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修的儿童文学编译思想研究

来源 :中国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毓修的儿童文学编译思想是其《童话》丛书编译行为和编译事件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孙毓修的编译言论与编译策略,探究其编译思想的特质和价值。研究发现,从“听之皆乐”到“合于管弦”的读者效果意识、“纯用白话文”又倚重文学性的文体意识以及打动“贤父兄”又适应读者认知的语境顺应意识构成了孙毓修编译思想的主体,体现了他编译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和整体性。在这三者之中,贯穿始终的是他独树一帜的读者意识,这构成了他儿童本位思想特质的底色,突出的文体意识体现出孙毓修作为译者的境界和水准,而清晰的语境顺
其他文献
为探讨学校松-紧文化对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选取云南省德宏州三所中学的808名中学生,利用学校松-紧文化量表、集体道德推脱量表、集体效能感量表、中学生欺凌量
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于2020年度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以“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取代现行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主要措施有两项:一是在高考中引入民间英语考试;二是在部分科
严复于1898年在其经典译作《天演论》首个通行本《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日后成为了中国译学的圭臬。然而,有学者对严复“信、达、雅”的来源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译学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亟需理清。目前学界关于严复“信、达、雅”的来源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来源于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经验;二,来源于西方翻译理论;三,来源于严复本人;四,来源于以严复为中心的集体智慧。本文首先对上述四种主要的来源说进行阐述和辨析,以期理清这一中国译学理论最重要的学说的来源;然后,探析严复"信、达
对韩国37所国立大学(综合类19所、理工类7所、师范类11所)的教师业绩评价有关规定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部分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对教师进行业绩评价时,制定了考虑学科
海外中心建设属于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英美顶尖大学海外中心体 现精英大学的品牌意识,但并非海外校区的替代战略.虽然各海外中心因校际战略的差异化而各具特点,但在增设时
副文本不仅仅是翻译文本的补充,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有效地在目的语中塑造和传播源语言文化形象.瑞士汉学家林小发2016年发表的首部《西游记》德语全译本具有文化信息丰厚
现代诗歌翻译中,学衡派系统规模的旧体意译实践有着重要价值。学衡译者虽在选诗取向、对接诗体与修辞艺术有别,但承续严复、苏曼殊等的翻译事业,对西方经典诗歌做归化翻译是一致的。其中,李思纯《仙河集》以378首古体对法国24位古今著名诗人介译,是其由新派向学衡派过渡的产物,也开启国内规模介译法诗的先河;杨葆昌《王孙哈鲁纪游诗(第三集)》以122首五古对译英国诗人拜伦的抒情史诗,是学衡早期翻译观的力践,亦是拜伦汉译史的重要一环;萧公权《唾余集》以18首词意译英国近现代13位古典主义倾向的诗人诗作,则是学衡派上世纪4
(一)rn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而世界文化的发展与文学翻译有密切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2016.5.17)上谈到,社会科
期刊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外语教育技术在理论范式和实践应用层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教育技术在翻译教育领域的情况如何?本文深入分析当前翻译教育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和对策,旨在提升翻译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翻译教育健康发展。
本文是对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指南》的最新解读.《翻译教学指南》是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文件之一,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