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探究学习的五个意识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文本自主或合作的尝试,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活动。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获得与语文能力的形成。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要具备下列五个意识:
  
  一、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就是要制定科学、适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1. 要科学,就是依据新课程要求,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 要适度,就是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因为学生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探究能力是有限的,且存在很大的差异,目标的制定要落实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层面上。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阶段性目标,结合不同文本的特点要求,确定自己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其次,笔者针对文本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层次感的教学目标,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学习。在科学适度的目标引导下,学生都能够品尝到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二、环境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潜能,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创设条件。
  1. 尊重信任学生,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有悖于常理的想法或别出心裁的认识,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用阳光般的爱点亮每一颗亟待发展的心灵。
  2. 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突出学生的认识地位和权利,摆脱教师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向对话中获取知识,丰富语文素养。
  
  三、情感意识
  
  情感是人们以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引导和推动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语文课有许多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从内容上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从人文精神上看,洋溢着对生命的感悟、爱的旋律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有生动诙谐的语言美,有恬谧清幽的情境美,有鲜活饱满的人物美,有隽永睿智的哲理美。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绪和情操。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体会其中的情和意。
  
  四、问题意识
  
  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问题。课堂提问是一种心理刺激,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是探究学习的根本要求。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就是以提问为手段的,国外有许多教育家甚至把课堂提问视为有效讲学的核心。课堂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出发,问在知识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究处,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搭设思维的跳板,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教《别踩了这朵花》这篇课文时,笔者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冰心奶奶的心思只是告诉我们别踩了这一朵小花吗?”学生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作者冰心是要告诉我们要爱护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从而使学生对“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方法意识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探究学习,不仅获得了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学会了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才能在以后的阅读中具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阅读技巧包括:抓住标题、关键性语句、主要问题,处理好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考,比较辨析,紧密联系生活等。思维方法包括:发散思维、求同求异思维、联想和想象、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如: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笔者采用求异思维,让学生分析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有何异同,然后又采用求同思维,让学生思考、讨论父母对“我”的态度共同点。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在探究学习中,目标是方向,环境是条件,情感是动力,问题、方法是路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能力和正确的阅读习惯,并能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明校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我校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一、弘扬传统美德,推进继承创新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成为一大亮点。开展以创设情境为基础的创新教育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点滴体会谈谈笔者的拙见。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学习历史不但能够借鉴过去,指导现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观
期刊
“和谐”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为适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着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教学改革。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环境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加强和
期刊
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与教学管理网络的“三网合一”是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色和突出优势。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开放教育具有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交互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突出网络教学,突出两个课堂的结合(即现实课堂和网络课堂),突出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
期刊
二十一世纪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竞争合作精神的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自1990年王道俊老师首次提出主体性问题至今,在主体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已初步构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四个基本策略,即:主体参与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差异发展策略、体验成功策略。上述策略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在教师主体性发展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  “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
期刊
“最短距离” 这类题型充满了趣味性和对数学思维的挑战性,解决起来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 其实它的应用原理非常简单,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数学模型来解决.    一、巧借“对称图形”    例1如图1,要在河边修一水泵站,分别向张庄、李庄送水,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分析:把两个村庄分别看作A、B两点,小河看成直线a,则得A、B在直线a的同侧. 可作点A关于直线a
期刊
质疑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古往今来的智者无不认识到“疑”的重要性。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爱因斯坦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处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是问题处看出总有问题。”程颐说:“学者必先会疑。”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素质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是指学生敢于在无疑处而有疑,有疑而后释疑的能力。若学生具备了这种素质,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产生追求问
期刊
书面表达在高考中一向是重中之重,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法宝。但是,就是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也会让许多高中学生发愁,总是感觉写得不通顺、不连贯,无法准确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先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好办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学生在书面表达写作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一、平时练笔    (一)问题  1. 学生觉得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也就是教育创新的时代。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也是高中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寻求较好的教学创新模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坚持启发性原则的重点体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是对思维过程
期刊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根本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仍十分重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主体的表现正是主导作用的结果,因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作用    引导即引路导向或启发开导。它是启发式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