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必须支持群众创新创造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服务群众中,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支持群众创新创造,引导群众掌握自己的命运,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全面和深刻,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是党的建设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不断深化认识,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服务谁都可以用,社会各行业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但我们谈的是谁服务、为谁服务,是共产党为人民的服务,是为全体人民的幸福而服务,而且服务的内涵很深、要求很高,不是为哪一部分人服务。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都是服务的对象。面对阶层分化、利益多样化日益凸显的局面,做决策、提供服务时要抓住一个共同的根本利益,同时兼顾多方利益,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要强化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提高做好、做实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上级组织服务下级组织,都是在贯彻群众路线,都是在承认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把基层的工作过程变成大家学习、熟悉、掌握、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服务群众自觉性,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党性锻炼的过程。
  在服务群众中,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支持群众创新创造,引导群众掌握自己的命运,朝着更高目标迈进。中央的政策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要区别对待。有的是群众没有理解,有的是政策本身不完善,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要如实向上反映,调整政策,而不是硬着头皮,明知不对,还要强制执行,结果可能更加脱离群众。即使是正确的政策,当群众还没有觉悟的时候,宁可推迟一点,做好工作,不能强行推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起点是群众,落脚点还是群众,自始至终是群众主体的思想。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总结群众的创造、经验。只要对人类有启发、有好处,就要认真总结、悉心爱护,这是一个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同样,越是自觉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同志,也越能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
  今天的群众工作,不要泛化,不能空洞化。不要泛化,就是要研究不同对象的需求、愿望是什么,把当前和未来统一起来,把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统一起来,做好引导工作。不能空洞化,就是做群众工作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工作,很大程度是人的工作,是人在做人的工作。人都是有思想的,做人的工作的人的思想状况、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从事服务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始终是我们要做的事。对基层党组织负有领导责任的同志,要注意以身作则,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常态化、长效化,同心协力,凝聚中国力量,汇聚中国智慧,奉献中国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顺利通过改革攻坚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加快实现“中国梦”。
  责编/周晓燕 王志远 美编/石玉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贯彻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完善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国企的管理价格是严重扭曲和不合理的。必须要达到合理的区间,否则,不利于缓解社会分配的不公
“大是大非”具有强烈的“排中性”,在它面前不允许模糊不清,不允许模棱两可,更不允许“泯除是非”    正确的大是大非观,不仅决定着領导干部的行为选择,而且直接影响着領导体系、国家肌体的整合状态与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与现实表明,原本是非清晰、善恶昭彰、不容置疑的大是大非问题,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会由于重重迷雾的干扰而在某些人眼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以至有些領导干部因此坠入“
当一个园丁在栽培树木时发现有的树苗特别柔弱而且不容易成活或长大后,他也许会放弃这棵小树苗。但担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园丁也能随意放弃自己的学生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这孩子是聪明伶俐乖巧懂事还是调皮捣蛋到处闯祸,教师都要千方百计地教育、引导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努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发现工作总是做不完,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额外还有许多的任务,如教室的环境布置、学校的橱窗任务、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千上万年轻的农村青壮年男女抛家别口、离乡背井进城打工。这样的人群,今天已有16336万人之众,他们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的主干行业,是我国经济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然而,在户籍制度的壁垒下,外来农民工只能是城市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有全面需求和正当权益的劳动者。前不久,有人大代表说“现在因长久分居,在城市农民工中出现了‘打工潮下组建临时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