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日译本中的古代服饰翻译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已经被译成多国译本,1920年至1922年出版的《国译汉文大成 红楼梦》是《红楼梦》日译史上最早的一个前80回全译本。由平冈龙城、幸田露伴共译(注1),翻译方法以汉文训读为主。伊藤漱平的翻译版本为平凡社昭和33年(1958年)初次印刷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 第二十四卷》。两个译本都属于《红楼梦》比较早期的翻译,但是翻译方法和特点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第三回贾宝玉出场的两套服饰的翻译,探究两个版本在古代服饰翻译上的特点,进而寻找其原因。
  关键词:平冈龙城; 伊藤漱平; 服饰翻译; 问题; 原因
  一、研究背景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译本。它在中国古代民俗、建筑、服装饰品等各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曹雪芹在刻画这位灵魂人物时费尽心机,从头至脚,再到头饰、配饰,每一身华丽的服饰都是集古代服饰、民族服饰之大成。英译本中有对服饰翻译进行研究的先者,但是日译本中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
  二、翻译实例
  从宝玉初次登场,第三回中共出现两套服饰,本文总结了6组与服饰相关的、翻译上存有争议的词组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一)二色金百碟穿花大红箭袖
  两种译本的翻译如下:
  平冈龙城译本––二色金の百碟穿花大红箭袖(ふたいろきんのもやうあるなかにまたもやうあるべにのつつそで),即两种金色的图案中另有图案在其中的大红色的袖子(笔者译)。注释了二色金:紅の中に、金で模様を出しある故、二色金と云う。在红底儿上用金线缝制出花样、图案,故名二色金(笔者译)。
  伊藤漱平译本––緋色の地に深浅二色の金糸で百蝶花に群れるの図をぬいとりした細袖の上衣,即红色地儿上用深浅两色金线缝制的百蝶在花间飞舞的细袖上衣(笔者译)。
  二色金,《红楼梦鉴赏辞典》中指青金、红金丝。
  箭袖的解释各种词典均较为详细。杨为珍、郭荣光主编的《红楼梦》辞典中这样解释:原为便于射箭穿的罕袖衣服,书中指男子穿的一种服式。这种解释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至少指出了这种衣服的特点,即窄袖。周定一主编的《红楼梦语言词典》中则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叙述。指出这是一种带箭袖袍服。原为便于射箭,在袖口接上一半同形的袖头,似马蹄。满语“哇哈”(waha)。俗称“马蹄袖”。后来成为家常礼服。周汝昌主编的《红楼梦辞典》中也比较具体地描述了这种衣服的样式,古代射箭的人所穿服装的袖子,上端长,可以遮盖手臂,下端短,便于射箭。也指这种衣服。清代以这种衣服为礼服。
  对比可知,两种译本对二色金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平冈龙城译本中的注释出现了错误。对于“箭袖”这个词,平冈龙城译本中使用“つつそで”一词带过,并未做出任何注释。表面上看这个词的翻译没有错,但是由于中日两国在服装文化上存在一定的空白,所以,这样一种清代的礼服却不能如实地呈现在日语读者面前,实在是让人很遗憾的事情。伊藤漱平译本则抓住了这种衣服的特点,翻译出了“细袖”,虽然还不是特别具体,但是至少能让读者有个感官上印象。此外,“百蝶穿花”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成语,平冈龙城译本中根本没有进行翻译。伊藤漱平译本则比较形象地翻译出了作者的原意。
  (二)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
  两种译本的翻译如下:
  平冈龙城译本––石青起花八團倭緞穗を排た褂(そらいろもやうやつあるにほんしゆす ふさをならべつけたうはぎ),即蓝色有图案的日本绸缎,下面排缀着穗子的上衣(笔者译)。
  伊藤漱平译本––石青色の地に八つの円い模様を浮かせた日本産の繻子に総を垂らし並べた褂子,即日本产的石青色的缎子上浮现出八个圆形图案,并排缀着穗子的褂子(笔者译)。
  “起花八团”指在缎料上加绣的八个彩团,故称“起花”。
  “排穗褂”《红楼梦鉴赏辞典》中有二说,一说是衣服边缘排缀有彩穗的褂子;一说是一种羊皮褂。《清稗类钞·服饰》“翻毛外褂马褂”条云:“羊皮贵羔而贱老,而口外有一种曰麦穗子者,皮软毛长,形如麦穗,价值最贵。”排穗即麦穗子之音近变异。参照本回前文云凤姐以穿银鼠褂,则宝玉亦应穿皮褂。《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云,银鼠以后当换“韩羊皮(即珍珠毛)”。那么,宝玉着麦穗羊皮褂正合时节,故以后说为是。
  平冈龙城译本中对服饰中的花纹、图案几乎都没有具体的描写,例如上文中的“起花八团”就没有进行翻译。而伊藤漱平译本中则有相关信息的翻译,不仅标明了数字,而且介绍了形状。“排穗褂”的理解两者或多或少都有偏差,因为按照文献的推测应是一件麦穗羊皮褂,不是普通的外衣。所以,此处两者翻译时加以注释说明是最理想的。
  (三)青缎粉底小朝靴
  两种译本的翻译如下:
  平冈龙城译本––青緞粉底小朝鞾(あをしゆすしろそこのくつ),即蓝色缎子白色底儿的鞋(笔者译)。注释了“小朝鞾”:御殿風の子供くつ、登著とは靴の上におりはく,即宫廷式的小孩穿的鞋,需从上往下穿(笔者译)。
  伊藤漱平译本––白底の黒緞子でこしらえた小さな礼装用の長靴,即白底儿,用黑缎子制成的礼服用的长靴(笔者译)。
  《红楼梦辞典》(周汝昌主编)中朝靴指古代官员穿的“乌皮履”。第三回指的是黑色缎面、白色厚底、半高筒的靴子。《红楼梦鉴赏辞典》中的解释为:青缎是制靴的料子,即黑色光缎。“小朝靴”的翻译,笔者认为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红楼梦鉴赏辞典》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靴自唐代以来,即成为朝会中的正式服饰,故称朝靴,惟备代形制不尽相同。清初规定,平常人不得着靴,其后文武官员及士庶均着之,惟平民则不着。宝玉所穿当是一种尖头的小靴。
  对于“小朝靴”这个词,平冈龙城译本中加了注释:“御殿風の子供くつ、登著とは靴の上におりはく(宫廷式的小孩穿的鞋,需从上往下穿)。”但是,“小朝靴”不是小孩子穿的鞋,而是指尖头小靴。这里出现的注释是错误的。翻译成“鞋”,是用上位概念替代了具体事物,虽然指示不明确,但是不能说翻译错误。伊藤漱平译本中的翻译较之平冈龙城译本则更贴近实物。   (四)金八宝坠角
  两种译本的翻译如下:
  平冈龙城译本––金の八寶(きんの七ほう)を墜腳にし,即坠着黄金的七宝(笔者译)。此处注释了“金八宝”:七寶焼の綺麗なもの,即七宝烧的美物(笔者译)。
  伊藤漱平译本––黄金作りの八宝(さげ物)をその根つけにしています,即坠着黄金做的八宝(笔者译)。
  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对此是配有注释的,里面认为金饰物上嵌的各色珍珠宝石,泛称“八宝”,又一种如指顶大的各类“吉祥图案”的小金玩物,如升、斗、如意、印盒等,也叫“八宝”。《红楼梦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金八宝,即以金錾出八宝纹样的片状饰品,八宝指宝珠、方胜(相连的菱形,喻连续不断)、磬(乐器)、犀角、金钱、菱镜、书本、艾叶(又称蕉叶)等八种物品。坠角,亦作“坠脚”,是当时用于朝珠、床帐等下端起下垂作用的小装饰品,这里指辫子梢部所坠的饰物。
  平冈龙城译本中对金八宝的翻译存在严重的错误,根本没有传达给读者正确的信息,而注释更没有起到任何解释说明的作用,并且是错误的解释。伊藤漱平在翻译时则非常巧妙地直接用了“八宝”这个词,虽然因为没有注释读者可能不知道这具体是什么样的东西,但是不至于出现翻译上的重大错误。
  (五)银红撒花半旧大袄
  两种译本的翻译如下:
  平冈龙城译本––銀紅撒花半舊の大襖(うすちやもやうのふだんぎのわたいれ),即浅茶色图案的便服棉衣(笔者译)。
  伊藤漱平译本––銀紅色の花模様を散らした普段着の長い上衣,即银红色散落着小花图案的便服长上衣(笔者译)。
  “银红”一词在《红楼梦辞典》(周汝昌主编)中这样解释:在粉红色中加入朱砂调和而成的颜色。“撒花”《红楼梦语言词典》(周定一主编)中解释为在绸缎上用散碎小花组成的花样或图案。《红楼梦辞典》(周汝昌主编) 中解释基本相同,同“洒花”,绸布等织物上的碎花图案。“半旧大袄”,故名思议,应该不是崭新的为今年御寒而新做的外穿的棉袄。
  平冈龙城译本中没有翻译“银红”这一色彩,对于原文中的花样图案只用“もやう(图案)”这样的词概括处之,“半旧大袄”用“ふだんぎのわたいれ(便服棉衣)”来翻译则少了很多信息。相比较而言,伊藤漱平的翻译信息量更大一些,颜色、花样都正确地呈现给了读者,只是“半旧大袄”这个词翻译成了“普段着の長い上衣(便服长上衣)”。
  (六)寄名锁
  两种译本的翻译如下:
  平冈龙城译本––寄名鎖(まひごふた),即为防止孩子迷路带的牌子(笔者译)。
  伊藤漱平译本––寄名鎖,即寄名锁。此处加了注释,寄名とは他人に名づけ親になってもらうこと。僧や道士に「寄名」して在家のままその弟子となり、子供の長命を祈った習俗。さらに鎖(錠)形の金属片を首にかけ神の命令を「封じとざす」意を表わした。中文意思为:寄名就是让孩子随别人的姓,让孩子认义父。寄名在和尚、道士的名下,做俗家弟子以祈祷孩子长命。进而用金属片制成锁头形状挂于颈上,意为这是神明的旨意。(笔者译)
  《红楼梦辞典》(周汝昌主编)中对“寄名锁”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和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作“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脖子上系一小金锁,叫作“寄名锁”。
  由文献可知,寄名锁是锁头形状的饰物,多为黄金质地,而不是纸片或者木片等做成的“ふた(牌子)”;用途则为避灾驱邪,“锁”住生命,而不是为防止孩子迷路量身定做之物。因此,平冈龙城译本中这个词存在错误的翻译,没有将作者的原意传达给读者。伊藤漱平译本中注释加得如虎添翼,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两种译本的比较
  平冈龙城译本的《国译红楼梦》是日译史上最早的前80回全译本,是日本红学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奠基石。在这里抛开一些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方面的问题,仅就本文所举误译、漏译而言,主要是受文化影响而造成的。从文化层面上来讲原因大致有:1.日本传统文化中不曾出现的事物,即译者本身的文化空白,造成一定的误译、漏译;2.受当时社会客观因素制约,两国交流较少,导致翻译者不能亲自实地考察,从而不能将文中的名词一一准确无误地呈现到读者面前;3.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平冈龙城译本在完成过程中文献资料也不能很好地互通有无,因此译者在添加注释的时候也存在无从考究,只能用现有的资料做一些补充。
  伊藤漱平是日本著名的翻译家、红学专家,他痴迷于中国文学,翻译了大量中国的文学作品,也曾亲自到访过中国。因此,所见、所闻、文献资料等都对他的翻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第三回服饰部分的翻译中,伊藤漱平适当、巧妙地运用了直译法,从读者易懂的角度,用随意亲切的语言尽力传达着作者的原意。虽然还有个别的词语存在不够形象具体等问题,但是不影响主人公贾宝玉给读者留下的帅气英朗、富家公子的印象。
  四、结语
  作为一个好的翻译家,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扎实的母语功底;二是很高的外语(主要是翻译的对象国的语言)水平;三是深入了解翻译对象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两个译本各自有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特点,虽然在翻译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再一次为日语学习者,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那就是翻译一定要尊重作者原意,还原当时情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翻译对象国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将最正确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注释:
  ①森中美树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有提到,其实《国译红楼梦》的翻译工作是平冈龙城一个人完成的,因此本文题目中选择了平冈龙城译本这样的说法。
  参考文献:
  [1]红楼梦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周汝昌.红楼梦辞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3]冯其庸,李希凡.楼梦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4]红楼梦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杨为真,郭荣光.《红楼梦》辞典[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6]周定一.红楼梦语言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史晓翠,刘洪泉.衣香鬓影——小议红楼梦服饰的翻译[J].科技咨询导报,2007.
  [8]刘晓群.浅议杨宪益《红楼梦》译本中服饰颜色词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7(31).
  [9]苏宋丹,王才美.浅析《红楼梦》中服饰词语的翻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02).
  [10]常璐,王治江.服饰文化与翻译——《红楼梦》杨、霍两译本第三章贾宝玉服饰翻译对比[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6(01).
其他文献
摘要:夏目漱石和鲁迅是日本和中国近代文坛的大文豪,两人在文学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处于时代变革时代的两位文学家,对于新知识青年给予了深切的关注,通过各自的文学作品,对广大青年们进行伦理启示。  关键词:夏目漱石;青年伦理;知识青年;爱情命运;鲁迅  夏目漱石与鲁迅无疑是日本与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不管是文风还是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两位伟人都有许多共通之处。新旧更替时代的中涌现
期刊
摘要:《带灯》是贾平凹继《秦腔》之后带给观众的又一部乡村题材的力作。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扮演了农民代言人的角色,把目光和焦点投向了农村。小说描写了当前农村不同阶层人民复杂的生活百态,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带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贾平凹对农村执拗的情感和其犀利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乡村大地;《带灯》;思考  《带灯》的作者贾平凹出生于陕西丹凤县,他有着深厚的乡土感情。近几十年来,贾平凹的小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创作群体,他们自己主办的校园刊物和围绕发表作品的刊物及刊物的创刊宗旨,参与撰稿的作家同人,以此说明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固定的刊物发表作品,在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对接近的倾向和趣味的,有意识地以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作为自己在战时历史条件下的文学选择的写作群体。论文认为可以将他们称为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校园作家群体”。在创作上他们继承了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的表
期刊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庄满子老汉为饥荒年间曾救过自身性命的半块高梁饼,守信如节,至死不渝地背负了一世的歉疚和遗憾,精心设计的三回报恩壮举,终因琐碎的人间烦事而搁浅。笃信“人前一句话,木板上一颗钉”的胡老汉,为了十个馒头的承诺和回报硬是坚守村口苦苦等待了几十年。小说最终戏剧性的让两位如此执着诚信的村野老夫黄泉路上结伴同行,确令人为平淡质朴如歌如烟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人间交往回肠荡气,感触颇深
期刊
摘要:《鼻子》于1916年发表于《新思潮》是芥川龙之介的初期作品,小说的内容主要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语》,围绕着一个半百和尚内供的鼻子而展开一系列悲喜剧。本小论试图从心理角度分析造成内供悲剧性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无法正确审视自我、二是对他人行为的敏感、三是个人无法反抗大众的软弱。  关键词:鼻子;分析  一、《鼻子》内容介绍  小说主人公内供长着又丑又长的鼻子,不仅给他带来生
期刊
摘要:《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以都柏林为背景写作的名篇。在这部作品中,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绝大多数爱尔兰本土人选择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而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极少数人,爱尔兰“本土者”眼中的“外来者”,面对不利形势,依然坚持苦苦追寻爱尔兰的解救之路,他们相信实干致富,相信理性、宽容、平等、自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借由布鲁姆之口,乔伊斯希望处在梦魇般世界中的都柏林人能够求同存异,保持清醒头
期刊
摘要:天宝年间杜甫、岑参、高适、储光羲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并作登慈恩寺塔诗成为文人圈一大趣事,历代儒雅诸流恨不能厕身其间。虽不能至,然历朝诗歌选集、诗话多有载录、阐释,尤其是宋代、明代以及清代。时代不同,诗文主张各异,登慈恩寺塔诗的阐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大体归纳,是为:宋代托兴以记事;明代象喻以臻妙;清代推崇杜甫,用韵渐多。  关键词:登慈恩寺塔诗;选集;诗话;阐释;演变  目前,学界关于登慈恩寺
期刊
摘要:残雪的长篇小说《五香街》以特立独行的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五香街》是一条以女性为主导的街道,X女士、寡妇等女性以鲜活独特的形象掌握了女性话语权;镜子、眼睛等意象让她们完成了自我精神爱恋。本文以残雪《五香街》中的女性形象的设置及意象的选取来分析此种反男权叙事何以颠覆传统女性文化。  关键词:残雪;《五香街》;女性形象 ;特殊意象 ;女性文化  一、前言:残雪与《五香街》  残雪198
期刊
《道德经》的智慧曾经不被重视,主流儒家文化使其话语空间极其逼仄;然而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大超越封建时代的当下,《道德经》被重新言说,开始进入世界潮流,成为目前中国在国外发行量最大的典籍。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尼采认为《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海德格尔与萧师毅合译《道德经》,对其颇为推崇。人们皆认可《道德经》的丰富,却无人能
期刊
摘要:语料库正日益应用于文学作品研究。莫言小说代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翻译功不可没。本文以葛浩文英译本和杜特莱夫妇法译本为蓝本,基于研制的莫言小说汉英法三语语料库,旨在找出莫言作品翻译中具有规律性的因素。同时通过对葛氏及杜特莱夫妇译著全面和系统的探讨,深入研究翻译策略、译者风格,为以齐鲁文化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策略;莫言作品英法译本  莫言作为首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