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缺乏热情,或无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可见兴趣是学习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对某一事物顽强追求的激励因素。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而且能促使学生对知识引起高度重视,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和形成个性品质的目的。
  在化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现代新课程标准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化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恰当应用多媒体,开展探究实验和自主实践,有效地开展趣味教学。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是教育。我们的化学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是教育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积极的探索者。德国科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这说明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要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因此,仅靠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不能适应将来社会需要的,而终身学习,将受益无穷。学会自学,目的是为终身学习做準备。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二、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在课堂上用多种方式、各不相同的教学方式来导入新课。比如:用自然界存在的实际问题,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充分挖掘趣味性因素,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往往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做趣味性实验,提高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做趣味实验。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用可乐瓶、吸管、输液管、易拉罐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着不断学习,学生不满足于观察化学变化及其现象,希望亲自动手做一做,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例如:人们的吃、喝、穿、住、行甚至呼吸和生命运动都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所以可利用趣味性实验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启发性思维。有些实验是学生来操作,有些实验是教师来演示,但探究的态度和也是与学生的思维不可分割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观察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索问题的方法等,可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新的水平。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化学史和化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与该课有密切关系的化学历史和化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这样一则有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再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坚强毅力。如讲碳酸钠时,介绍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介绍索尔维法。在讲有机物时,可以讲述武勒与老师争论有机物来源的故事。在讲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将大家常说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调”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如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冰箱冰柜里有氟利昂,它扩散到空气中直接影响到臭氧层,人和动物得的一些皮肤病都是紫外线引起的。还有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让学生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及人类的疾病是跟环境污染有关的,那么我们有什么好方法来保护环境,怎么治理环境污染等,让学生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为环保打下基础。
  五、耐心启发诱导,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要落实教育教学内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诱导,使他们萌发学习化学兴趣,使化学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可通过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和创设悬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高尚的品格、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愉快而有动力的重要因素。教师总是以其整体的人格和威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影响。因此,化学教师具有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具有沉着、耐心、自制、乐观开朗的性格,学生就会为教师和蔼而严肃、平静而安详的态度所感染,很容易形成和蔼的、激动人心的、促进思维活动的趣味性教学情境。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键是教师真正理解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同时应关心爱护学生,了解学生,把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诱导到深入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上,使学生学有进步,从一般兴趣发展到极大兴趣。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生物、数学、物理等许多学科紧密相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学科的知识,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与相关学科相联系,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我国对于粉尘浓度排放的标准日益走向高要求化,这就为静电除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难题,需要加快对静电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增强静电除尘器的使用效果.本文主要讨论了静
摘 要: 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提问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造成学生提问能力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从“提供‘问题生长’的土壤”、“训练‘问题形成’的方法”、“畅通‘问题解决’的渠道”三个方面就如何培养提问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途径  无数的真理是在看似幼稚的提问中被发现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问:“苹果为什么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飞?”于是,万有引力被发
为了了解海南师范大学附中(简称海师附中)高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海师附中高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包括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班,共发出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调查问卷共有8道选择题,问卷发给学生后要求在8分钟内独立完成。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学好高中化学提出几点建议,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是由镰刀菌属病原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之一。研究报道DON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均具
斯钙素-1(STC-1)是一种最早在硬骨鱼特有的斯坦尼氏小体发现的多肽类激素,后来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体内也发现STC-1的基因表达并有一些蛋白定位的报道。STC-1参与钙磷代谢,抑
自2005年秋本市启动初中课改7年以来,本市九年级使用人教版新课标配套教材,化学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调查发现,在教学中教师们仍然摆脱不了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为此,开展认知化学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并以此为线索开展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1.建立课程意识是认知学科课程内容体系的前提  (1)形成科学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科学课程观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支配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
1.最小公倍数法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选出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原子,然后用该原子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  例1:KClO■→KCl O■↑  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前系数应配2,前应配3,式子变为:2KClO■→KCl 3O■↑,由于左边钾原子和
摘 要: 课堂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有效性是课堂活动的生命线,只有课堂活动有效才能实现其活动目的。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开展什么样的课堂活动,以什么形式开展,怎样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真正体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课堂活动 有效性 精品课堂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