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c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慕课的出现和兴起对高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慕课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创新与优势。
  【关键词】慕课 大学英语教学 创新与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112-01
  1.慕课的概念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而且只有当这些课程是大型的,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MOOC 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来一项研究计划,提出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应用的可能性。在Ivan Illich的《非学校化社会》(Illich,1971)一书中,提出将先进的技术整合进学校系统之中,创造 “去中心的学习网络”。这种“学习网络”的建立将会反过来将更多的学生更加紧密地联系到学习过程之中,创造出一种更加有效的、参与式的学习。 MOOC 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高级研究员 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此后,Jim Groom 和 Michael Branson Smith 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主办了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2.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的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重视听说的结合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把听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开灌输,对于学生听不明白的单词,就翻来覆去的放音;对于学生说不清、读不准的单词,就让学生反复的模仿,完全忽视了英语课堂教学听说能力的结合运用。实际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把听说融入到一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知识面窄,思维不灵敏,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热情学习英语,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根本发挥不了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有的教师在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也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电脑和网络的熟悉程度不如学生,单纯依靠课件进行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与质量的不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支配与依赖关系。
  3.慕课教学的创新和优势
  (1)慕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
  慕课将世界名校的优质资源“推送”到了学习者面前,它通过网络技术实施教学全过程,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与教师之后,自主完成上课、提问、分享、互动、讨论、作业、考试等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挑战了标准化的教学规则,不再有统一的教学地点、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组成部分需要重新定义。
  (2)慕课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慕课作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以“老师教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交回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比如学生可以按自身需求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选择课程与教师;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控制学习进度;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社群中和老师和其他学习者多元互动。这种主动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并且主动向教师、助教或者其他学习者提问,使学习者更加灵活支配自己的学习過程。
  (3)慕课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慕课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创新了教学评价方式。慕课学习中,无论教师或学生,无论评价者或被评价者,均为平等的主体,教学评价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建构知识的互动过程。在实现方式上,通过微视频中的嵌入式测试、基于社群的及时反馈、单元测验、习题、考试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实现了自我评价、机器评价、同伴互评等多元主體评价;反复练习、重复测试的数据处理方式,更是体现了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学习者参与的测验、作业及基于学习论坛的发帖与回复情况,均可借助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实现个性化的信息反馈与评价。
  参考文献:
  [1]苏辛.慕课来了[J].中国远程教育,2013(7)
  [2]王洪林.后慕课背景下的口译翻转学习模式构建,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6)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实践课外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注重对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创新实践性课程。与其他類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素质教育 生本教育 合作意识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目前教育界很火热的词语,微课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对于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来说,运用微课有助于教师进行重难点的讲解,也有利于学生进行高考的复习。本文首先对微课的特点做了简要分析,重点在于对如何在高三课堂教育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高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微课 高三 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77-02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开设之际在教学的目标、方法、实践细节上存有问题,且引起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所以在对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时候就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探寻如何能更好的推行政治思想教育。本文主要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教育理念,提出改进艺术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最佳
期刊
【摘要】我国早已走入新媒体时代,给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应当积极地与时俱进,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同新媒体进行高度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接地气”,在形式上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
期刊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语言知识水平,拓展学生语言知识视野的有力推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缺乏浓厚的兴趣,致使儿童文学作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鉴于此,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学不懈努力的方向。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设有趣的阅读氛围、推荐有趣的阅读内容以及采取有趣的促读方式三个方面浅显论述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98-02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抒情的能手,驾驭语言的巨匠。她留下的五十来首词是宋词中的瑰宝。她的《漱玉词》中表现出来的“愁”字,不仅色彩浓淡不同,“愁”的内涵也不同。古人说“眼泪描写易,愁肠写出难”。李清照化“难”为“易”,写出了“愁”的具象,具有活生生的可感性。所以探讨一下她筆下的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一直以来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一直都在苦苦地探索,希望能找到一种学生乐于接受、老师易于操作的作文教学法。本文用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方面试做积极尝试,创设了“每日随笔”多元氛围新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采用了“寻找‘趣’素材”、“表演‘真’故事”、“片段‘妙’评论”、“美文‘精’欣赏”、“评选‘小’作家”的环节,从实际意义上让学生喜欢写作,
期刊
【摘要】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打通读写才能有效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而打通读写的有效途径是:做摘记、写提纲、缩写、续写、写读后感、仿写……打通读写,贯彻“读写结合”原则应注意:选择最佳结合点、锤敲击结合点、选择最佳结合方式。  【关键词】打通读写 以写促读 以读带写 途径 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86-0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块难啃的“骨头”,而小学低年级写话是骨头中的“硬骨头”。本文秉承“学为中心”理念,结合十余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从唱好“建平台·搭楼梯·亮亮相”三部曲,谈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有话写、写好话、好写话,啃下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这块“硬骨头”。  【关键词】学为中心 低段学生 写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85-0
期刊
【摘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西部山区学校,学生在学习上比较缺少家庭指导。针对本校的教学实际,笔者带领本校英语教研组各老师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总结并形成了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五读法”。下面我以两位老师的磨课过程为主线,具体谈谈我们的做法和收获。  【关键词】山区学校 教研 阅读教学 实践 五读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