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比较与相关性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小麦高产新品种的结构特征,为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7个高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动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单株次生根生长动态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返青前动态增长较为缓慢,返青后增长迅速.半冬性品种百农矮抗58成熟期群体达到了720.00万/hm2,但分蘖成穗率居中,而弱春性品种平安6号、豫麦18、郑麦9023的分蘖成穗率较高.经产量分析,不同品种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且越冬期的群体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拔
其他文献
田间自然条件下,在小麦越冬期对百农矮抗58、郑麦9023、周麦18、周麦22、郑麦7698、豫麦49的叶片和分蘖节取样,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其他品种相比,百农
利用8个小麦品种(系)和16个杂交组合的F1,对小麦收获指数与其他农艺形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指数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在群体中的变异系数较小,与单株产量、穗粒重
研究了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夏玉米授粉15 d之前千粒质量增长缓慢,授粉25 d之后籽粒灌浆积累逐渐加快,授粉30 d籽粒灌浆积累速度最快,随后逐渐降低.拔节前单株干物质的累积比较缓慢,低于对照T4(传统耕翻),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始单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加快并且高于对照,质量增加比与单株干物质的累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期株高与对照相
分析了毛脚茧易发生蒸热及嫩蛹破碎从而影响茧质,降低丝厂效益及收购部门信誉的问题。提出从评茧技术,行政调控和宣传等多上出售毛脚茧的措施。
为探讨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BNS型杂交小麦的N肥追施量与播量对产量及成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及成产因素有极显著差异,对越冬
对百农矮抗58、郑麦366、郑麦7698进行11种剂量的MST种子活力剂拌种处理,分别稀释0(CK)、5、10、15、20、25、30、35、40、45、50倍,研究不同稀释倍数下MST种子活力剂对小麦种子
对17个杂交棉品种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生育形态性状、抗病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据此优化了皮棉产量在1500~1725 kg/hm^2
为研究探讨新乡市高产水稻优化配方施肥量,采用3415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与NP、NK、PK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及N、
根据缺素区相对产量判断各试点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对新乡市土壤供肥量及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的增产效果与肥料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NPK、NP、NK、PK及N、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