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宫内感染性疾病的防控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内感染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及远期致残率高的原因之一,每年约100万人次的新生儿死亡由产妇产前或产时感染造成。因此,减少围生期宫内感染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现就宫内感染的病原体、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D)是一种早发性、具有靶向治疗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罕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极其重要。2017年国际神经递质相关疾病工作组(iNTD)制定了《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共识指南》,给出了基于共识指南的推荐意见,便于指导该类患者的诊疗和长程管理。现主要根据该共识对AADCD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解读和总结,便于儿科临床医师认识和了解该病
目的研究肥胖并胰岛素抵抗(IR)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正常体质量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指数(BMI)。根据Tanner标准进行青春发育分期。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IR指数稳态模型(HOMA-IR),HOMA
非伤寒沙门菌在全球广泛分布,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肠炎沙门菌及鼠伤寒沙门菌为常见血清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肠炎,但菌血症、脑膜炎等肠道外侵袭性感染的病情更严重。非伤寒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且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现对非伤寒沙门菌在儿童中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用于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并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对A549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H2O2(0、100、200、400、600、800 μmol/L)干预A549细胞2 h、4 h、8 h、12 h、24 h和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A549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A
慢性肉芽肿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或常染色体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炎症反应性失调所致肉芽肿形成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等,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可筛查本病,基因序列分析可明确致病基因。现综述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同时总结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常规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以加强临床医师对慢性肉芽肿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s-ex)对多柔比星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与DCM组(80只)。采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DCM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kg氨基酸葡萄糖培养基(DMEM),外泌体20 μ
目的探讨广州市Citrin缺乏症即Citrin缺乏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新生儿筛查的敏感性及人群SLC25A13基因已知致病变异携带率。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广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出生的124 250例新生儿行NICCD筛查,对疑似NICCD患儿行SLC25A13基因变异分析确诊。回顾分析广州市2 395例健康儿童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中SLC25A13基因已知致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敦煌、酒泉、静宁、临洮各分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预先排除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患儿,测定出生12 h内新生儿不同部位的SpO2。对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部位SpO2及不同地区相同部位SpO2进行统计比较,并获得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
目的总结3例Allgrov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AAAS基因测序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Allgrov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的外周血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NGS)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并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对获选的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进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年幼喘息患儿的疾病转归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诊治的年龄<6岁的首次喘息患儿,随访10年后,根据首次喘息发病年龄及疾病转归将患儿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组、早期持续性喘息组、晚发性喘息组,对3组患儿在喂养史、出生史、被动吸烟、家族史、特应性体质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一过性喘息组417例,早期持续性喘息组253例,晚发性喘息组209例,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