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或陆源的写作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aqiang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陆源的写作让我惊讶,更确切地说,是陆源长篇小说《祖先的爱情》带给我一种令人感佩的惊艳感,对它的阅读,让我感觉自己踏上的是一段充满着美妙、惊奇、陌生和波澜的旅程,它熟悉,而更多的则是意料之外。之前,对陆源较为有限的阅读已让我见识了他的才华和能力,早早地调高了对他这部厚重长篇的预期,然而,在我真正地进入到对它的阅读之后,我依然发现自己“准备不足”。
  杂花生树,陆源在《祖先的爱情》中构建的是枝叶繁茂、花朵团簇、错节盘根的茂密丛林。它有我之前难以预想的浩瀚繁阔。我预想,它会围绕一段或缠绵,或哀婉,或壮烈的爱情故事来展开书写;我预想,它或许会涉及记忆和历史,会有某些与时代、观念、命运相伴而生的勾连——然而,年轻的陆源提供的远不止这些。在《祖先的爱情》中,我窥见年轻的陆源蓬勃而早熟的野心,他试图在《祖先的爱情》一书中,构建一个真正具有“百科全书”样貌、层峦叠起的世界,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作家甚至期许自己的构建“大于”我们的世界。
  所谓“大于”我们的世界,是因为陆源天才而有效地将历史的和“现在”(民国时期)的、记忆的和传说的、风俗的和风土的、官方史志的和民间的、急剧变化年代的和日常的……他所知的、所想的、所查的、所问的,一切一切,都“压缩”至民国末年日本人攻至广西前后,小叔叔陆阿凉和他的爱情故事之上,他让一个微点来承载,然后将这个微点一层层展开……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广袤感的无穷世界。
  它容纳着历史。陆源在《祖先的爱情》中展示了他对那段历史和历史发生的熟稔。诸多的历史事件、诸多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夹杂于虚构、想象与夸张之间,构成着唯在小说中才能如此存在的“独特知识”。譬如,在第三章,“某天深夜,沈将军寄予希望的老女婿被一阵反攻倒算的枪声惊醒,竟糊里糊涂嗝屁了。其间陈炯明督率一支驻扎福建的广东部队杀回老家,沿途加入的民军会令它如虎添翼。沈冠英收到一份电报,要求他率部抵抗,落款为‘马督军’。沈冠英不晓得‘马’是二十一日的代号,误以为宁武将军姓马的干儿子已当上新一任广东督军。‘还打我个卵,给人家打天下!’沈将军气得七窍生烟,三尺暴跳,拔出手枪把身边的电报机彻底报销了。”
  《祖先的爱情》,它容纳着风土和风物,陆源极为用心地将它们容纳入小说并使它成为小说有机的部分、可贵的美妙的辅助。在这里,我想我必须要对陆源的精心表达我的赞叹,风土和风物是陆源在开始写作之前就已“预想”要容纳的内容,甚至是重要内容,是小说的另外一重“丰厚”。然而,陆源并不是像诸多中国作家所做的那样简单塞入,而是让它成为故事浮生、展开和推动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极有交融感的“知识”,它融于故事就像牛奶融在水中那样。譬如第二章的“抢花炮赛令”,譬如第十五章刘瑛捎信三叔邀我去省城的经历见闻……它的里面没有一句简单、跳脱的介绍性文字,但“介绍性”却始终在着,只不过它就像故事的肌肤,与故事难以清晰割剖。这虽然是一项很小的技艺手段,但对阅读感受来说,却是有效化解冗长感和拖赘感的可贵方法。精心是才能,甚至是一项极重要的才能,我认为。
  在《祖先的爱情》中,有家国和战争,有个人命运的跌宕和集体背负,有国民党军、日军、土匪和游击队,有国共之争之合,有阶层阶级和道路寻求,有爱、欲和不得。总之,它包罗之广阔之层叠之丰富让人惊叹。更让我感觉其浩瀚、其“大于”这个世界的一点是,它的故事的繁茂、层出和交织。在阅读中我暗暗猜度,如果如此多、如此繁密的故事交由我来写作,它将增加几倍的字数才能完成?
  二
  《祖先的爱情》建立的,是错综而复杂、勾连部分众多的故事群,它仿若庞大的蛛网,叙事的蜘蛛在蛛网的细丝上来回游弋——从某种解构方式上,我愿意拿《祖先的爱情》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进行比较,它们有着某种相似和共通,甚至在语言的使用上……
  陆源的语言有种顾盼生姿的摇曳感,变化层出,有意在平静终止之处建立悠长回味……“宁武将军垮台后,曾祖父大病一场。刘哥四给他磨好两副老花镜,他一戴上便可看见昔日光景”——没有一种老花镜是为“看见昔日光景”而配置的,可陆源却信誓旦旦,它延展的是曾祖父对昔日的怀念、留恋和其他复杂,这两副所谓的老花镜不过是他“拒绝”的道具,而拒绝,其中包含着不融入也不想融入的苍凉。曾祖父的去世也让我暗暗和马尔克斯笔下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去世进行比较。小说中,陆源是这样写的:“他咽气的瞬间,初生太阳所泼洒的光芒穿过门窗,穿过一截阴暗的通道,冲入房间,小心绕开众人的疲惫身躯,缓缓照在曾祖父松弛的脸膛上。”它们在移位上有着幽暗的相通,而在微点的取纳上,陆源的这段与另一位被杀害的布恩迪亚的血流回自己的家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经典的影响下写作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相反,没有经受过经典作品的影响浸润,读不出经典作品本应褒有的共通气息才是可耻的。好的写作就应从经典中“拿来”并加入自我的改造和拓展,让它生出新质、新意和可能。我觉得,陆源《祖先的爱情》有着诸多的对于经典的取自,就像书法中米芾对于王羲之的取自,小说中马尔克斯对于胡安·鲁尔福的取自一样。米兰·昆德拉曾说过,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前人经验的综合,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开拓和补充……影响的焦虑亘古地存在着,真正的问题是,我能不能让来自他者的经验、技艺,以一种特殊的营养质的方式,融进自我的血液,在这点上,陆源的做法让人同样惊艳。
  “某天中午,太阳耀眼,怒气冲天的小镇居民叫嚷着,砸开曾经出入过前清举人的柚木大门,把美艳的寡妇揪出大街。女人有些发胖,可她白生生的皮肤愈来愈细嫩,这会儿跟婴儿的皮肤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正午时分,她经受着游街示众的惩罚,在八个方向的推搡之下,喘息不止。”“几乎一个甲子之后,人们还能从小镇居民的家里搜出不少奇特的年画,变化多端的《钟馗捉鬼图》以及独具风格的汉寿亭侯关羽像,它们全部出自我小叔叔阿凉之手,有一阵大伙儿靠织布挣钱挺容易,便请小叔叔趁着过年的机会给他们画门神。之所以会引发买主好奇,是因为他笔下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不但赤身裸体,肌肉发达,脍相也极怪异,看着十分眼熟。后来大家终于豁然醒悟,他们是小叔叔参照街坊四邻的模样描绘而成的。几位耆绅指责他‘导欲宣淫,有伤风化’,可大多数居民倒认为这样的门神才镇得住魑魅魍魉。”这两段不同段落不同章节的引文基本可看出陆源小说在语言、结构上的某些特点:它有某种层叠杂生的炫目感,仿若是连绵延展的热带丛林中洒落下的光,摇曳多姿。故事行进得很快,几乎不做停留,连环递出,推到一个点上的时候马上便转向另一个点,语词中诗性盈然,时时又有妙语奇语出现其间。而小叔叔画门神那段,似乎已包含了陆源这篇小说写作的某些用意:它画下的是秦叔宝,是尉迟恭,是一种借来的旧皮囊、旧题材,但不甘于简单模仿的陆源(和他小说里的小叔叔陆阿凉)则为它注入他们想象的新质,譬如取自现实生活经验和体验的“街坊四邻”的脸。陆源,如同豪·路·博尔赫斯在《创造者》中所塑造的那个“創造者”,他野心勃勃地想画一张真实的世界地图,等完成时他发现自己画下的其实是自己的那张脸。他在《祖先的爱情》一书中试图不断从知识、智慧和经典中借来,但最终的完成,个人特色终得以充分体现。   三
  《祖先的爱情》是传奇,是混合了历史、记忆、幻觉和风土风物的“百科全书”式的传奇,它具有强烈的传奇性,尽管作家陆源时不时会煞有介事地将历史和风土风物认真拾入。陆源“迷恋”于传奇,在《祖先的爱情》故事中,任何一个故事、任何一个人物的出场、任何一个环扣,陆源都在“严肃、认真”地赋予它们陌生感、传奇感。
  陆源,让每个叙述都根植于生活,同时又有轻微的溢出,他将夸张、调侃以及使之荒诞化的倾向都调和在里面,使它变得新颖别致,风生水起。这种贮含在文字中的喧哗与传奇,我们曾在莫言和王小波的小说中得见,现在,在陆源的《祖先的爱情》中,我们再次品味到它。我甚至能想象,陆源在建造这个密布着想象的传奇世界时该是一种怎样的愉悦,怎样的得意,又是怎样的沉迷!是的,他建造了一个让人沉迷的、有着轻微晕眩感的“美妙新世界”,一个连环的、美妙的传奇。
  《祖先的爱情》——是该谈论爱情了,它在这则传奇中居于重要的位置,陆源写下的,也是颇具新颖度和传奇性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我在滔滔不绝言说了如此多的内容之后才谈及爱情,部分是出于对陆源的“模仿”:他写下了小叔叔和刘瑛的爱情故事,这故事也自始至终地被提及,但是,爱情的发生、爱情故事的围绕和凸显却被一次次“延宕”,在它行进的线路上布满着离题、插叙、旁逸和另外的兴致勃勃。“离题或插叙,是推迟结尾的一种策略,是在作品之中拖延时间,不停地进行躲避。”伊塔洛·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写到,“如果说在时间与死亡这两个逃避不了的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的话,那么离题和插叙则可以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延长。如果这些插叙变得十分复杂,十分曲折,相互缠绕在一起并迅速更迭,让人看不清它们的踪迹,那么死亡也许不会找到我们,时间也许会迷失方向,我们也许会被这些不断更换的掩体保护下来”。——关于《项狄传》的这段阐释或许也可用于陆源,他的《祖先的爱情》一书中即充溢着插叙和离题,更迭得又极为迅速,于是,“爱情”和它的发生便被一次次、一点点地被反复推远,以至于我们竟然认不清它的线路,甚至“面目”。没错儿,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终还是能够依靠一片片藏在故事和延宕开去的“意外”的掩映之下的拼图,将这个爱情故事基本完整地搭建起来,然而它还是在经历了太多的掩藏之后似乎已不太重要。甚至,那种容易被归纳的主题也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层叠中的生机勃勃,以及盎然的趣味。这趣味太强大了,以至我愿意在重读《祖先的爱情》时有意随意翻开,任凭自己随意地阅读其中的任何一页。
  “写一部长篇小说无异于创造一个世界。”陆源在《祖先的爱情·后记》中说道。是的,陆源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充满知识、也充满着智慧和价值判断的美妙世界,让我们在其中得到会心、体悟、追问与享受,尽管这一奇妙旅程对我们来说也“并不轻松”。
  → 李 浩 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侧面的镜子》《蓝试纸》等,长篇小说《如归旅店》《镜子里的父亲》,评论集《阅读颂 虚构颂》,诗集《果壳里的国王》,长篇童话《父亲的七十二变》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全国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學奖、第一届孙犁文学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九届人民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
其他文献
森 目 广西北海人,从事土木工程师的工作以养活自己。目前,有数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ONE·一个平台。  星尘河头上流淌  1  我不保证我的记忆没有任何偏差,我只能保证,落着雪碴子的那天早上,康达杰确实是光着膀子出来迎接我们的。正因为赤着上身,他才一边走,一边把手穿进衬衫的长袖子。雪落到他蓬松而略卷曲的头发上,落到他的眉毛上。至于他脚上是拖鞋还是运动鞋,我则全无印象了。他弓着腰,来不及扣完扣
期刊
罗仁通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百花园》《天池小小说》《红豆》《小小说月刊》等。小小说《一碗姜糖水》入选《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一头猪的降生,它肯定不知道它肩负如此之多的重任。它要管顾一家子一年的人情往来,它要管顾一大家一年的油盐衣袜,它还要管顾一家里几个娃儿一年两个学期的学杂费。所以,一头猪的生死牵扯着多条敏感的神经。早死,是泪眼滂沱,捶胸顿足。晚死,
期刊
→ 萧信维 1997年生,现为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四年级学生。每天都想潜水,把自己抛掷到奥蓝海里听着扑哧扑哧的呼吸声音,在水底只有自己。曾获中兴湖文学奖、新北文学奖、台中文学奖、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等奖项。  “唉阿姨。”  “唉唉唉阿姨。”  “阿姨下来喽!”  服务小姐早已把门勾开,她恍了神,听了两三声叫唤才晃悠悠地从缆厢出来,跨出厢门才想到抹布忘记带,急忙回身拿起放在椅上的清洁用品。  
期刊
敬 凌 生于20世纪70年代,知名策划人、传媒人。做过八年传媒八年地产。擅长整合、规划和分析。曾供职于湖南电视台、南宁晚报社等多家媒体及地产公司。出版小说集《漂泊的小屋》、诗集《大诚随心集》、随笔集《诚思录》。  三街古镇:漓江上游的千年明珠     “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很多人说桂林的人文一点也不输给桂林山水,自从在桂林设立了创意工作室,好多次我试图找到桂林的人文基因,以推断桂林的人文源泉。  
期刊
甄明哲 1990年生于河南漯河,有作品见于《青年文学》《西湖》《大家》《小说选刊》等刊,现居成都。  1  火男是所有服务员里唯一绝对不吃剩菜的人。  和火男刚好相反,大傻憨什么都吃,尤其是肉。我亲眼见过他捧着瓷白的汤盆,仰着下巴,灌下去半盆全家福。肥肉、丸子和鹌鹑蛋顺着黄色的汤汁一起流进他张开的喉咙,仿佛根本不用嚼。  喝罢汤,他总在手背上擦嘴。他可以从手背一直擦到胳膊肘,最终把嘴唇周围的油全抹
期刊
《童年兽》作品简介:  《童年兽》以戏谑、跳脱、极具个性的叙述语言,讲述了“我”的小学时代:“我”即围棋队的陆小风,从六岁到十二岁,“我”一直在体校的狭小空间中比拼棋艺,过着枯燥的生活。“我”和众多其他少年一样,挥洒着幼稚而野蛮的青春期本能,同时也见证着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定段赛失利后,父亲不得不让“我”离开围棋队重返校园。从此,陆小风告别了沉重的记忆,开始“欢畅呼吸”,但同时也有点“脱狱者惦记
期刊
祖克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动物散文创作,在全国二百余家报刊发表散文三百余篇。散文在《散文》《北京文学》《西部》《山花》《山东文学》《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先后有一百多篇散文被转载或收入年选,并有多篇散文入选各类考试试卷。获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第二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散文奖、第二届林语堂散文奖。散文集《观鸟笔记》获第二十七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出版有散文集《观鸟笔记》《动物映像》
期刊
老 虎  你来这里,谈论所有能够谈论的事物  谈论一顿晚饭一样  谈论老虎及灿烂的皮毛  谈论突然而至的力量  允许惊惧,战栗  允许无力描述女性的美貌、性感  允许黑暗中粗野的重复  但是,还有一些事物几乎不需要谈论  ——从不再谈论开始  一整年,只剩下一个  仅供呼喊的名字——老虎,老虎  老虎,老虎  被中年人崩溃的河山重复借用!  草地上,空无一物  很长的时间里,这片草地上  空无一人
期刊
→ 穗 子 本名孙德廉,大学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学会会员,牡丹江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作家协会理事。喜欢躲在文字后打量世界,喜欢在笔下的世界里享受流光。近年不断有文学作品发表在《百花园》《东方剑》《北方文学》《广西文学》《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上。  吴云哪  我家的新房盖在村子最东头,再往东是一块长满野草的空地,过了空地是河,河对岸就是溜平溜平的稻田地了,站
期刊
北方的阳光  北方有更蓝的天空  阳光从更高的地方落下  刷白每株杨树顶端的树叶  在我乘坐的大巴玻璃窗外  我数了数,有十万枚叶片迎风  我能听到它们的声音  经过四小时飞行的疲倦消失了  凝望着一层比一层更密的树叶  很像一条河在天空流淌  大巴里很少有人说话  我倚着窗,始终看着杨树,看着天空  看着曾在一万首诗里出现过的北方  终于在我肩头停落  它扑动的翅膀,正向着无穷展开  稻花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