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的发展路径探讨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期刊体制改革、学术失范问题以及学术评价过度现象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也给学报发展提供了机遇。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应依托自身地域与学科优势,在栏目建设上下功夫,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地方社会服务。学报编辑人员也应加强业务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寻求数字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挑战;机遇;自身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7604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学术期刊,是传递科研动态、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它以反映高校自身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同时也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高校学报的这种性质不但契合了我国一直以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向,更顺应了当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潮流。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不但具有上述功能,更能彰显应用型高校自身的形象,是反映其科研与教学特色的窗口。当前高校学报面临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压力,地方院校办的学报用学报界流行的行话来说属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因此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信心,有信心,有干劲,有责任,才能做出成绩,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谋求更好、更优的发展路径。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期刊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与警示
  2012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政策的提出虽然给高校学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注入了动力,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地方院校的学报有没有办头、有没有成绩?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中国的大学是分层分级的,大学学报也是分层分级的。现在有“央”字头的大学,有“央”字头的大学学报,有“国”字头的大学,“国”字头的大学学报。从办刊的绝对水平看,地方高校办的学报是无法同他们相比的,但是如果从办刊的相对水平来看,情况就很难说了此处参考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的《树立信心 地方院校学报也可以办出特色》一文,原文见于《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会讯》,2010年12月,7-8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逐渐被国际高教界关注,国内高校也开始在教学改革和注重实践方面下功夫,最终高教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识到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刊思路正是为了契合这个新的办学理念而设立的,它们多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较大程度地反映教学特色与科研成果,能灵活地调整栏目内容,及时反馈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热点学术动态,并将之与地方经济形势、科技攻关难题有效结合起来,相较于传统本科高校大而全的办刊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报更易于形成小而精的学术氛围,能迅速、及时地传达与地域文化、地方政治、经济、产业紧密相连的新兴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从小处着手,放眼未来,充分发挥着以小见大的功能,这些也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的优势所在。
  (二)审稿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学术失范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其最鲜明的显现便是科研成果的层出不穷。随着这些惊人成果的产出与被关注,另一种为人们所不耻的现象——学术失范也应运而生,而其中的一部分劣行则是通过学术期刊这个平台暴露出来的[1]。可见以反映高校科研与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报,在努力传播新兴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被这种腐败现象所利用,为它们提供了一席之地,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更有甚者高校学报竟然被斥为“学术垃圾的生产地”2007年10月20日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在发言中称,大多数高校学报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与会的多位教授对此说法表示认同。。痛定思痛,从源头上分析,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往往与编辑部的制度不健全、审查把关不严有很大关系。
  客观公正的审稿制度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核心期刊、重点期刊发展至今天都经历了漫长的成熟、壮大历程,其所形成的以审稿制度为中心的相关环节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报是伴随着学校的建立和发展而初见规模的,由于时间短、经历少,同时由于学报自身规模和被业界认同度的限制,在制度建设特别是审稿制度建设方面与核心期刊、重点期刊相比有一定差距。实践经验表明,一整套完善的适合学报自身发展的审稿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每个地方高校都具有自身的特色,生搬硬套别人的制度也是不可行的,只有结合自身特点从经验中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模式的审稿制度才能既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又达到有效提升学报认可度的目的。
  (三)“学术评价过度症”下的被利用与被扭曲
  当前的学术失范现象与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这种思想的存在是有现实原因的。一方面传统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转型准备不够、措手不及,象牙塔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灯红酒绿的商业诱惑黯然失色,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形象日渐式微,能苦守学术至上观念的学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过分强调对教师科研任务的量化考核,对学术失范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就像余三定教授指出的“学术评价过度症”是导致学术不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面对上述种种情况,很多知识分子在不能保证科研质量的情况下制造出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学术垃圾。因为内容、质量的限制,他们自知将无法被核心、重点期刊接受,而评价体系较宽松的地方高校学报便成了他们选择的对象之一。
  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学报编辑在“经纪人”与“道德人”的身份冲突中迷失方向,再加之本身业务水平有限、工作经验不足,便丧失了作为编辑的责任心和正义感,难以恪守学报“守门人”的职责[3]。在实践中背离了工作准则与职业道德,对部分学术垃圾抛开学术标准与质量要求,对关系稿、权力稿、人情稿提供了“免检”的方便之门[4],这不仅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也严重损害了学报自身的形象和声誉,更污染了纯洁的学术氛围。因此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报来说,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和编辑素质是杜绝不良学术道德行为,最大限度避免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将学术腐败制止在刊门之外的有力手段。   二、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编辑部的自身建设
  (一)积极探索,在栏目建设上下功夫
  “全、散、小、弱”的局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的软肋所在,如何突破这个局面把地方高校学报做得“专、特、大、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首先应面对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办特色栏目是教育部、学校和编辑部三方的共识,它解决了办学报综合性好还是专业性好的争论。栏目不仅是学报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报特色的具体体现。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学术资源及影响远不及重点高校,因此地方高校要想成为名刊、重点、权威期刊并不容易,但可以从加强策划入手,依托自身的社会、经济、产业、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并以此为推手营造学术亮点,进而以点带面地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此处参考周建民教授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会议上的讲话,原文题目为《精心打造特色栏目 提高学报整体质量》,载于《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会讯》,2010年12月,5-6页。。这种做法也有效地贯彻了教育部发起的名栏建设工程。
  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主要依靠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从地域优势看,地方社会都具有各自的社会问题、经济特色、产业布局及区域文化背景,其厚重的历史积累,加之鲜明的地域特点为学报提供了独一无二又丰富多样的资料来源。从学科优势看,地方高校是地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所拥有的大量科研团队和学术机构直接从事着与地域特色紧密联系的各方面研究。地方社会和高校中分布着大量的科研人员,他们思想灵活,能够迅速把握第一手资料,善于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是学报天然而优秀的作者群。同时学报也可以参加或定期举行与栏目建设有关的研讨会,借助由此产生的马太效应及学术版块凝聚作用进一步巩固特色栏目的建设[5]。这种从小处着手、放眼未来的做法意在激活传统、服务当代,使地方高校的学报能够走进全国学术视野关注的中心。
  (二)树立编辑服务意识,为教学、科研提供各项服务
  学报大部分是冠以校名的,编辑如果把一本学报办砸了,也砸掉了学校的牌子和声誉,更愧对千万的读者。编辑工作是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融入他人研究成果中的创造性劳动,很多优秀的作品都经过了编辑之手,但这种劳动却是隐形的,所以编辑从事的一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高校是以教师为主体,在高校当编辑,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的编辑容易被边缘化。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要有奉献精神,对待工作要自觉树立服务意识。用心去修改和敷衍而过是良心使然,一句简单的“作者文责自负”是对工作责任的推脱。其实很多问题作者自己很难发现,因为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内容、观点的表达上,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6]。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学报是彰显办学特色的一个窗口,应该围绕服务办学特色,服务教育教学,打造科研平台的理念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一方面学报的发展方向要与学校特色建设保持对应和同步,要大力吸引相关领域的学术、教学研究成果,对优秀论文作者提供优先发表、优厚稿酬等待遇,鼓励他们在本学报发表高水平的成果,从而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地方科学、文化动态,积极参与和开展围绕地方社会经济、文化运行中的实践问题而举行的各种学术文化研讨及交流活动,以整合、发现新的学术力量,积极打造学术交流空间,为学校的发展、学科建设提供动力。
  (三)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编辑人员的自身学习
  编辑要有较强的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不但要求编辑的知识面要广,还要具有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现在提倡编辑要学者化,就是要求编辑在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有专攻,树立自己的学术专长[7]。编辑只有成为相关专业的学术内行才能具有独特的学术眼光,进而拥有自己的学术资源圈子,这样也保证了学报文章的质量和来源[8]。其实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专业水平也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和地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是编辑应该具有的能力。体察民情,关心民瘼,维护民意,方可肩起地方社会责任;登临远眺,吐纳乾坤,激浊扬清,方能不负建设发展使命[9]。地方高校学报要想成为高水平的期刊就要有对学术的担当意识和对地方社会问题率先发言的责任,从而给专家、学者提供学术探讨的平台,为推动地方社会全方位发展与知识创新做出贡献。在这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是具有良好基础和地缘优势的,其责任更是义不容辞。而要做好这个工作离不开编辑自身的不断学习,要积极关注新兴学科的热点问题及其他学科研究动态,着力提升科研敏感能力,关注发现地方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紧迫感的问题组织选题,从而策划出高水平的内容。
  (四)积极沟通交流,广泛听取意见
  专家、学者、读者、作者是学报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且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资源,同时他们也是学报最重要而最有权威的评判者。作为被关注度相对较弱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报应主动联系他们征求意见,虚心请教,并认真收集、反思他们的意见及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提升自我,谋求学报更快、更好的发展。全心全意为读者和作者服务,这是期刊必须一致贯彻的准则,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一个编辑人员都必须把这句话记在心中,落在实处,防止说空话、唱高调,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期刊办的有特色、有亮点。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多为综合性期刊,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下不能适应学术期刊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其纸介质的传播方式与数字化的出版时代潮流也不相融合,众多小而弱的地方高校学报无法形成大而强的学术出版机构,而且距离中央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地方本科高校学报一方面应认清形势,提高觉悟,完善各项制度,从栏目建设、服务意识、业务水平等多方面强化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联盟,积极尝试创办数字化、网络版专业学术期刊,各家学报通过筛选、推荐高质量的文章编成网刊。从而摆脱重复、分散的局面,提高影响力,从而在在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真正成为我国学术期刊的主力军。参考文献:
  [1]李向荣.学报编辑的职业自律与学术规范的践行[J].中国成人教育,2011(3):27-29.
  [2]吴晓红.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措施[J].黄山学院学报,2011(6):92-95.
  [3]王立欣.当好学术“守门人”[J].编辑学报,2007(4):139-140.
  [4]武艳芹,黄苏芬.高校学报编辑“守门人”的身份焦虑与突围路径[J].编辑之友,2011(11):50-52.
  [5]孙国军,刘洁珉,郑洁,等.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十人谈[J].赤峰学院学报,2011(3):1-10.
  [6]常文芳.高校社科学报编辑的服务情怀[J].黄山学院学报,2013(1):124-126.
  [7]吴友法.编辑学者之路的点点滴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8-14.
  [8]王泽龙.人文情怀办人文名刊学者视野建学术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1-18(B08).
  [9]任火.编辑,社会的良心[J].编辑之友,2009(7):卷首语.
  [责任编辑:吴晓红]
其他文献
基于实施学分制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安徽理工大学20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分制培养计划为例,阐述了完善学分制下教学课程体系,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构建开
以辽宁省农民体育消费作为突破口,分析了提高辽宁省农村消费水平的可能性,旨在为辽宁省以及其他省市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流合作学习的优
江泽民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历史教育思想。阐述了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重大意义、目的、方法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对于增强民族精神、促进个人发展、提高工作能力、推动
本文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的主要类型加以归纳整理,对不同题型各自采用的对策加以分析总结,通过典型例题,逐一阐明求解的理论依据、方法、技巧和要点,同时本着创新精神,
对高校篮球训练中如何培养运动员的预测性思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原则以及训练方法。
家族企业的权力传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权力传承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和考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通过对发达国家日、德、美三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模式进行分析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止血芳酸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止血芳酸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并观察外观、性状变化
集合作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章节,有效学习并掌握此部分,不仅能为今后的学习带来思维的启迪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促进对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促进学生
目的研究脉络宁口服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半数致死量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脉络宁口服液毒性极低,未能测出小鼠LD50;小鼠一日最大给药量为167 g/kg,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