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就我接手问题班级,浅谈“班级管理中,班风转变”之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责任心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毛病——缺乏责任心,没有主人公意识。做事随随便便,做了就行,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去计较,班级扣不扣分与他们无关,打扫卫生想扫就扫,不扫就作罢。针对以上情况,我做了这些:
   1、 民主选举同学心仪的班委。明确班委职责。制定班规。定时召开班委会,增强班委的责任心。
   2、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班委之间互相合作。班长记录好全班的表现,定时向班主任汇报;副班长记录好班委的表现,每周末向班主任上交一次。
   3、班级成员做了错事,自我惩罚。例如认真为班级成员服务一周。
   4、美化教室,让教室有家的温馨。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一些有关学习意志品质的名言警句,适时对学生予以鼓励。
   5、班级成员共有的缺点和不足,一条条列出粘贴在墙上,提醒同学用心改正,每改正好一条就去掉,并对同学及时表扬。
   二、班级成员行为养成贵在坚持,常抓不懈。
   班级成员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首先,学生的一个小毛病教师都要坚持不懈的严抓。例如,班里的同学爱穿拖鞋跑早操,这是学校严禁的,只要同学穿拖鞋,教师就要坚持每天反复强调,并对穿拖鞋的同学作相应的惩罚,让他记住不能穿拖鞋。其次,为班级做了好事,无论它多小,教师都要大张旗鼓的表扬,让学生乐于做好事。
   2、加强监督力度,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学生一日行为,教师必须了如指掌。例如,卫生打扫得怎样?学生今天学习得怎样?晚上夜休纪律怎样?有没有带管制刀具……总之,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在一起。
   三、思想教育各个击破,就事论事,不纠过往。
   1、先表扬后批评,促内省。
   学生犯了错,先把学生找来谈心,肯定一段时间来他的闪光点。这样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接下来的批评愿意接受。接着话锋一转,对学生犯的错误严厉批评。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并树立改好的决心。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学生的批评要一一讲出道理,让学生明确自己错在哪里,学生明确反省后,教师应给学生改好的机会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那份希望与期待,不让老师失望。
   3、思想教育各个击破,不一概而论。
   思想教育时应把学生分开教育,各个击破。不应把几个学生同时放在一起教育,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学生表面承认错了,实则内心在想:又不是我一人犯错。这样做不严肃,也起不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4、思想教育就事论事,不纠过往。
   学生犯错,教师就其错误找出至少三个理由,教育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与学生从前的过错相提并论,不纠过往,否则眉毛胡须一把抓,学生就会厌恶,不愿接受教育。
   四、建立班风原则,树立“班魂”。
   一个好的班级要有自身的特色,要有全班同学为之奋斗的目标,要有宝贵的精神食粮——班魂。例如,我们班的班魂就是八个字“阳光、勤奋、乐学、善思”。为此做到:
   1、每天做个积极向上、面带微笑的孩子,不卑不亢,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爱护自己,注意安全。3、努力学习,勤于思考。4、班集荣誉高于一切。当自身利益与班级利益发生矛盾时,以班级利益为重,不给班集体抹黑。5、每天反思:今天我为班级做了什么?作为班级成员,我合格吗?6、每天要有收获。例如,今天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得到了哪些表扬、为父母做了哪些……
   总之,班风的转变贵在坚持,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温水泡茶,慢慢来”。经过一番周折、一番辛苦,我的班级终于慢慢变好,才感觉我的付出是值得的,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话——“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其他文献
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而这些外来民工的子女,就像一群小候鸟一样,跟随父母长期漂泊在外。从2012年初的调查情况来看,在学校496名学生中,外籍户口学生就占了46%,达219人。孩子是社会未来的主体,如何让这些外来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当下社会一大主要问题。外来民工多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完全放任不管。更有甚者,还有些家长本身文明素养不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以参与者、交流者、
期刊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便逐渐开启人生之旅的漫漫长途。可以说,从幼年起,书籍便成为了个人的终生伴侣。 只要你愿意,书籍便会无私地贡献给你所要的知识,增长你的才干,帮助你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并告诉你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增长技能,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引领你从懵懂到有知,从浅显到博识。 它以伟大的奉献精神陪伴你成长,同时,指导你开辟未来的道路,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书籍不仅给你知识和才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不仅是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解除了学生习作的种种心理束缚,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   如何不失时机地充分愉快过渡到书面表达,让孩子们写出文通字顺的习作呢?   一、精心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
期刊
群文阅读是指在阅读活动中阅读相互关联的多篇文章,是阅读教学的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数量和阅读内容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构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群文阅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新形式,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相联系的主题或单元进行选择。但它不仅仅是文章表面之间的联系,而是内部结构和内容的联系。通过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
期刊
美育是以特殊方式完成对人的塑造,它需要人们像春风化雨般地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领悟,让受教育者置身于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的《春》里的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几句话
期刊
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之一。然而,也正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每每遇到习作教学,总让人感觉无处下手,无的放矢。而每次习作教学之后,孩子的习作又让人觉得差强人意。因此,在从事语文教学之初,就一直在找习作教学的方法,以使自己的习作教学从无的放矢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习作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在从教几年后,有了些许心得,现总结如下:   一、从“无
期刊
古代诗歌赏析是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一大途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参考了一些名师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我村普通高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简述之:   1、从诗歌的节奏、韵律入手,注重朗读,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感受其情感、意境、艺术美。诗歌所具有的节奏感、韵律美,不是默读或者朗读几次就能感受得到的,在教学中重视诵读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唐代诗人
期刊
懂得赏识和激励学生是教育的要义,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何况是年少好动青春活泼的学生,不可能没有问题出现。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呢?必须直面问题,该批评当批评。当然,批评是需要顾及尊严,是需要爱心和智慧的,现采撷我所带高一1班二三事言之。   开学了,年级组织跑早操,班级队伍很整齐,但口号不洪亮,没气势。刚刚结束军训,脱下迷彩统一的服装,校服尚未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