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思考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bo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开始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了帮助毕业生能够适应新的就业政策,顺利就业,展开了以针对毕业生为主的,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的就业指导活动。从指导内容看,主要是新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传递,求职技巧等方面。作为从计划分配体制向自主择业过渡期的就业指导,经过10多年的实践,在形成较为固定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同时,如今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社会就业环境的急剧变化,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学生关于就业的新需求等方面。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为了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必须构建有效的就业指导新模式。
  笔者认为,有效的职业指导模式应是从就业指导模式转变为生涯指导模式。具体表现为:功能上的转变,从单一的管理职能,转向教育、服务与管理三者并重;工作周期的转变,从集中于学生毕业前的指导,转变为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指导;工作对象的转变,从单纯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转变为面向全校学生的服务;工作内容与方式的转变,从注重就业这个单一环节,转向注重学生选择职业的准备全过程。
  
  一、生涯辅导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之比较
  
  首先,生涯指导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同。生涯指导模式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而就业指导模式则更关注对个体已有发展成果的“盘点”。生涯指导通常从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入手,引导个体设计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并在明确努力方向的基础上制定出实现每个目标的措施,从而指引个体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生涯指导着眼于未来的做法不同的是,就业指导更关注学生在求职时所遇现实问题的解决,因而往往会在自荐书的设计以及应聘心理的调适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面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指导采用的是“就事论事”的方式,而生涯指导则更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生涯指导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对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整的有效性不同。在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下,虽然指导教师也会提醒学生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求职期望,但由于这种提醒往往是伴随求职活动而出现的,具有较强的即时性,所以常常会因毕业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认同及实践基础而难以奏效。而生涯指导则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而完全有条件通过引导个体进行自我探索、理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与教育资源、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等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明确而有弹性的职业期望,为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再次,生涯指导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影响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职业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大,为了充分发挥人才流动的正面效应,每一位从业者在变换工作岗位之前都应当对“为什么流动”和“向哪里流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由于以往的就业指导只是结合具体的求职活动进行,很难让学生对决策过程有深刻的体验,而学生在就业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就业的经历并不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变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生涯指导过程中,也许大学生为自己所做的生涯发展规划会因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而存在一些偏差,但他们却可以在不断调整个人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并掌握生涯决策的基本要领,进而学会如何为自己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确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它的不足之处也在逐渐显现出来,而生涯指导的优越性则伴随社会与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而日益凸现,且我国香港、台湾高校对它的成功运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新模式——生涯指导模式
  
  首先,就业指导的对象应该由仅侧重应届毕业生,转为面向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生。自大一年级学生踏进校门伊始就接受生涯发展教育,并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将事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者融为一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设计应普遍推广,尽早地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生涯辅导,从而完成他们就业的准备过程、选择过程、实践过程、调整过程和实现过程,实现毕业生合理而充分的就业。
  其次,就业指导的形式由以集中突击教育为主转为全程辅导。要把生涯指导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有规律地定期开展,改变以往就业指导工作以集中突击教育为主要形式,如召开动员大会、宣传就业政策等。
  另外,开设生涯指导与求职指导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自我探索、职业社会认知、生涯决策、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素质拓展与训练、就业形势与政策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职业心理测评,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了解。同时,要向学生讲清楚将来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以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逐步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就业过程中迈出人生职业生涯关键性的第一步。
  总之,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只有完成从“就业指导”模式到“生涯指导”模式的变更,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伟大目标,从而使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2(5)
其他文献
我们的教育课程改革,在目前非物质环境基本依旧的前提下,欲求能有大的突破,这是不可能的。2005年夏,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倪仲勋在采访我的时候,我就说过,造成中国大陆教育弊端丛生的根本原因(或称“关键原因”)不在教育界,各界人士过多指责处在低端的教育部门,确实有点冤枉★。但是,任由这种弊端蔓延泛滥,中华民族为之付出的历史代价太沉重了,已使我们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正在日益丧失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创
韵达快运公司近日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000家标准门店,方便客户寄递快件。根据计划,韵达快运全国网络所有直接加盟总部的网点窗口(服务部或分部)都将设立标准门店,并要求限期完成,按
对起重机的电机进行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改造是节能减排增效、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达到延长设备寿命和安全的目的。
【摘 要】大学英语网络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网络听力课程的优势,构建了网络课程体系,包括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用三次抽样测试,证明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对照组均有提高,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可行性的途经。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网络教学;自主听力;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
结合工程实例,对公路立交桥下穿多股道复杂车站实施过程中站场过渡设计方案特点、原则及步骤进行了分析,在确保行车和设备安全运输畅通的前提下,提出了分阶段、多步骤实施的过渡
以天津大跨度钢拱桥———直沽桥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天津波、三维一致激励及行波效应下拱肋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该桥横撑刚度的变化对全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方面进
8月30日,宅急送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表示:从现在开始,宅急送只做一个市场——B2C市场;只有一个目标——致力于成为B2C领域的快递服务专家。目前已经拥有四大优势板块,即是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