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行路难于上青天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墨脱建公路的难度绝对不亚于青藏铁路工程
  
  过去8个月,西藏东南部的嘎龙拉山已经收纳了11位亡魂,他们都是在进出墨脱的路上遭遇雪崩而遇难的。
  墨脱,这个西藏林芝境内的边陲小镇,被当地人称为“高原孤岛”。它最为内地人所熟知的头衔是:中国大陆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至今惟一不通公路的县。
  整个墨脱县的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边境线,穿越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迫龙藏布峡谷又无法通行,进入墨脱必须翻过4000米以上的高山隘口。每年只有在5月到11月的融雪季节里,墨脱才可能与外界相通。
  路途艰险,加上气候恶劣,墨脱几乎成了中国最难抵达的地方。
  两个星期前,《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见证了墨脱历史上的第一次:车队全程行车抵达墨脱县城,随车人员没有徒步走一步山路,从而改写了从前进墨脱必须步行的历史。
  这标志着进入墨脱的简易公路已经初步贯通,最终建成等级公路已是指日可待。
  
  首次全程行车进墨脱
  
  围绕着墨脱世人皆知的行路难,有不少逸闻故事:
  一位军人家属想去墨脱看望驻守在那里的丈夫,但是尝试了9次都没能成功;广东顺德的一位老板,在徒步前往墨脱的途中,突然瘫倒在山岩旁大哭,感叹自己腰缠万贯,在那一刻却毫无用武之地;一名供职于某省交通部门的官员,自称什么地方都去过,到墨脱遇上大雨和泥石流,在终于脱险后他心有余悸:“墨脱是鬼都不去的地方。”
  在通往墨脱县城的五条道路中,当地人最常走的是起自派乡和波密的两条路。从派乡到墨脱全程都必须徒步,最快要走四天,慢的话一个星期都到不了,要想驱车进墨脱,从波密县扎木镇出发是惟一的选择。
  
  1994年,扎木至墨脱曾经通过公路,但不久泥石流、塌方不断出现,很快全线就处于瘫痪状态。从2005年10月份起,墨脱县农牧民开始在这条山间小路上加固、加宽路面,连通中断的路段,到今年6月底基本形成了一条简易道路。
  7月初,《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随一路车队从波密出发,沿着这条无等级的简易公路颠簸前行。全程141公里,这点路途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只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车队却走了两天,每天连续行车15小时,最终抵达墨脱县城。
  7月正值墨脱的雨季,记者此行遭遇了几场大雨,多处路段被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破坏。车队在墨脱县保通队的保障下,边修路边行车,才算顺利过关。
  在途中的一处水毁路段,刚修完的山路屡次遭遇滚石,随时可能有巨石劈头落下,保通队用TNT炸药爆破7次,在山坡上炸出一片抵挡滚石的缓冲区,车辆这才勉强通过。
  
  “我想看看外面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32岁的门巴族妇女次仁曲吉住在墨脱县城背后的半山腰上,相邻有十几户人家。她的家是当地典型的两层木板房,上层住人兼作仓库,下层饲养牲畜。
  “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人是怎样生活的,跟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在自家昏暗的屋子里,不懂汉语的次仁曲吉通过翻译这样告诉记者。
  次仁曲吉家有20多亩地,丈夫参加了县里饮水工程的施工队,她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照料这片田地。
  公路修通了之后最想出去干什么?次仁曲吉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田地。“我想学学别人是怎么种田的,学点技术回来好把田种得更好。”她说。
  与次仁曲吉一样想出去看看的墨脱百姓不在少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生活空间,阻隔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半数当地人没有见过汽车,更别说数码相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大山内外的信息交流也十分不畅,县城里能找到的报纸都是几个月前的,只有少数比较富裕的人家才能用上卫星天线接收电视节目。
  通过口口相传,一些墨脱百姓才知道西藏已经通了铁路。
  驻守墨脱的某边防连连长魏兴江回忆起前几年没有通电话时的情景说:“那时我妻子正要生产,没有电话,孩子出生后一个月才有人辗转传话,告诉我生了个男孩。”
  在墨脱县城以外的一些乡,电话至今仍是一件奢侈品。
  墨脱气候温润,花生、红米、香蕉、橘子等经济作物很丰富。由于交通落后县里的物产很难运到外面去。“橘子烂在地里,连猪都不愿意吃。”村民只能干些农活糊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做背夫出卖劳力是当地年轻男子最普遍的谋生手段。
  从12岁就开始当背夫的忠东今年已经43岁了,这个并不壮硕的门巴汉子告诉记者,年轻时他最多的一次背上压上了120斤重物,几乎和体重相当。每年他要翻山进出墨脱七八次,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
  长年走山路,忠东的小腿上满是被蚂蟥叮咬留下的褐色瘢痕。后来,他干脆把裤腿卷起来任由蚂蟥咬。“咬完了流点血就自己掉了,这样就不会往身上爬了。”他说。
  忠东现在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两个女孩在读小学,一个7岁的男孩在上学前班。随着年岁的增长,体力越来越差,他已经不太愿意再当背夫了。
  “要是路修通了,我就拿以前的积蓄买辆车,跑跑运输能养家就行了。”他说,“我现在最希望几个孩子能争气,考到内地的西藏班,离开这个地方到外面去发展。”
  
  墨脱必须修路
  
  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的副总工程师郭显成,在扎墨公路52公里处驻点已有一个多月了。这里是规划中的扎墨公路隧道的出口。
  郭显成和他带领的团队正在这一地点进行物勘,他们的任务是论证建设隧道的可行性。如果这条隧道能够打通,进出墨脱就不用再翻越4000多米的嘎龙拉山,行程将减少40多公里。
  郭显成和十几名队友白天在山间小路上架设各种仪器实施物勘,晚上就在稍宽一点的路边搭个帐篷凑合着睡上一觉。“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毕竟这里是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在这儿修路很有挑战性。”郭显成略带兴奋地说。
  一位70多岁、白发苍苍的当地老人告诉记者,他“头发还黑的时候”,就听到隆隆的炮声,知道要修路了,现在他仍然能听到隆隆的炮声,知道还在修公路,但这条路始终没通。
  墨脱县政府的资料表明,从1975年7月成立当时的墨脱公路修建指挥部开始,政府和百姓修路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此后的6年间,2538万的资金投入换来的只是粗通至扎墨公路100公里处,工程也因种种原因下马。1989年交通部和地方共同筹资2000万元,工程再次上马,到1994年才建成那条早夭的扎墨公路。此后,对这条路的修复一直在进行,直至今年6月粗通简易路。
  “墨脱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发地带。”郭显成说,“可以说在墨脱建公路的难度绝对不亚于浩大的青藏铁路工程。”
  据专家估算,在墨脱建一条单车道三级沥青公路或者四级沙石公路,所需资金超过7亿元。
  在是否修公路的问题上,当地政府的态度十分坚决。“墨脱必须修路,不然百姓就没有出路。”军人出身的墨脱常务副县长许晓珠不容置疑地说。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抛开通路后给墨脱带来的发展机遇不谈,每年大雪封山的时候,墨脱县里的一万多人与外界几乎断绝往来。没有路,村民一旦患病就可能意味着等死。”
  一些热衷于探险的人则反对在墨脱修建公路。他们认为墨脱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难以抵达的地方,建了公路就会减少它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态度。只为自己的乐趣着想,不考虑当地百姓的困难。”许晓珠有些气愤,“想探险,大可不走公路,险峻的山路有的是。”
其他文献
中技公司的一辆旧巴士上写着“技术进口”的字样,行人看到后,总会投以惊讶的目光,不明白技术怎么也能进口。    “二里沟,谈判大楼。”上世纪70年代,从首都机场出来的老外,坐上出租车,往往开口就是这句。这个目的地对现在的北京人已显陌生,而当年,坐落在北京西郊动物园附近、不起眼的二里沟,却因“谈判大楼”而赫赫有名。  “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热闹得很。”当年的曹经纶与同事们,就是在这栋9层高的谈判大楼里,
“我是安置办主任,平常没有什么发言权,都是听上面的。如今出了事,我得负主要责任”    经过长达半年的鏖战,朱广虎终于被分配到了微山县傅村镇三河口小学任教,捧上了“铁饭碗”。在他看来,这样的结果基本可以弥补之前受到的“委屈”。  在2009年5月10日的退伍军^安置考试中,朱广虎等12人被查出作弊,致使成绩清零。另有15人被查出入伍时伪造了公章,同样没了成绩。此后接连几个月,觉得“受了委屈”的退伍
酝酿了多时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制时代真的来了。  1月16日晚,国税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月1日起,全国各地区将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项目进行全面清算,标志着我国土地增值税征收从此前的“预征”步入了“清算”时代。  根据《通知》,土地增值税将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直接转让土
“如果嫌厨房太热,就别烧菜。”金沙集团主席艾德森任公开言论中语带双关地讽刺何鸿燊;一向在传媒面前很健谈的何鸿燊则回应说,艾德森对中国厨房一窍不通,“中国人的厨房一点是全世界最热的,但却做出最棒的菜。”  2009年6月,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因素还没完全消散,由澳门“赌王”何鸿燊之子何猷龙与澳洲赌业大亨詹姆斯·帕克合资的大型赌场度假村“新濠天地”。却在来自世界各地上百家的媒体以及众多嘉宾见证下隆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律老师刘海虹前些日子非常忙碌,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义务接待了几拨来自德国的朋友。在德国生活了5年的她,已经非常熟悉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哪怕是逛街。  在上海接待的德国朋友中,一组由老太太组成的团非常有意思。她们对于上海的东方明珠、外滩和磁悬浮并不感兴趣,而是忙着光顾各个商店。周末整整两天,刘海虹陪着她们逛了一家又一家,累得半死,可老太太们还是一丝不苟地不放过任何一家。最后送上飞机
中国在2002年成为韩国的最大直接投资国,并且一直保持着韩国对外投资第一大目标国的地位    《瞭望东方周刊》:中韩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随着双边交往的密切,越来越多韩国人来华留学、经商、定居。我们观察到在北京、上海以及山东半岛的一些城市,出现了韩国人集中居住的区域。贵国大使馆是否对来华韩国人的数量有较为精确的统计?  柳洲烈:1992年韩中两国建交以后,两国国民间的交流不断增加,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
既然皇帝“躬耕”仪式的所有成本都必须分毫不爽地由百姓分摊支付,那么为什么耆老们领到的馒头肉食,却一定都要作为盛德无边的皇帝对于“子民”们的施恩赏赐呢    十篇“经济史札记”写完,接下来最需要直面的乃是法律史领域里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况且法律与经济之间关联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笔者在以往札记中讨论的所有经济和社会现象,如果追溯起来,其根源往往深植于法律和制度法理的层面。     两个馒头的故事    法
“做改革的产物而非改革的对象”是平安高管们的座右铭。    2008年,中国平安成长中的第二十个年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一直在行业中扮演创新、探索者角色的平安,这次也难免受到了影响。不过,尽管受到了投资富通的重大损失,但集团的各项主营业务依然稳健,其传奇存在的根基并未动摇。  这一切,始自20年前的5月27日,蛇口招商路上的声声炮响。  那天,来自深圳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蛇口工业区
在中国,现下最为热门的是“韩流”——韩国电影、电视剧、电子产品、汽车、饮食、流行歌星、美容、服饰以及前段沸沸扬扬的黄禹锡事件……纷纭变幻的现象常常既令人兴奋也让人迷惑。詹小洪教授新作《韩流汉风》可以说是了解真实韩国不可不读的一部著作。  纵览全书,詹先生试图展现的是一幅当代韩国社会的浮世画卷。在其所掌握的大量一手素材的支持下,“韩流”背后的韩国社会显露出了更為真实和更有价值的一面,而这些扎实的资料
随便问一个人:谁是全球经济的玩家(Player)?人们会随意举出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区域集团。但如果提城市,也许会出现疑虑的眼光。那么,不妨让我们来理一份另类经济榜单。  如果把国家以GDP计、500强跨国公司以营业额计、世界主要大都市以地方生产总值计,来一个混合赛,能排到全球经济体40强的,只有25个是国家,另外还有5家跨国公司,10个大都市!  今天,城市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玩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