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与救赎:一次精神抚慰的伦理诉求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80后诗人队列中,既写诗歌又写诗评的诗人不是太多,陈朴算是一个。读了陈朴的组诗《雷雨见》,我的第一印象:陈朴是一位善于建構一种独特心情实体的诗人。的确,一首诗要建立起一种独特心情的实体并非易事,尤其是这个“实体”的构成既要让人充满好奇心与期待感,又要让人觉得它符合人们的情感温度、伦理尺码、人生测定和理想秩序,这就给诗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陈朴的组诗《雷雨见》而言,它无疑是一次隐逸与救赎的过程,一次精神抚慰的伦理诉求。
  从《雷雨见》这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是诸如《亏欠》《宽恕》《活着》等富含“伦理情结”的自我救赎;另一方面又是《归隐》《日子》《在一棵玉兰树下》等“大隐隐于市”的遁世隐逸,两者之间的“可逆”与“互换”决定了《雷雨见》这组诗歌的“能动性”,决定了这组诗展开的思想层次、情绪密度、多维审美和错落时空。以《归隐》为例,这首诗的“归隐”,不是归了而隐,也不是隐了便归,而是对芸芸众生不同功利与不同取向而“归”出的“本相”:“一棵树有一棵树生长的位置/一片叶子有一片叶子飘零的时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而最能体现“天经地义”的“本相”却是“那些/归隐于蜜桃中的蠕虫和泥土中的蚯蚓”。这不,《归隐》中那些“隐而不见”的蠕虫与蚯蚓是不是很符合道家的精神伦理。为此,诗人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次仪式感很强的“宽恕”,一个“亏欠”的伦理情结,一种天赐的“活着”,而且是一次次敬畏生命、呵护生灵的伦理“再现”:“正如暴风雨来临前/一只觅食而归的蚂蚁,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另一只空手而归的蚂蚁。”正是诗人骨子里的“安分”与精神上的“焦虑”形成了精神落差,让读者在“危机”与“悲悯”中求得伦理的支撑。
  可以说,焦虑感、危机感、悲悯感,这“三感”组合成《雷雨见》这组诗歌的伦理痛点:“一个黑影,消失在一个/黑洞里。像一个拄拐杖的老人/跌落在深谷。” 如果说,《雷雨见》这组诗歌的伦理“痛点”是不甘于跌落与顺从,就像是不甘心于流水只是“从高向低、直泻而下”的惯常,那么,何不逆行一回,就像是一次“徒步攀上一个个山头,对着山底的流水/大声呐喊”,以实现意志与精神的“再生产”,这便是《雷雨见》这组诗歌努力把伦理中的疼痛之忍、疼痛之深、疼痛之大、疼痛之宽全都凸显出来:既有生命的脆弱与肃穆,又有现实的惨烈与庄重。此外,这首诗的节奏,在保持“外在”节奏的匀速与“内在”萌动的冲力相匹配的“时速”上,让读者在那种匀称、松弛和新奇的氛围里接收到一种紧张的、突如其来的、“被洗涤”的惊觉感,这正是这组诗歌外松内紧的“精神节奏”。
  责任编辑   冯艳冰
  特邀编辑   陆辉艳
其他文献
老 虎  你来这里,谈论所有能够谈论的事物  谈论一顿晚饭一样  谈论老虎及灿烂的皮毛  谈论突然而至的力量  允许惊惧,战栗  允许无力描述女性的美貌、性感  允许黑暗中粗野的重复  但是,还有一些事物几乎不需要谈论  ——从不再谈论开始  一整年,只剩下一个  仅供呼喊的名字——老虎,老虎  老虎,老虎  被中年人崩溃的河山重复借用!  草地上,空无一物  很长的时间里,这片草地上  空无一人
期刊
→ 穗 子 本名孙德廉,大学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学会会员,牡丹江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作家协会理事。喜欢躲在文字后打量世界,喜欢在笔下的世界里享受流光。近年不断有文学作品发表在《百花园》《东方剑》《北方文学》《广西文学》《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上。  吴云哪  我家的新房盖在村子最东头,再往东是一块长满野草的空地,过了空地是河,河对岸就是溜平溜平的稻田地了,站
期刊
北方的阳光  北方有更蓝的天空  阳光从更高的地方落下  刷白每株杨树顶端的树叶  在我乘坐的大巴玻璃窗外  我数了数,有十万枚叶片迎风  我能听到它们的声音  经过四小时飞行的疲倦消失了  凝望着一层比一层更密的树叶  很像一条河在天空流淌  大巴里很少有人说话  我倚着窗,始终看着杨树,看着天空  看着曾在一万首诗里出现过的北方  终于在我肩头停落  它扑动的翅膀,正向着无穷展开  稻花香  
期刊
一  陆源的写作让我惊讶,更确切地说,是陆源长篇小说《祖先的爱情》带给我一种令人感佩的惊艳感,对它的阅读,让我感觉自己踏上的是一段充满着美妙、惊奇、陌生和波澜的旅程,它熟悉,而更多的则是意料之外。之前,对陆源较为有限的阅读已让我见识了他的才华和能力,早早地调高了对他这部厚重长篇的预期,然而,在我真正地进入到对它的阅读之后,我依然发现自己“准备不足”。  杂花生树,陆源在《祖先的爱情》中构建的是枝叶
期刊
→ 无 为 本名赵亮,甘肃平凉人,现居北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品》《美文》《飞天》《广西文学》《西北军事文学》等刊物发表近百万字的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和《飞天》十年文学奖。  1  今年三月初的一天,我发现微信朋友圈里,突然热传来自本市“爱狗”群里的一条消息:市流浪狗保护协会的秘书长
期刊
之一  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  那些傩面少女摆动着裙裾  那些貌美的傩面女子  和久居都市的鱼儿谈论爱情  灯光逃向独居者屋檐  如惊飞的蝙蝠,扯动罗网  午后阳光,在子夜涂抹浪痕  从一个童稚的掌心开始  在草叶中,更纯粹地展开  之三  因为离开。时间显得空灵  午后长街无限向前推移  傩面少女,沿途收割黄金  跨越午后荒凉的阳台  在城市的另一面留下脚印  而蛮荒之上,楼群之上  灰色鸽群,开
期刊
龙樱方 原名龙其丽,广西玉林人,2019年毕业于武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获2015武夷山景区全国网络小说大赛银奖、第二届福建省高校文学大赛小说组三等奖、中国·五夫“荷花节”征文活动优秀奖,多部作品散见于《武夷》《延平文学》《闽北日报》《西澜诗宛》《武夷风》《武夷学院报》等报刊。  雾雨森林  这年的冬天极冷。羊大叔像往常一样在天刚蒙蒙亮时赶着羊群出门,乖顺的羊群紧缩成一团“咩咩咩”地呻吟着,慢吞
期刊
围棋少年陆源的心里有一些恼人的劲敌,那些旧省城里“智力早发的小坏蛋们”,总让他败走新省城。文学青年陆源的焦虑更甚。他白日里辛苦上班,夜间呕心沥血地写作;他烦躁,絮叨;他未必忌惮旧省城里早先的白先勇、眼下的霍香结,他却要带着被迫害妄想症怒气冲冲地揣测他的读者——芸芸众生。然而他的愤怒不坚定,叛逆不强健,他的讥讽像一个掷出的飞镖,以直线出发,以弧线返回……他又只剩下他自己。恰似他一张清秀干净的娃娃脸,
期刊
亏 欠  一只在我肩膀上,短暂停留的麻雀  从我眼前,轻轻飞过。  我知道,远山的树林里,另一只麻雀  正在筑巢。我知道,一棵树  亏欠叶子太多,也没有一个孩子  亏欠母亲的多。陽光和煦,山林寂静  一面湖水,从不打扰一朵休憩的荷花  一朵荷花,也从不亏欠  淤泥的恩情。  日 子  山坡上的麦穗,在五月  沉甸甸地怅望着谷底的流水  流水没有抬头,也没有回头逆流而上  不是因为有巨石挡在身前  
期刊
会说鸟语的人  秋稻收割之后,赣东北的田野,似乎一下子空了。秋水如一支渐喑的曲子,枯瘦又低暗。田野里,多是松鸦和灰背鸫,湿淋淋的叫声,让我听出了寒露的气息。我一直在等待深秋的到来。我有一种迫切上路的欲望,去鄱阳湖。我似乎听到了候鸟在叫:快来吧,快来吧。  己亥年九月,我在莲湖,见了李昌仕之后,我便决定秋冬交替之际,再来鄱阳湖。记得临别之时,我一再对李昌仕说:我们一起去莲湖的草洲,一起去瓢山,从早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