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四个关系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号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科研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质、功能、主体、评价方面应解决好四个关系。
  
  一、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质看,应处理好与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的关系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是以行动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进行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其本质应是行动研究,而不应是专家式的研究。行动研究,其核心胛念是提倡中小学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和方法,发现和解决自身教育教学的问题,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而当前,很多教育管理者把中小学教育科研直接就理解为课题研究,以专业研究者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价和管理中小学教育科研,这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最大的认识和实践误区。
  就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来说,最基础的号业活动是:专业学习与继承——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一课题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开展得扎实有效。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科研包括一般的行动研究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级的专业研究活动,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老师,不应提倡“人人搞科研,人人有课题”。没有良好的专业学习和行动研究作基础,教师科研可能做得很好,但教学却一股。许多课题研究暴露出了选题“假、大、空”,研究脱离教育教学实际,成果缺乏操作性与实效性等问题。
  
  二、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看,应处理好与常规教研、校本教研的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重视。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为根本,提倡教师在工作中主动探索与学习,教师之间要充分合作,专家的指导要更具体和富有操作性等。其提倡教师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这是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
  目前,很多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往往把常规教研活动如上示范课、研讨课、论文评选等教学活动都纳入课题研究,不管公开课、论文与立项课题有没有关系,结题的时候只要材料够多就行了。这种把传统教研“包装”成教育科研的做法,失去了科研求真、求善的本质,对教育科研发展造成极坏影响。
  
  三、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看,应处理好主研教师与教育科研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该是自己开展教育科研的主体,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应由自己思考、设计,相关专家只是起咨询、指导作用,而不能一开始就让专家给题目,出方案,代替自己思考,更不能掏钱买课题,否则就很难有实效,并且科研成本比较高。
  
  四、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评价看,应处理好其内在目标与外显目标的关系
  
  教育科研的内在目标,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理论上讲成功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能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或效益的提高。但教育科研与其他科研一样,不能个个成功,如果每个课题都成功了那肯定不正常。另外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对教育科研的效果,很多的时候不能要求它立竿见影。二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出发点就是鼓励中小学教师以科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的工作,科学的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研究可能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上失败了,但只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认认真真做了,就肯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这应是评价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教育科研的外显目标经常被教育管理部门作为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指标之,是否立项、是否获奖已经成为许多地区教师评职称、学校评等级的条件。这一方面推动了大家都来重视和从事教育科研,但也带来了教育科研的功利化趋向,教育科研主要是以立项多、获奖多、级别高为主要目标,而对教育科研的内在目标往往是彻底地忽视,这种目标的异化,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的重要毒素,因此,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客观全面评价教育科研项目的内在目标和外显目标。
  
  [作者简介]
  张伟,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育科研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先后在《生物学教学》、《吉林教育》等期刊发表作品。
其他文献
老师病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只见老师脸色苍白,捂住嘴巴咳。同学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填空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窗外下着小雨,爸爸和佩佩站在窗前。  “佩佩,听听,小雨有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