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长春西汀;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白介素-6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25
  中图分类号: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067-02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治疗的药物和手段不少,但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方案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标准,并经头颅MRI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发病时间为6~48 h;③无溶栓适应症。
  1.2 排除标准
  ①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②有明确长春西汀或丹红注射液使用禁忌者。
  1.3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3月诊治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7±10.1)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9±9.8)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部位和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推荐的处理意见给予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脑细胞营养剂、调节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压、血糖高者予以降压、降糖,伴脑水肿者予以脱水降颅压处理。
  对照组在以上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mL/30 mg,批号1009014、1103011)3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
  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支,批号090357、110164)30 mL以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包括意识、凝视、面瘫、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共济失调、失语、构音障碍、感觉、视野、忽视等共11个条目,另外还有远端肢体功能。该项评定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同一医师执行。
  2.2.2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仪器为日本东芝公司Accute 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L-6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两指标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3 疗效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进行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0%~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 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37.04,t对照组=62.50,P<0.01);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1)。见表1。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3.3 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s-CRP=17.221,tIL-6=16.719,P<0.01)。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s-CRP=19.834,tIL-6=18.552,P<0.01)。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s-CRP4.547,P<0.01;tIL-6=2.421,P<0.05)。结果见表3。
  4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中风”、“卒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代医家对其立论侧重点亦各有不同。笔者结合临床所见,认为血瘀始终贯穿其中,因患者气血内虚,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疲倦内伤、忧思烦恼、嗜食肥甘、饮酒饱食、起居不慎等,使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脉络不通,瘀血阻滞脑络,脑失所荣,神志失用,终至中风。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脑梗死患者血瘀的存在,如患者大多有血液黏度增高、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3]。故针对患者血瘀痹阻脑脉的病机特点,笔者在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瘀血得去,血行通畅,脑脉得养,清阳之气舒展,机体功能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发生后,随之而至的是一系列炎症反应损伤,CRP是一种由IL-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两者均是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hs-CRP的表达还与急性脑梗死时脑水肿的程度呈正相关[4]。CRP和IL-6参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床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5]。
  长春西汀是从夹竹桃科小蔓长春花中提取出的一种吲哚类生物碱,为脑血管扩张药,因其脂溶性高,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目前广泛应用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由丹参和红花提取物合成的丹红注射液具有化瘀通络活血功效。其中丹参可抑制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多酚还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IL-10的水平,抑制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7]?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抗炎等功能,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能调节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血栓素/前列环素失衡,抑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酶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减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损伤[8]。对丹红注射液的研究发现,其不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9],还可降低患者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水平,抑制脑梗死后炎症反应[10],改善神经功能。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可增强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Px活力,降低脑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减小梗死体积,保护脑细胞[11]。
  本研究发现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hs-CRP和IL-6水平明显下降,表明两者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多靶点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46-153.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巢玲,崔江龙,万颖,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及血黏度测定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03-103.
  [4] 李琛,李国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34(1):68-69.
  [5] 陈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1):42-43.
  [6] 赵俞平,武红斌,焦俊利.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O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2(9):1517-1518.
  [7] 汪志忠,黎红华,吴非,等.丹参多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 8(1):71-72.
  [8] 叶斌,李文娟,郑岚,等.红花黄色素对脑梗死血流变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19-221.
  [9] 袁加文,王枫,孙晓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1-42.
  [10] 彭爱萍,叶敏和.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水平浓度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1):27-29.
  [11] 金波,刘安东,李刚,等.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l7(1):3-5.
  (收稿日期:2013-07-18,编辑:蔡德英)
其他文献
据悉,从2012年5月开始,来自苏丹、巴勒斯坦、古巴、越南等18个发展中国家的32名医务工作者,将在山西免费接受为期3个月的中医针灸及推拿技术等方面的学习。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燕平说,针灸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疼痛科、神经内科、难治性疾病等治疗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治疗过程中,针灸疗法不会带来药源性疾病,也不会造成人体器官的功能不全,因此它有“绿色疗法”之称,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期刊
近日,省部共建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会在宁夏医科大学召开,经专家组讨论,该计划正式通过论证。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为组长的7人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主任牛阳教授对实验室建设工作计划的详尽汇报,并就建设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讨论。  专家组认为建设省部共建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既符合科学发展前沿,又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当前重点发展领域的需求。专家组还对实验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ET-1)变化的影响,探讨其阻抑COPD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芪蛭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加烟熏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5日开始药物干预,第43日采
期刊
据悉,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近日成立。该委员会秘书长李磊表示,这一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研究平台的建立,是要让中药既体现自身特点又安全放心,促进中药大品种健康发展。  李磊介绍,根据中国中药协会不完全统计,超过1亿元市值的单厂单品的中药大产品已近200个。然而,这批产品中按照国家新药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评比的却不到
期刊
摘要: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马钱子药材及其总碱提取物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Lic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m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mL磷酸二氢钾等体积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pH值为2.8)=27∶73,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流速为1 mL/min。结果 马钱子碱
期刊
摘要: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参苓白术散中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100%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 ℃,以5 ℃/min升到130 ℃,保持5 min,续以20 ℃/min升到230 ℃,保持5 min。结果 樟脑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1.3%,进样量在0.003 77~0.150 8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期刊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要求,全面推动陇药产业持续发展,日前,为期4天的甘肃省中药资源普查培训会在甘肃中医学院圆满结束,标志着该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启动。  本次培训会按照出产道地药材、大宗品种药材和珍稀濒危药材且民族区域特征突出的原则确定了永登、甘谷、临洮、渭源、陇西、漳县、岷县、古浪、和政、康乐、成县、舟曲、碌曲、金塔、民乐、临泽、华亭、合水18个县为首批试点县。
期刊
关键词:颈性眩晕;斜方肌起止点;针刺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0.025  中图分类号:R274.915.31;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0-0064-02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
期刊
关键词:名中医经验;传承;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04-02  近年来,我国名中医经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逐渐被关注。笔者认为,厘清传承过程中的权利主体,梳理名中医经验的分类及其知识产权表现形式,分析经验传承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将有助于完善名中医经验传承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措施。  1 名中医经
期刊
据悉,2012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其下属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公司的创新药物——地奥心血康胶囊成功获准欧盟注册上市。这是我国成功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药品,也是欧盟成员国以外获得市场准入的第一个植物药,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药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  据从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2年3月22日,荷兰药品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