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教育是整个教育内涵建设是重点,也是出于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2019年国务院对外公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是因为国家的要求与决策部署,更大的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对此,本研究重点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设策略,以此来促进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汽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专业知识也随之更新,再加上汽车诊断与维修方法不断变化,促使社会大众对企业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而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是专业高效、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性因素。所以,积极建设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实意义十分重大[1]。
  一、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结构不合理
  通过调查分析对10所湖南省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与专兼职教师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所知,专职教师师资队伍学历较为合理,分析其原因在于:招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应届毕业生,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比如博士学位。但是,高职院校存在着结构上不合理,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汽车专业教师人数较少,助教占的比例最大,年龄在二十几岁的占多数。通常情况下,汽车专业的青年教师知识储备能力是非常丰富的,尤其应届毕业生,尚未完全转变角色。目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人数不多,没有构成稳定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导致学生接受程度不一致。另外相关职业院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导致这一类教师参与程度较低,都是在与形式。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比大是最大特点。专业带头与骨干教师人数较少,队伍整體实力较低,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
  (二)教师数量不足
  通过对湖南省10所高职院校调查得知,招生规模扩大,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专任的教师双师素质整体偏低。
  从上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汽车专业建设时间较长,教师队伍双师素质高;汽车专业建设时间短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低。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招生不断扩招,汽车专业教师队伍人数也不断增加,大多数来自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对于这一类新教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实践来转变自身角色,再加上有的学校双师素质培养机制不完善,造成双师教师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培养流于形式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方式选择很多,逐渐引起了高职院校重视。然而因教学任务较重,双师教师培养方式主要是一个月短期培养,一班培训时间大约为半个月时间以上。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未建成,其原因在于:其一,针对专职教师队伍而言,并未制定系统培训体系,也没有相对应的激励机制[3];其二,很多的企业只是出于被动状态,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和企业保持联系。真正的校企合作较少,也未制定校企合作制度进行约束,往往采取企业挂职、同企业能工巧匠结对子来提高双师教师的素质,其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保障机制
  1. 招聘繁荣引进人才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对外招聘、实地考察、引进人才、根据职位对应不同的培训方案,并对整体的汽车专业的团队进行调整。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选择去从事教育工作,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可以选择高薪引进人才,或者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来学校教学,从而优化整体的教师团队的结构问题。例如,可以从全国各地引进汽车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成立专门的部门,从事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项目。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进行项目的创新,强化教师的技能,激发教师的创新团队的意识。
  2.过程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
  汽车专业制定一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利用暑期去企业实践学习,并考核进行奖励,促进教师能积极投入实习并取得一定的资格证书。首先制定汽车专业专任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教师汽车的企业实践计划,制定汽车专业科学合理得到三年一次企业培训战略计划。其次安排汽车专任教师到相关的校企合作单位,如特斯拉、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安福特等汽车的企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并进行市场调研,进一步丰富专任教师实践经验。
  (二)培养工程和高水平团队相结合
  汽车专业教师有不同层次、学历、岗位、职业经历的团队成员,高校应该组织类型不同教师参加不同的技能培训与强化活动。首先,可以把专任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企业导师四个层面;其次,可以把教师分为发展专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技术信息应用能力、教学教研研究能力、社会实践服务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六个方面。
  1.明确定位,技能第一
  (1)专业带头人“精英”培训实践项目。引领汽车专业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论证重大课题项目、指导专家团队智库等一系列活动中,强化汽车专业技能,获得汽车行业认可,重点发挥知名教师带头的作用。
  (2)骨干教师的 “精细技能”培训项目。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汽车产品开发、技术技能提升等专业任务中,强化骨干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动手能力。
  (3)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工程。开展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训活动,组织一系列讲座,构建这一类教师的成长成才的档案库。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汽车产品开发和技术培训、专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技术论坛交流、线上建群等活动中,激发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潜力,强化其专业的技能。   (4)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琢艺”培养项目。激励企业专家带自已的项目进校,建立汽车专业工作室。积极聘请汽车企业知名专家担当产学研的导师,积极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高新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企业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专兼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专任教师参与“强化技能”训练,兼职教师可参与“琢艺”,专兼教师实现结构化的互补。
  2.提升技能与培养工匠相结合
  (1)选择专业的技能比赛指导教师及专项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导师,选取中青年教师与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结对子”培训工程,对“徒弟”培养方式进行定位,加强过程考核。师徒之间共同创新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如微课资源、一体化教材、翻转课堂、互联网思维等。青年教师应积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讲座”,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每月举办月月赛,每周进行一次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积极讨论教研能力与实践水平提升的方法。
  (2)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专业教学,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例如,在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中,企业技术人员可以提前整理生产案例并分享,专任教师将案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校企的 “双赢”。
  (3)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或项目,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尤其在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上教师更应该付诸于实践。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汽车中青年教师申报专项课题。研究课题时,企业的导师可介绍行业的发展动态,获取最新的專业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中的横向课题通过实践融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同时,积极转化研究成功,撰写标准的论文,并申报专利。
  (4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汽车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及社会培训等项目,强化教师的汽车专业技能。例如,积极参加汽车企业机电设备改造、设计、安装与调试,高职院校的汽车实训基地配合完成,并配合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因此,不仅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开支,强大的团队建设示范的效应。
  (三)校企合作与教师成长相结合
  汽车专业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共建汽车电子技术研发服务基地、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共建共享型汽车电子实训基地等,主要目的是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校企合作部门成立专职教师成长平信平台,拓展“双师型”汽车专业教师培养路径。高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心构建入驻实训基地,构建汽车产品研发与服务中心。同时,借助大国工匠工作室,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汽车产品创新研发、技术技能改造、自主创新能力等技术研发项目中。引导专任教师主动的参与到专业岗位资质认证培训和专业考核活动中,强化汽车专业技能,增强汽车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与技术创新等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建设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需要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与社会多方参与。培养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而言,应贯穿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注重培养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与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如此才能够有效保障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雄,唐利平.大数据背景下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联动模式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1):91-92.
  [2]周彬.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20):48-49.
  [3]田万鹏,刘娜敏.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14):56-57.
  [4]陈翠,王小龙,刘飞.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2):46—49.
  [5]潘华清.新能源汽车专业“四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08):54-55.
  [6]黄聪,高攀.浅析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17,24(01):165.
  课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ND2072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笑,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经济。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行业在长时间的发展条件下逐步迎来了崭新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行业发展模式逐步被转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节能环保关注度日渐提升,出于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的考虑,市场上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日渐增多。与一般的工程不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兼具环保、经济等多重优势。而钢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重点施工环节,其施工效果与整体的建筑结构性能和质量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量子力学与主流核物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一一对应关系,论述了核的结合能的表述及几种核衰变.论述了新量子力学关于用夸克势描述核力,给出了夸克的質量公式与多重态,给出了强相互作用动力学的总体概述.论述了新量子力学与量子电动力学的一致性.论述了新量子力学与规范场的一致性,论述了有关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问题,论述了波的起源以及自引力、万有引力(量子引力)、电磁力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越来越普遍,慕课回归校园做好SPOC教学给高校、教室和学生都带来了挑战。笔者以《现代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MOOC的“SPOC+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和实践,对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实施成效,做了教学反思,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云计算大赛是高职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云计算技术产业不断升级发展,企业对云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云计算大赛的赛题也随之更新。本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基于“课程重构、赛教融合”的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随着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广泛开展,勤工助学学生已然作为图书馆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明确选聘标准,构建培训开发体系,优化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以此提升管理效能,实现人才培养,推进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摘要:近几年,热电企业逐渐加大安全管理的重视力度,虽然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控制安全事故发生,但综合整体情况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对热电企业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合现有规范要求及自身条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热电企业;安全管理;优化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热电需求量不断增加,热电企业的工作压力加大。为更好的适应现
摘要:学业评价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科学性和全面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是否达成。本文阐述了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校内专科课程、校内集中实践环节、见习与实习环节、毕业论文等的具体考核要求和考核办法,为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本论文在对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体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在校学生存在体能素质较弱,耐力差,柔韧性差等现实问题并结合铁路调车作业中连结员工种的作业标准设计一套与岗位工作强度相匹配的训练方案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周HIIT(高强度间歇式训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训练前后在身高、体重、BMI、WHR方面存在显著差异(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要求。金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些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又是培养和启蒙学生基础工程知识,提高综合工程能力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将劳动教育内容与金工实习内容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工程训练教学环节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化识成智、积识成德,将学习成才和健康成长相同融合统一。
摘要: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当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言,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去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无疑成为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OBE教育理念,就新工科发展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思考。立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针对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