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根据萧县小麦生产的实际,系统阐述了选用良种、药剂拌种、科学播种、配方施肥、氮肥后移、化学除草、病虫综防、预防“倒春寒”和适时收获的全程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16-02
  萧县是农业部划定的中强筋小麦优势产区,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小麦是萧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上,萧县牢固树立“绿色、增产、效益”理念,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应用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强化节肥、节药、节水等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形成了一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实现小麦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科学播种
  1.1 选用优良品种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调整品种区域布局,强化冬性、半冬性品种的主体地位,化解生产风险。根据全县自然资源优势、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百农207、隆平麦518、淮麦33、安农0711、伟隆169等中强筋小麦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1.2 精细整地 实行秸秆还田深耕、旋耕整地,播种后镇压,克服旋耕不实带来的透气跑墒、易旱易冻等弊端,切实提高整地质量。推广深耕、深松技术,耕深20cm以上,并逐年加深耕层,活化土壤,做到耕层深浅一致,耙碎耙透。2~3年深耕1次。播前作畦开沟,“三沟”相通,以利排灌。
  1.3 适期机械化播种 机械条播,播深3~5cm,深浅一致,下籽均匀,覆土严实,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幅20~23cm,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土壤肥力、墒情和气候等因素科学掌握播期。适期播种,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温光资源,培育壮苗,为安全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夯实基础。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墒情不足时,要造墒播种,确保足墒下种。
  1.4 合理密植 在精细整地、适期足墒播种条件下,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量150~165kg/hm2;半冬性品种,播种量165~187.5kg/hm2;如播期推迟、土壤肥力偏低、品种分蘖力弱等,应适当增加播量;以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和光、热等资源,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解决高产与倒伏矛盾。
  1.5 查苗补缺 因整地粗放、底墒不足、播种过深等原因,常导致缺苗或断垄的现象发生。在1~3叶期间用小锄开沟,补种同一品种的种子,墒情差时要顺沟浇少量水,然后盖土踏实。3~5叶期将疙瘩苗进行移苗补栽,2~3株1墩,补栽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并浇少量水,随后封土压实。消除疙瘩苗,保证麦苗密度适中,分布均匀。
  2 配方施肥
  2.1 施足基肥 根据全县土壤养分状况和近年小麦肥效试验结果,7500~9000kg/hm2的产量田块,全生育期施土杂肥450000~562500kg/hm2,纯氮2925~3375kg/hm2,磷(P2O5)1350~1800/hm2,钾(K2O)1350~2070kg/hm2,硫酸锌225~337.5kg/hm2,硼砂112.5kg/hm2;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的全部和氮肥的60%~70%作基肥施用,其余30%~40%氮肥作追肥施用。推广配方肥,高肥力土壤选用45%(25-13-7)配方;中等肥力土壤选用45%(20-15-10)配方;低肥力土壤选用45%(20-12-13)配方,一般配方肥基肥用量600~750kg/hm2。
  2.2 因苗追施返青肥 迟播晚发的3类苗或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和保水保肥差的低肥力土壤及基肥用量较少的麥田,2月上中旬追施返青肥,追施尿素75~112.5kg/hm2,促使麦苗尽快生长,巩固冬前分蘖,争取部分早春分蘖成穗。
  2.3 氮肥后移 对苗情较好的麦田追施拔节肥效果最佳,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下降、叶色退淡,第1节间基本定长时为宜,拔节肥追施尿素150~187.5kg/hm2,可防止后期脱肥,减少小花退化,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升品质。施肥方法采取条播耧施或趁雨撒施。干旱无雨时可以先撒施肥料后浇水灌溉,实现水肥耦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已追施过返青肥的田块,拔节肥可适当推迟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尿素112.5~150kg/hm2。
  2.4 喷施叶面肥 叶面喷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强光合产物向幼穗输送,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0~6000g/hm2或氨基酸、腐殖酸类、新美洲星等叶面肥兑水450kg/hm2,间隔7~10d再喷1次。
  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3.1 种子药剂处理 以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为防治重点,兼治其它病虫害。近年受作物秸秆还田影响,田间菌源充足,地下害虫危害加重,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复合拌种”。具体做法:每50kg麦种使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80mL,或7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5~20mL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预防蚜虫;纹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常发田块,使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150mL,或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50~300mL拌种,既防虫又防病,拌种后堆闷2~3h,阴干后播种。
  3.2 化学除草 以冬前除草为主,辅以早春化学除草。冬前草龄小,耐药能力差,同时麦苗覆盖率低,利于杂草着药,防治效果好,且不容易造成小麦和下茬作物药害,防除适期一般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年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推迟到早春小麦返青期,一般为2月底到3月上旬,但要适当增加除草剂用量。
  3.2.1 婆婆纳 防除以婆婆纳为主的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选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80~240g/hm2,或48%二甲·氯·双氟悬浮剂750~900g/hm2茎叶喷雾。7.5%啶磺草胺同时还可防治野燕麦、雀麦、多花黑麦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   3.2.2 猪殃殃 防除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用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75~97.5g/hm2,或9%双氟·唑草酮悬浮剂225~300g/hm2。
  3.2.3 野燕麦 防除野燕麦、蜡烛草等混生杂草,于杂草2~3叶期,选用15%炔草酯微乳剂300~450g/hm2,或5%唑啉草酯乳油900~1200g/hm2茎叶喷雾。
  3.2.4 混生杂草 防除禾本科与阔叶混生杂草,于杂草2~5叶期,选用18%氯吡·炔草酯悬浮剂600750g/hm2,或13%氟唑·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600g/hm2茎叶喷雾。
  3.3 防治春季病虫害 以小麦纹枯病、红蜘蛛为防治重点,兼治小麦白粉病、苗期蚜虫。纹枯病田间病株率10%以上,麦蜘蛛3月上中旬每33cm行长虫口200头以上开始防治,3月上中旬是主治纹枯病,兼治麦蜘蛛的有利时期。防治纹枯病使用37%井岗·蜡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g)1050g/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900g/hm2,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450/hm2,防治麦蜘蛛用2.5%联苯菊酯乳油1200g/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mL/hm2,兑水450kg/hm2喷雾防治。防治以上2种病虫,可将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纹枯病发病较重的田块间隔7~10d再防治1次。
  3.4 “一喷三防” 以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为防治重点,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一喷三防”技术是小麦生长后期一次性混合施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来防病、治虫、防早衰的关键技术。开展“一喷三防”可在4月下旬进行,主要预防赤霉病,兼治白粉病、锈病、穗蚜。同时补充营养,调节小麦生长。预防赤霉病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喷药,雨后补喷”策略;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且对白粉病、锈病有兼治作用的复配药剂,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900k/hm2,或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75g/hm2,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450g/hm2,防治蚜虫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50g/hm2,为补充营养,调节小麦生長,同时可加入尿素3000g/hm2,磷酸二氢钾1500g/hm2或其它氨基酸类水溶肥类喷雾。为保证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要用足药量,加足水量。
  4 预防“倒春寒”
  春季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明显下降,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易发生“倒春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寒流到来之前,叶面喷施防冻液,或采用柴草进行熏烟防冻,减轻低温冷害。冷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促进小麦快速恢复生长。
  5 科学灌溉
  一是播种期土壤墒情不足,要及时灌溉造墒后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二是浇好越冬水,可踏实土壤,弥合土缝,预防冻害,提高抗冻能力,确保安全越冬。浇水时间以日平均气温3℃左右为宜,即“夜冻日消,冬灌正好”。三是浇好扬花灌浆水,此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灌,要小水轻浇,禁止大水漫灌。
  6 适时收获
  收割早晚影响籽粒的产量和品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粒重最高,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是小麦收获适期。收割过早,种子成熟度不够,粒重低;收获过迟,由于呼吸消耗,雨露淋溶,粒重下降,断穗、落粒,影响产量。小麦收获脱粒后,晒干扬净。一般在日光下暴晒趁热进仓,能促进麦粒的生理后熟。
  (责编:汪新国)
其他文献
摘要:以常规早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毯状秧高速插秧机栽插,研究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籼稻品种在毯苗机插条件下产量、穗粒结构、群体消长动态和抗病性等表现。结果表明:中组143、早籼902、早籼310、J16-162和中早33在本区域生育期101~107d,结实率63.8%~76.7%,穗粒数89.5~136.9,产量6.5~7.9t/hm2,穗粒结构均衡,抗病性良好,适宜作为毯状秧机插早稻品种。  关键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办法,以Java语言作为主要开发语言,使用SQL2000作为关系数据库,配合功能强大的SQL查询语言实现建立关系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更新,较好地实现
摘 要:鉴于蓝莓的良好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蓝莓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发展迅速。组培快速繁育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蓝莓行业中种苗繁育的重要技术手段,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该文对蓝莓种苗组培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蓝莓;种苗;组培技术;快速繁育  中图分类号 S339.4;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换元积分法解题技巧吕云生换元积分法是一种基本的积分法。利用换元法求积分,不仅如何适当地选择函数u=φ(x)值得考虑,大多还需要先把被积函数变换成合适的形式才可进行换元。而这一
磨擦阻力对提升系统的影响效果分析王宇平,魏全玲在钻探设备中.由留1所示的滑轮系统,常被用于当升降机的提升能力小于实际负荷时.它是钻探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进行钻探设备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管是识字、阅读还是写作教学,学生们都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了让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做了很多
摘 要:为了提高土生鳞伞菌丝体的产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土生鳞伞液体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对影响土生鳞伞(Native scale umbrella)菌丝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土生鳞伞菌丝产量发酵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温度25℃,摇床转速180
建立了同轴式电容器传感器的数学模型,计算了谷物含水率与传感器电容值之间的关系;通过与标准电容充放电时间差值比较得到含水率与充放电产生的矩形脉冲信号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设计出直流脉冲冲宽度调速鼓风机的控制信号发生器,实现了谷物含水量对干燥要求的控制,对设计出高精度实用新型自动干燥机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