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外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的思考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很多外国国家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史,本文将它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多年教育理念等方面与我们本土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进行深层次地比较论述,进而积极地找寻多元性音乐文化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意义和它的内在价值。
  关 键 词: 多元性;国外;音乐文化;音乐教育;本土音乐
  音乐有着本土文化特性的文化个性,同时,它是本土文化的实体反映,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其发展和传承时,永远离不开音乐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不同的时代背景、民族和国家,它们的音乐文化教育因为文化的地区差异或者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逐渐产生出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模式。而这些各自有着不同文化特征和差异的音乐文化,每一个个体都有着本身特有的价值和独有的文化特征,而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其内在思想是不断地提倡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平等及文化共存。因此,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现在成为这个国际大环境中的音乐文化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它也必然促进这类具有差异性的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
  一、国外多元性的音乐文化与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对比
  (一)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和历史背景
  国外的很多国家都具有显著的移民特征,这些移民的加入使得国家得以发展及繁荣,也使得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同时移民们也更加需要让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平等权利得到提高,移民问题和公民的权利问题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也使得多元性的音乐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国外的多元性的音乐文化观念适应着朝代的潮流逐渐发展起来。而我国本身就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它和国外很多国家都不同,我们没有移民的加入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种族矛盾,但是,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也有着“欧洲中心论”这一问题及民族中心等问题。20世纪的中后期以来,本土的音乐教育也一直被“欧洲中心论”这一理念困扰着,校内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上,本土民族音乐特色的课程十分稀少,民族音乐教育内容匮乏,具有我们民族本土音乐的多元性的文化教育得不到很好的支持与发展[1]。
  (二)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和观念
  从国外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史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从一开始不断同化和融合到现阶段的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数十年就会有一次深层次的大的思想上的革新,这种革新是在当下多元性的音乐教育理念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地反思及总结而产生的,进而形成了更加适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新的音乐文化教育理念。20世纪初,国外的音乐教育也经历了“欧洲中心论”这一困扰,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及理论基础和校内音乐的课程设置上均以西方音乐的内容为主体,但随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使得国外的音乐人在不断地反思,他们意识到国家本身的移民所带来的人口多样性及文化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学生也在音乐文化教育过程中感受到了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财富[2]。我们本土的近代音乐史,在音乐文化教育的探索方面显得不够成功。洋务运动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思想,以不断同化的学习方式将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进行推动发展,随之又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思想主张,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文化发展思路,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我们本土音乐文化的不认可或是否定,传统音乐文化到现代音乐文化的教育没能得以实现。
  (三)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
  现如今,很多音乐学者都已经有着更深层次的意识,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是社会大背景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但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将其以补充或附属的角色进行体现,并不是一定要真正落实它的实践标准。例如,校内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西方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占有相对重的占比,人们最为熟悉的有试唱听音练耳、配器、曲式分析、四个声部的和声编配等等。而我们本土音乐或者民族音乐的课程内容则越来越少。全球一体化的大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全球竞争压力也越来越被每个人感知,校内音乐文化教学及音乐课程的设计设置上也更加趋于有利于市场需求商业性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商业价值及它的实用价值则渐渐地成为我们衡量在开展音乐教育是不是合格或者成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个体他们的功利心也在社会大背景下体现得更加明显[3]。那么,這些体现出的问题让教师也在思考,我们的音乐文化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在哪儿?是什么?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本职工作,完成培训教学吗?还是让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个体有一个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技能?还是为了这个商业性质越来越浓的音乐教育而开展音乐教学?假如真要这样,那么开展多元性的音乐教育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是这一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及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本身能力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关系到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影响着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前途[4]。而现状是,很多院校音乐教师在世界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授能力有所欠缺,这和他们之前所接受的专业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因为都是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些教育教学模式,那么,不可否认,现今的音乐文化教育本身和教师正经历着方法论及认识论的重重危机。
  二、国外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众所周知,音乐教师是开展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国外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世界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的先行者,但也能感觉到它不完善的一面。人们所熟知的课程设置,它在这方面对世界的音乐文化介绍显得十分有限,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和欠发达地区的元素所产生的音乐文化均不在课程的设置中所体现。而一些音乐教师的确有部分多元性的音乐教育教学的意识,可是因过去传统音乐教学观念产生的局限性影响,对异文化的理解和现实体会不深刻、不通透,那么就不可能非常好地承担起当前多元性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任务[5]。
  因此,音乐教师是开展多元性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非常重要的资源,不称职的教师是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国外在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直重视对这类师资的培训,加大了培养力度,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始终是师资,而不是所谓的一些教材或者方法,师资是产生课堂教学效果差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没有专职的音乐类师资,那在开展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是显得特别无力的,更有甚者是无法实施的。而就我国本土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来看,当下最为需要的是培养这类具有多元性音乐文化教学能力的师资。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的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课程设计中也需要增设关于世界民族音乐相关的一些课程。在历史音乐等课程中,可以加入如《世界民族音乐史》《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等这样一些课程内容,也能够依地域、依国别再设置一些课程,如《日本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俄罗斯音乐》《非洲音乐》等这样一些国别音乐课程[6]。在基础音乐学科的设置中,可以把世界民族音乐内有代表性的部分旋律编写进教材,在视唱练耳等课程中有代表性地介绍我国的民族音乐音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多重音感。在器乐及声乐或者合唱指挥这些表演类的课程设置方面,则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世界民族音乐的乐曲及民歌编写进课程教材。音乐艺术实践的课程内演出世界民族音乐节目和排练这类节目,每一个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特别显著地体验着世界民族音乐带给每一个人的音乐文化体验和内涵。在后期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世界民族音乐的讲授教学活动,在实践性的现场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更为牢固地将校内课程所讲授的世界民族音乐内容清晰地掌握。如果有的学校有外出委派教师学习进修,以及有条件聘请国外的音乐教学专家来我国讲学,那么,开展多渠道的学习办法进行多元性的音乐文化的师资培训是最好不过了。
  在相互尊重每个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文化差异这一前提条件下,才可让音乐文化的全球性发展来丰富我们现在的生活。了解一种音乐,就应该先去了解这一音乐中所存在的文化,了解它的根源和其产生的背景,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客观地对这一音乐文化做出真实的评价,以更好地促进它的发展,进而去改变我们现阶段音乐文化教育滞后发展的这一现状。不断地重视国际社会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加强沟通,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开展音乐文化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于国外多元性的音乐文化的更为理性的认识,丰富对这一文化的人文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金富.音乐交流应当成为音乐教学审美体验的桥梁[J].歌海,2008(6).
  [2]叶晓玲.生命化教育理念与当代音乐教育取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1).
  [3]况燕.浅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网络财富,2008(5).
  [4]许冰,马达.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5]马桦.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3(1).
  [6]王秀成.东西方文化互通视野下的和谐教育理念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
其他文献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具体改革发展任务。文章通过基于“四有”好老师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创新意识等维度的得分偏低;通过分析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相关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方案》的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双师数量不足、双师结构不尽合理现象突出;双师队伍的职前培训、入职培养、在职研修体系尚未形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德强基筑巢工程——德能双育培养“四有”双师团队、培育培养引进工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非常美好的国家发展愿景,也反映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共同富裕,就必须静下心来准确理解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实现之.会议给了我们答案: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期刊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蕴含着一个社会的风气,彰显着一所学校的气质。跳出学校的单一建设主体,以开放的心态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维度去反思、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文化,根据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的需求与互动模式去变革现有的创业文化培育理念与路径,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基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视域去考量与培育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应从精神形态文化、制度规范文化、实践行为文化、物质环境文化等去着手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随着继续教育价值的日益彰显与当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任务的开展,少数民族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学界的重要关注点。基于累积劣势理论,分析《石榴花开2》纪录片中20个与少数民族农民脱贫相关的人物及故事案例发现,继续教育破除少数民族农民累积劣势的价值逻辑包括职业技能教育破除“经济发展”累积劣势、身心健康教育破除“健康保障”累积劣势、文化知识教育破除“观念更新”累积劣势、公民教育破除“社会融入”累积劣势。为推动少数民族农民从脱贫到多重累积劣势的持续破除,应革新教育理念,强调"四
探索增值评价的实施路径是综合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增值教育来源于教育问责制的要求,分析哪些因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舆论对于职业教育的好感度,需要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开展增值评价,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质量是促进学校变革、改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之一。职业教育的增值评价需要形成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理论,合理设定学生发展指标和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行为,采用多元化工具公正客观评价学生进步,实现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通过数据采集和模型建构评价学生成就和
教学创新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也是提升职校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任务,需要职业院校把握新要求、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方法.基于敏捷理念提出的敏捷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线性教学顺序,依据阶段性学习任务的确立将课程学习过程拆分为多个阶段,并通过校企联合组建敏捷教学团队、重组教学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和建立职业技能测评系统实现学生对阶段性知识的快速掌握及对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调整,更契合了职业技能的学习规律,最终达到职业技能学习要求,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产教深度融合主要存在三大困境,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机问题,产教持续深度融合的路径和长效机制问题.以国有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的案例来解构产教融合的三大困境:企业参与的动机在于人才和知识产权;产教融合的路径在于重构对接产业链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建立产教融合的资源共享体系和责任共担机制,建立产教知识联盟和实践共同体,形成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构建企业主导、产教联动发展、资源共享和责任共担的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摘 要: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天才钢琴家,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的代表作有《钢琴协奏曲》《叙事曲》《夜曲》《革命练习曲》等。肖邦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色彩,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体会到他的民族精神。肖邦的钢琴作品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成就了音乐中的家国情怀。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肖邦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体会肖邦的民族精神,探寻肖邦的音乐王国。  关 键 词: 肖邦;钢琴作品;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优质学徒制工具包(第二卷)》面向一线工作人员,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将学徒培训实践划分为制定学徒培训计划、筹备优质培训场所、开展学徒培训、培训后的过渡和评估四个阶段,对各阶段提出实践的质量要点,并提供优秀实践案例。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加强学徒培训质量意识,构建学徒培训整体框架;注重文本资料开发,提供学徒培训范本;推动多方合作,发挥各方效用最大化;积极应用新兴技术,推动学徒培训现代化。这些实践建议对提升我国学徒制质量颇有借鉴价值。
产教融合的实体化运行已经成为实践层面职业院校普遍采取的行动,这些实体按照产权归属、形成方式、合作状态等维度,可以分为三类:松散实体、名义实体和独立法人实体.基于知识论的视角来看,实体化的本质就是学校和企业跨越彼此的“知识边界”,三类实体分别反映了学校和企业跨越“知识边界”的三条路径,即基于公共知识检索和存储的“语法路径”、基于调和意义差异的“语义路径”、基于知识共创的“实用路径”.学校应根据“技术知识创新的需求度”和“知识基础的共享度”两个要素,选择合适的产教融合实体化模式.同时应对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