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与疏导幼儿的焦虑情绪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体验到焦虑情绪,只是这种情绪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影响不会太严重,但也有大约超过13%的儿童会被严重的焦虑情绪困扰,导致身心健康受损。幼教专家认为,若孩子懂得自我放松,或家长适时给予精神抚慰,会降低甚至消除焦虑情绪对孩子的伤害。尤其在某些特殊时期,比如亲子分离、独自入睡、初入园、面临考试或表演时,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家长应及时予以关注。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化解焦虑情绪呢?

教孩子做“焦虑感的主人”


  (陈先生,44岁,马戏团驯兽师)
  我一直在宠物俱乐部兼职授课,教那些养宠物的人改变宠物的不良行为。宠物的不良行为大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比如孤独、惊恐、烦躁等。要让宠物改变不良行为,首先必须让宠物克服不良情绪。
  我感觉儿童的焦虑情绪与宠物有类似之处,比如我儿子贝贝会认为,宠物狗会吃人、妈妈上班出门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跟人打招呼会被带走、滑滑梯会摔下来……年幼的他不会用语言表达,表现方式是黏人、胆怯、哭泣或拒绝。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着手帮助贝贝缓解焦虑感。

首先,认同孩子的感觉,将“焦虑感”拟人化。


  贝贝2岁时,朋友送我一只金毛狗。雖说金毛很温顺,但是它的大个头让贝贝感到害怕。我没有告诉贝贝狗是安全的,不会咬人,只是站在贝贝一边,用拥抱和眼神传递对他的理解。
  贝贝一直怕生,见了亲友、邻居不肯打招呼,到了人多的地方会手足无措,甚至一脸惊恐地躲在我们身后。我常对他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没事儿。”当有人笑话贝贝“害羞”时,我说:“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热身,很快就会好的。”
  我的家人们也通过认同与接纳告诉贝贝:内心的恐惧感、焦虑感都像是“敌人”,我们都会跟他站在一起支持他,而不是嘲笑、嫌弃他。
  为了帮助贝贝克服对狗的恐惧,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我们给他内心的恐惧感起了个名字,叫“焦虑虫”。贝贝在纸上画一只虫子当焦虑虫,贴在一个公仔布偶的脸上。然后,我拿着布偶模仿焦虑虫的声音,在儿子耳边不断地说坏话:“狗是坏人,快躲起来。”“狗要吃小孩啦……”贝贝则扮演“勇敢小孩”的角色,说:“你骗人,我不相信你的话。公园里、宠物店的很多小狗都很善良。”玩这个游戏时,贝贝一会儿扮演焦虑虫,一会儿扮演勇敢的小朋友。我们一起编了儿歌:“焦虑虫儿快离开,我不再害怕了;焦虑虫儿快离开,我不再难受了……”在这个过程中贝贝逐渐发现,他可以对脑海里的焦虑感发号施令,不再受其控制。

其次,勇敢面对,进行“适应训练”。


  马戏团训练一只老虎跳火圈时,老虎面对火圈一定会焦虑。驯兽师不会放弃,而是由易到难,让老虎逐步适应环境。同样,我们可以锻炼孩子的“神经肌肉”,让孩子一步步接近焦虑情境并最终战胜焦虑。
  接触新鲜事物或接受挑战时,贝贝经常会喊“肚子疼”。医生说这是一种焦虑现象——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前者用来激活“战斗—逃跑”机制,后者则保证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当交感神经系统全面启动时,孩子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心跳加速、头晕、出汗、胃痛、发抖等。
  以学游泳为例,当贝贝因为紧张不愿下水时,我们没有停止他的游泳课,而是陪他坐在泳池边观察。我举例告诉他:“大冬天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刚开始几秒钟是很难受的,后面慢慢就好了。你进入浴室时,刚脱衣服的时候也总会不舒服……同样,肚子疼的感觉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报,当你继续尝试的时候,警报就会停下来。”
  贝贝在第一次下水、第一次憋气、第一次游泳时,都感到肚子疼。他知道这不是紧急情况,也不需要看医生,而是他的身体对不确定环境做出的过度反应。教练带他做深呼吸进行放松,当他逐渐适应环境后,焦虑自然就消失了。
  肚子疼的问题也发生在幼儿园演出、小提琴表演等多个场合。为此我教贝贝画了一幅“焦虑灭火器”的图画,因焦虑而肚子疼时就在脑海中勾勒一幅灭火器救火的画面,同时告诉自己:“这是我的大脑发出的错误警报,一会儿就好了。”

最后,在二宝降生前后做好“防焦虑”工作。


  我看到很多同事、朋友家的孩子因为“二孩”的到来变得焦虑,比如黏人、吃醋、咬指甲、打二宝、不愿上幼儿园等。贝贝4岁时,我妻子怀了二孩,为了防止贝贝出现焦虑情绪,我提前给他做了思想工作。
  尽管如此,二宝出生后贝贝还是变化很大。有段时间他总抢二宝手上的东西,无论二宝拿什么他都抢,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对二宝进行身体攻击。每次将他们分开时,我都对贝贝说:“我知道你讨厌焦虑虫,但是它现在影响你了,让你什么都做不成。”“现在你脑子里在发出错误警报,我必须让你安静一会儿。”我鼓励贝贝用唱歌、看电视、自言自语等方式放松自己。我则有意制造轻松气氛,继续跟他玩“焦虑虫的游戏”。我帮贝贝把他内心的担忧和恐惧都写下来,比如:“妈妈再也不爱我了。”“小弟弟总是吵,会把我吵死。”“弟弟总是抱着妈妈,妈妈会很疼的……”然后我把这些焦虑的想法读给他听。那段时间,贝贝特别喜欢超人。我就请超人来“帮忙”,让贝贝想一想超人会怎么做,会怎么看待小弟弟,会怎么赶走一直让贝贝讨厌弟弟的那只焦虑虫。比如超人会说:“安静点,焦虑虫!我要粉碎你!”“我才不听你的话,我要换频道了!”“你这个焦虑虫,什么都不懂!”
  经过这些游戏疏导,贝贝在内心平静之后会主动道歉,并一次比一次表现得更好。

女儿为什么是“悲剧皇后”?


  (徐女士,34岁,医院护士)
  女儿小米外号“悲剧皇后”。3岁的她在我去医院上夜班的时候,会非常悲伤地说:“妈妈要走了,她晚上都不回来,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成了没妈妈的孩子了,我好可怜啊……”夸张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真像是演员演戏。
  家人们让小米放轻松,告诉她事情没有那么糟糕,但她就是戏剧化地、夸张地面对生活,用爆棚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得很可怜。她担心坏人半夜破门而入、爸爸开车遇到事故、去水族馆玩时被鲨鱼攻击,当她读了一本有关细菌的书后又担心自己患病……久而久之,许多小事情都成了巨大的负担,她无法放松,总是高度戒备,生活对她而言是那么难以忍受。   一次,爸爸的车在半路抛锚,她大哭大闹拒绝坐租来的车,因为租来的车里闻起来味道跟我家的车不一样。她神经过敏地为这些小事哭泣、纠结、吵闹时,我最迫切的想法是让她停下来。我总说:“你不应该这样。”“事情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你怎么不能大气一点呢?”她的反应会更加激烈。
  上幼儿园后,她仍然很情绪化,为了一点小事都会反应过度。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情况更加糟糕,如果有小朋友在课堂上捣乱,她就坐立不安。幼儿园老师为此找我谈话,说:“你女儿喜欢咬指甲,看得出她很焦虑。焦虑的孩子本来就认为周围的环境不安全,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就会强化她的这种想法。如果你们总是批评她、否定她的感受,她的焦虑会不断加重……”
  老师借给我一本书让我看,是美国心理专家玛塔·琼斯基撰写的《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恐惧的心理课》。书中说:“有超过13%的儿童会受到焦虑症的影响。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会导致孩子焦虑状况恶化,对心脏、免疫系统、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家长如果连孩子的焦虑都理解不了……一切教育都将没有意义。”
  我这才意识到,小米是天生的“焦虑性气质”的孩子。她现在常被偶然性的焦虑困扰,若我们不予以重视,她就会在未来遭遇重大生活变故比如亲人离世、生病住院等事件时转变为“完全型焦虑障碍”,严重影響她的生活与成长。
  我积极与小米沟通,告诉她小朋友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要战胜焦虑。我用“焦虑眼镜”的比喻跟小米说:“透过焦虑眼镜,你只看到鲨鱼会吃掉你,却看不到鲨鱼跟你隔着玻璃,你是安全的。这是一个错误警报,放慢呼吸,你的想象力在吓唬你!”“你感到害怕,但事实上你是安全的……”渐渐地,她身体里那种躁动难安的感觉——外在表现为面部麻木、手脚冰凉、呼吸加速、出汗、肌肉紧绷、胃痛等,就会渐渐减弱。
  我借鉴书中的“呼吸放松训练”帮助小米。小米不知道什么是放松,我就给她演示吹泡泡,让她观察我吹泡泡时的样子——胸部和肩膀是自然的,而不是她那么僵硬、颤抖的。小米入睡前我让她平躺,在缓慢呼气吸气的同时对自己说:“放轻松。”当她集中注意力想象一个令人愉悦的场景时,就会放松下来,比如想象她所有的担心都被放到一艘船上,而这艘船在海上越飘越远……
  日常生活中,当小米感觉焦虑感袭来时,我教她以“渐进式肌肉训练”的方式来减压,比如握紧拳头然后松开,这样手就得以放松,然后再放松胳膊、肩膀、腿部、脚趾、眼睛、头部等。我引导她想象一位小仙女此刻拿着魔法棒放在她身上的各个部位,帮她驱逐焦虑与紧张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能照着她天生的性格来接纳她,正如爱默生曾经说的:“就好像穿起珍珠的铁线,气质也将生活中的闪光片段、美好回忆连接起来。”我们相信每一种性格与气质的孩子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小米已经上小学,她在面对同学、老师时都表现很好,让我们感到骄傲。

正确认识孩子的焦虑情绪


  (黄教授,儿童心理专家)
  对于孩子来说,出现焦虑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只有少数孩子有严重的焦虑倾向,需要家长予以重视。
  第二个案例中的女孩小米,因为恐惧和焦虑,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煎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甚至比小米还严重,因焦虑而无法入睡、不能入园、不能与亲人分开、不能参加考试等。
  孩子的这种焦虑倾向,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是完全可以改善的,甚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焦虑症专家约翰和格尔达说:“对于一个从出生甚至在子宫里就开始焦虑的孩子,通过治疗,观察到他在气质和人格方面的实质性变化,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第一个案例相对来说更具普遍性。面对短暂的焦虑,有些孩子能顺利应对,有些孩子在应对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家长给予帮助。对孩子来说,消除焦虑情绪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大脑来认识、分析焦虑感以及摆脱负面情绪的过程。对家长来说,则是一个引领孩子不断前行的过程,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对孩子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并分步实施。


  “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学专用名词,其实很多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着。比如在婴儿啼哭时说:“让我们看看小狗在做什么。”在孩子害怕时鼓励说:“滑梯是很高,但是我们勇敢一点,可以爬上去。”即使幼儿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但当家长采用视线转移、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转换孩子的注意力时,孩子就会从原来的焦虑感中解脱出来。
  当孩子表达焦虑情绪时,家长最好不要粗暴地打断他,说孩子杞人忧天、神经过敏,或者斥责孩子:“有什么可怕的?”而是要分析孩子的焦虑程度并帮他减轻焦虑。正如驯兽师陈先生所做的,通过不断升级的训练,让孩子“控制焦虑的神经与肌肉”得到锻炼,最终启动自身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让自己平静下来。
  很多家长会遇到孩子因为呛水而拒绝游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孩子就有可能发展到更为严重的焦虑状态,甚至变得怕水。家长可以借助榜样、观察、实验等方法,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克服恐惧。比如对孩说:“我们先看看别人游泳吧!”“我们把你的小鸭子放进泳池试一下。”“如果你下水后感到非常难受,可以先上来……”这样一步步让孩子感觉水并不可怕,并敢于与水接触,孩子的焦虑情绪就会慢慢消除。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会了应对焦虑的技巧,长大后他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遭遇其他挑战的时候如法炮制。

其次,通过训练,让大脑不再频繁地发出能够带来焦虑感的信号。


  心理学家公认,焦虑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是一种理性的提醒,有时候则是与事实不符的夸大。
  对危险和困难产生夸大、扭曲的认识是儿童焦虑的根源所在。我们可以建议幼儿给焦虑感起名字,比如“嗡嗡叫的小虫子”“蚊子先生”等,引导孩子将焦虑看成扩音器、脑子里的广播电台,教孩子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提高他们的察觉水平。
  克服焦虑感,意味着家长要帮助孩子挑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训练孩子形成一种受理性支配、与事实互通的反应机制,将被夸大的危险还原真相。案例中陈先生将焦虑感拟人化,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与焦虑感对话,认识焦虑的真相,并最终将焦虑感忽略或驱逐,其方式、方法都值得借鉴。

最后,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制定焦虑时间表”。


  比如每天只有“5分钟烦恼时间”——家长跟孩子约定,如果焦虑感袭来,就在内心对自己说:“时机不对,请你离开。”这能帮助孩子在不想被焦虑感打扰的时候“屏蔽”焦虑情绪,也能训练大脑不再频繁发送各类危险信号。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今年春节我带儿子小满去他大姨家做客。一进屋,儿子就开始四处乱窜,一会儿跑到书房,一会儿钻进他大姨的卧室。最后,他的目光投向了表姐溪溪的房间,从溪溪那一大堆形态各异的毛绒玩具里抱出一只背着一只小猴儿的大猴子。  溪溪比小满大1岁,最喜欢毛绒玩具,因此,对爸爸妈妈送她的那些毛绒玩具十分珍爱。一看小满未经允许就把她的猴子抱到了客厅,溪溪站起身来愤怒地冲小满尖叫:“快给我!”小满随手把大猴子丢给了她,紧紧
期刊
心语姐姐:  前不久,我邂逅初恋男友。当年,我父母拆散我和初恋男友,让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为了图个安稳。如今,我婚龄8年,儿子4岁,和老公一直感情淡薄。现在的初恋男友各方面都很优秀,他两年前离婚,唯一的女儿跟着前妻,他让我离婚嫁给他。我心动了,可又担心多年没联系他有什么改变。该何去何从,我犹豫不决,望心语姐姐明示。  安娜安娜妹妹:  我觉得你目前的问题不是是否嫁给初恋,而是是否应该离婚。我理解你
期刊
不是每个男人都是騎着白马的王子,所以,请不要苛求他不够高大和英俊。要知道,他不是王子,你才是他永远的公主。  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把爱挂在嘴边,所以,请不要在他回答爱不爱你不够干脆时心生怀疑。请相信,当他自然牵着你的手时,他就是爱你的。  不是每个男人都善于反驳,所以,当出现误会而他却沉默不语时,请不要推开他自顾哭泣。也许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件小事,不需要太多解释。  面子对男人来说很重要,所以,在他朋
期刊
1. 在流水中切洋葱。在流水中切洋葱,可以控制洋葱里面的气体挥发,不会刺激眼睛,只是有点麻烦。  2. 把洋葱放入冰箱中冷藏后再切。把洋葱放入冰箱中冷藏5~10分钟后取出再切,刺激性气味就会少很多,不会让人流泪。  3. 能让眼睛辣的物质叫洋葱素,在洋葱的内薄膜上比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切掉头尾之后纵向切开放進水里。在水里一边扒开洋葱一边去掉里边的薄膜,去了薄膜的洋葱就不会那么辣了。  4. 把刀浸湿
期刊
心语姐姐:  我做了10年家庭主妇,如今孩子已经长大,想重新出去工作,老公却不答应。老公事业上小有成就,待我也不错,他说他习惯了回到家就有人等待的感觉,还说我即便出去工作也挣不了几个钱。的确,以我的学历和能力,可能只会找一个很普通的工作,但这些年,我每天围着孩子和老公转,感觉越来越闭塞,我不想一直这样。心语姐姐,你说我是该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该遵循老公的意愿呢?  安子安子妹妹:  请坚持自己的想
期刊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当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延续了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为自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凸显。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同比增6.4%。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记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下降是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还与企业成
期刊
编者按:  2016年7月下旬,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一对母女在虎园内遭老虎撕咬,一死一伤。时隔不到半年,2017年1月底,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内悲剧重演:游客张某误入老虎散放区,遭老虎攻击后丧命。两起事件均引发全国关注。近年来,周末或节假日出游成为很多人放松身心的首选方式,尤其是周末自助游,因参与方便、行程自由、经济实惠而更受青睐。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不少人缺乏安全意识,无视规则
期刊
日前,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加大资金力度,安排低保补助资金1242.4亿元,较上年增加了6%左右。另一方面,去年以来,民政部根据中央要求,指導各地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农村低保的最低指导标准,使农村低保标准持续提高。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平均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611元/人·年,同比增长17.8%。全国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县(市、区)数
期刊
1908年11月14日、15日,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殒命。在皇权专制制度下,最高统治者的轮换交替,直接决定着臣属的宦海仕途,何况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模式,在这种历史大变动中,更加具有深不可测的变数。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便亲身体验了这一无法跳出的历史周期律。  皇帝和太后的丧葬仪式还未履行完毕,急于掌握军权的亲贵们便开始商议除掉权倾一时的袁世凯。袁世
期刊
今天我们就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不合时宜的天才,怎样用他的两个小发明,引发了数十年后美国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  伊莱·惠特尼,1765年12月8日出生于北美十三殖民地的马萨诸塞州。此人心灵手巧,肯动脑筋,还是个学霸,考上了耶鲁大学,在大学期间还经常搞个小发明挣点专利费来交学费。  1792年,大学刚毕业的惠特尼来了一次周游全美国的旅行。当旅行到南方时,惠特尼发现当地棉花加工的技术很低——采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