好。  然而,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贫穷与富贵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仅此而已。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事物是会运动、变化的,富人会变穷,穷人也可能变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年纪,拥有的本领和能力不一样,遇到的环境也不一样,一时富贵,不
期刊
杨朱有“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将自我送上神坛;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把兼爱推向极致。然而在“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的中庸之道被千百年来的士子奉为圭臬,于友则“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于亲则对舜之包容大加推崇。或许正因为此,胡适以朋友为人造之“人伦”,以兄弟为天然之“天伦”。然而,这是否意味著对天伦无限度的宽容,而将人伦视为可随弃随取之物?  为朋友两肋插刀之言古已有之,然而在当下,插朋友
期刊
随着流行歌曲、影视剧、综艺节目的不断交流,两岸的文化可谓日渐融为一体。不过,普通台湾学子的日常写作有何特色,想必同学们不是很了解吧?不久前,福建教育学院石修银作文名师工作室与台湾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举行“两岸同题作文写作”。石修银老师拟题,台湾台北市中山女高、北一女高与大同中学选送了文章,福建厦门外国语高三、高二年段选送了文章。让我们掀开这神秘的面纱,一睹两岸学子的风采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
期刊
胡适有一观点:朋友是人造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人伦”,弟兄是天然的关系,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天伦”。“天伦”固然是不能抉择的,但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即使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我们仍可学习“改变”。  古代有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帝王之家,兄弟之间亦为君臣,是一种亦天伦亦人伦的微妙关系。《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说明了帝王矛盾的心态。  郑庄公出生时因
期刊
涂鸦跳跃 让提醒充满趣味  公司老总今天要出席一个产品发布会,特地嘱咐小冯给一个重要客户打电话,告诉对方下午到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可是小冯一忙起来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这让老总很生气,为此批评了小冯一番。小冯也接受了教训,使用ScribbleAlarm这款有趣的软件,终于可以和健忘说拜拜了。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net.com/ScribbleAlarm/3000-2350_4-
期刊
前世因、今世果,万物在轮回中,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其中的奥妙,无法捉摸,难以阐述,命中注定,便只能如此,那即是天伦。  天伦,例如父母、兄弟姐妹,血缘是彼此间的联系,浓于水,不可更改,亦不能选择,与人伦相反。人伦能变更,朋友、师生皆属于其中,以情感维持,却可能断掉,也可能重新接起。  天伦与人伦,同样重要,我个人认为,将两者放在天秤上,天倫应是往下倾倒,胜于人伦。父母的养育之恩,手足间的情感,比
期刊
必须承认,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结,恰恰相反,它是人生华丽的开场。越过高考,不管结果如何,人生的路就此展開了。看过一篇文章,说德国人的观念里,工作是最重要的。一个小孩子刚出生,护士阿姨会边抱小孩边喃喃:孩子,加油,你的人生是用来工作的。当时看了深以为然。确实,人活着,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就是工作成绩。做学术是工作,开小店也是工作;开飞机是工作,当网红也是工作。工作给予我们温饱,带给我们安全感,同时更重要
期刊
不用专业识别软件,用普通的扫描仪结合办公软件Office自带的图像软件,就能让手头上的纸质文本转换为电子文稿。日常办公经常需要将纸质文本变成电子文稿,重新手输太麻烦,在实现了高科技办公的今天,当然要选择汉字扫描识别了。不过说实话,目前市场
期刊
为了深层挖掘和推荐CFan优秀作者,奖励作者精英,使杂志内容更贴近读者的需要,现隆重推出CFan优秀作者评选活动。  评选细则  每名读者都可推荐印象最深的作者(限5名以内)。  请报上作者名,如果记不清作者名,说出相应的文章名和刊登日期也可。同时给出一条推荐理由。  既可在论坛(http://bbs.cfan.com.cn/thread-1468690-1-1.html)直接回帖,也可发邮件至z
期刊
胡适先生曾说,朋友与家人,分别是人造与天然的关系。但细细推敲,便会发现这并不完全合理。  首先,人伦并不是际遇性的人造关系。  朋友,常言为鉴,可志同道合,可相互补足;人以得一挚友为幸,于是有高山流水的佳话,人又以知音相失为恸,所以故事又演变成伯牙绝弦。朋友的得与失,我们以难觅为感慨;而这“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叹息,求的不过是能“读心同己”之士。这是个简单却又困难的要求:簡单在人一生所遇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