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语言学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SJYLX-029);南阳师范学院stp项目“校园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南阳师范学院spcp项目“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考察”。
  摘 要:“颜值”作为一种流行语越来越被大众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样貌,比如用来形容一个人长得俊俏,就会用“颜值爆表”来形容;或者用来形容物体的美观,比如形容一个地区的天空很蓝就会用今天天气“颜值”异常的高。“颜值”一词的流行是有原因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人们的求异心理以及网络平台的推广,都有助于流行语的兴起。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语义、语法以及语用来着手,分析“颜值”的广泛流行。
  关键词:颜值;社会共知;求异心理;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2
  “颜值”作为网络流行语,仿佛一夜之间就流行起来,“颜”当指容颜、外貌,“值”则是指数。“颜值”又名靓丽指数,这是描述一个人容颜靓丽或英俊的指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都可以看见“颜值”的使用。福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刘佳勇说:正确合理使用“颜值”就是一种能力。的确,那么“颜值”为什么能流行?它的流行原因是什么?它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对它们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颜值”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一)产生及发展
  “颜值”形容一个人外貌的好看程度,据说是源自于日语“脸”的汉字“颜”,据猜测是通过漫画或日剧/XV等团体带起使用的。日文解释就是:脸的视觉效果高低。 搜索百度贴吧,“颜值”一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4月9日,当时应该还未普及使用。不过此后百度贴吧就不断出现“颜值”的说法,逐渐流行使用的应该是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
  后来,“颜值”一词在某期《奔跑吧兄弟》中被主持人们提及,就更加助长了它的流行趋势,在另外一个比较火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颜值”一词被孙红雷多次使用,他自称是《极限挑战》节目中的颜值担当,被别人称为“颜王”。
  近几年来,“颜值”一词越来越流行,“颜值”一词不仅在电视网络和媒体上盛行,在高校的校园中也普遍流行,比如:男生看到长得好看的女生就会说:“这个妹子颜值好高呀!”女生看到长得帅的男生也会说:“哇!颜值好高的小鲜肉。”
  (二)形成原因
  人们经常说当今这个社会是个看脸的社会,的确,颜值高的人自然会被别人多看一眼,出去找工作的时候长得好看自然会被老板多关注一点,但是现在的这个社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颜值高的,长得不是很好看的人占大多数,现在,有一个大家觉得比较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所以大家都随着大流使用了。
  我觉得“颜值”流行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现在,“颜值”这个词出现了之后,很多领域都可以用“颜值”来概括了,以前“颜值”这个词语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形容男女长得好看都用帅气、美丽动人等词语来表达,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韩剧《太阳的后裔》的主演,宋仲基、宋慧乔、晋九、温流、金智媛等都是演技、颜值颇高的明星,众人对这部韩剧的评价是“颜值颇高”的一部韩剧。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出众,不是用一般词语:漂亮、帅气、美丽,而是用一个高大上的词语“高颜值”来形容对方。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传播途径的增加,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网络词语产生和流行更加迅速。因此,“颜值”一词因社会发展及人们的广泛使用而逐渐传播和流行。
  二、“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颜值”一词的流行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鉴于此,本文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语言学解读。
  (一)语义特点
  “颜”在汉语中有多个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是容颜状貌,面容,即人的容貌。如《诗·郑风》中的“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值”在此作为一个名词,意为:价值;数值。如《 乐府诗集·陌上桑》中的“可值千万金”。当今有一句话充分体现了“颜值”这个词的特殊意义: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很明显,这句话形容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人。正所谓:“相由心生”。心里想的什么,是通过你的面貌展现出来,心存正义的人,一副善相;相反,心存邪念的人的面容则是尖嘴猴腮。因此,“颜值”成为人们评判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人的欣赏和佩服。
  (二)语法特点
  从汉语语法上来讲:“颜”作为一个名词,可与名词、形容词、动词结合,构成一个新词。目前,围绕“颜”字一词,延伸出了多个词语:美颜、老颜、开颜、颜貌、颜彩等。人们普遍使用此类词语,例如:
  (1)2016年,《太阳的后裔》中,主演宋仲基、宋慧乔等人被称为“颜值”颇高的演员。
  (2)近几年,P图软件风靡全球。“美图秀秀”“美颜相机”这都是美女帅哥们为了让自己更加引人注目而常用的美颜软件。一看某人明明脸上有麻子或雀斑,但照片上却没有,大家就会说:“这肯定美颜了。”
  (3)有得明星的容貌和他们的年龄简直是成反比的。比如被圈内称为“不老男神”的林志颖,他器宇不凡,清新俊逸,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一副翩翩少年郎模样,真可谓“童颜”呢!相较之下,“相声表演大家”郭德纲就显得一副“老颜”模样,谁看得出二人只差了一岁!这简直是二十岁的差距!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颜”字与不同词性的单音节字搭配都毫无违和感,属于中性类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也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单纯的调侃,并不是嘲弄或鄙夷。
  (三)语用分析
  “颜值”自从2008年出现以来,在组词能力上不仅拓展出与此相关的新词汇来形容人出众的美貌,同时在造句功能上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   (1)孙红雷在《极限挑战》节目中被封为“颜王”的称号。
  (2)李钟硕是韩剧《匹诺曹》中的主演,颜值颇高,腿还长。
  (3)《花千骨》中的霍建华和赵丽颖二人被称为剧中的“颜值担当”“最美CP”。
  (4)苹果公司最新推出iPhone6S因高强度lon-X玻璃及A9处理器的组合被认为是颜值最高的手机。
  从上述例子可看出,“颜值“一类的词语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某个人出众的外表,还可以展现在造句功能上的重要作用,“颜值”这一词的适用范围颇广,可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对象。“颜值”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类似网络词汇的不断发展和传播,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颜值”流行的原因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乎理性的东西与现实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颜值”流行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涌现,“颜值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特征,现在异常受欢迎,“颜值”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它不仅对于手机、APP、美图工具等行业有影响,对其他的行业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今,“韩剧”文化在中国异常盛行,这些韩剧中的男女主演们的高颜值不断牵动、影响着我们,人们为了找到更确切、更好的词来形容男女演员的帅气与美丽,就自己来创造。于是,“颜值爆表、颜值担当”等式网络流行语产生了。
  (二)主观原因
  1.社会共知基础
  (1)共同的认知语境
  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人的认识不但受人本身的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信息时代迅速发展,人们的圈子越来越广,相交的区域也越来越大,因此,生活环境趋同促使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与发展。
  (2)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是一句很现实的话。脸是人的第一张名片,能力是第二张名片。男生喜欢美女,女生希望自己变得更漂亮,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近几年来各种选秀、选美节目和比赛层出不穷,比如:“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奔跑吧,兄弟”等节目,这充分说明人们对于容貌的重视。“颜值”一词的频繁使用也促进了它的发展。
  2.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这类流行语的流行的重要因素。从众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为避免自己被孤立,不自觉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如:“颜值担当、颜值爆表”此类的词语在被大众在不同场合,不同领域使用,并不断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再如:美国《认知科学趋势》上的一篇文章总结:即使面无表情,人们对他的评估还是看脸。“以貌取人”这个词以前侧重于贬义词性,而当下侧重于中性词义。无论是人们交朋友、相亲,还是找工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第一印象还是相貌,也就是当今所说的“颜值”。在社会影响下,跟风现象愈盛—脸成为评定一个人的标准。
  (2)省力原则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无法耐下心来读取长篇累牍的文章,而是希望获取更加简便,快捷的信息。因此,省力原则就出现了。比如:“喜大普奔”这一个词概括了四个词的意思—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颜值”一词比帅气、美丽、漂亮一类普遍使用的通俗词语要高大上的多,可简单概括某个人出众的外表。此类简化词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缩短了人们学习的时间。
  四、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颜值”一类的流行语,它是汉语及汉语言文化发展的新高度。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汉语文字体系。对于流行语,我们希望它能记录这个时代好的声音、真声音,或许若干年后,这些流行语只是一个碎片、一段回忆、又或是成长过后的一抹浅笑、一种释然,但正是因为客观,它才生动,因为真实,它才深刻。既然它出现了,就必然合理。
  但是,此类网络流行语也有它的弊端。首先它不符合语法规范,给人们的语言研究造成一定的阻碍;其次使人们形成依赖心理,减少对语言文字的了解;最后,它忽视了汉字的本质内涵,使人们对于文字的了解趋于表面化,不利于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颜值”流行语。我们需要顺其自然,不需要予以人为的干预。“颜值”一类的流行语无论是缓慢发展还是最终消亡,我们都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它。
  对于流行语的兴起的我们要持有包容的态度,因为流行语的兴起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而且随着网络的发达程度越来越高,也会推动流行语的传播,对于流行语我们一方面要持有包容的态度,一方面也要谨慎的看待,对于好的要推广,对于糟粕要避免。‘颜值’一词已经被社会所接纳,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灵活的,文字都是有灵性的,对于新的词语我们会赋予它新的含义,要对它有新的解读,促进汉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言.商务印书馆,1821.
  [2]赵俐.《语言宣言:我们关于语言的认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闫妍.《网络词语的认知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习语是一种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中文和英文中都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折射出东西方璀璨的文化和瑰丽的语言之美。随着人们跨国际交流的发展与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感受到习语翻译这一课题的重要性。由于东西方文化千差万别,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历史各个方面都有联系,习语翻译的研究必须从文化着手。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习语的翻译做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差异;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只有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目标。
摘 要:乔姆斯基是英语语言学界的标志性人物,也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建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为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之外,他提出的语言天赋论也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天赋论”这一概念。他坚信人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与普遍的语言知识,否定语言是后天学会的。本文在陈述语言天赋论的提出过程和含义的同时,旨在从语言
摘 要:2012年,宫廷剧《甄嬛传》在国内出现收视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最终决定将76集的《甄嬛传》剪辑成6部电视电影,并重新配音、配乐输出海外。由于该剧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使得其台词翻译独具特色:文白夹杂,诗词歌赋、隐喻现象及民俗文化、方言的使用充斥其中,使得其翻译工作难度很大,这也引起中国网友的热切关注。“神翻译”现象由此产生。本文旨在发现研究美版《甄嬛传》中神翻译现象,以找出其形成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02(miR-202)、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中晚期肝癌的效能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摘 要:能与介词组合是汉泰语时间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对汉、泰语“在 时间词”组合的句法结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泰语;在;时间词  作者简介:张伟君,女,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201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泰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2  一、引言
本文对工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基础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对传统第三方物流合同和现代第三方物流合同各自特点的分析,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系统剖析了存在差异的根
摘 要:省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最终目的是实现交际便捷的需要。对省略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以BBC执导的简奥斯汀三部小说的同名电影《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及《艾玛》为语料,探索口语中的名词性省略。  关键词:省略;中心词;对比  作者简介:刘琳(1992-),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外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摘 要:越南语是东南亚地区的一种语言,现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已经开设了越南语教程,但是,在教授和学习越南语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渐渐地接触到了越南语的方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为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关于越南南部方言的课程和专题讲座。  关键词:越南;南部方言;特点  作者简介:谭于慧(1986.3-),女,汉族,云南文山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