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N量及播量对BNS型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BNS型杂交小麦的N肥追施量与播量对产量及成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及成产因素有极显著差异,对越冬期的追N量也较为敏感,但品种与施N量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不大.BNS型杂交小麦对播量的反应不敏感,说明其播量弹性较大,基本苗在9万。21万/666.7m2范围内,其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方差分析可知,BNS型杂交小麦的最佳组合分别为:杂麦4号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1B4C4,即选择越冬期追施5.5kg纯N,保证18万基本苗;杂麦3号产量最高的
其他文献
通过对河南省2007年春棉品种区试11个新品种的植株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及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得出:选择植株中等偏低、果枝始节适中、果枝台数多的
为了管理好用好D301A型自动缫丝机,本文从岗前培训,操作管理,工艺管理,设计管理等多方位进行探件,为使用该缫丝机的厂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和经验。
综述了桑蚕与柞蚕茧丝在化学组成、性状及制丝工序和工艺等方面的异同。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小麦冻害频发问题,选用当地两类强筋小麦主导品种(半冬性新麦19和弱春性郑麦9023),进行播期播量组合选优试验.每类品种以当地群众习惯播期为中基,差值6d提前
田间自然条件下,在小麦越冬期对百农矮抗58、郑麦9023、周麦18、周麦22、郑麦7698、豫麦49的叶片和分蘖节取样,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其他品种相比,百农
利用8个小麦品种(系)和16个杂交组合的F1,对小麦收获指数与其他农艺形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指数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在群体中的变异系数较小,与单株产量、穗粒重
研究了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夏玉米授粉15 d之前千粒质量增长缓慢,授粉25 d之后籽粒灌浆积累逐渐加快,授粉30 d籽粒灌浆积累速度最快,随后逐渐降低.拔节前单株干物质的累积比较缓慢,低于对照T4(传统耕翻),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始单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加快并且高于对照,质量增加比与单株干物质的累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期株高与对照相
分析了毛脚茧易发生蒸热及嫩蛹破碎从而影响茧质,降低丝厂效益及收购部门信誉的问题。提出从评茧技术,行政调控和宣传等多上出售毛脚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