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细节·语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细读是学生文本解读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文本语言、文本细节以及文本语境三个视角对文本进行细读,使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深度、趣味,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言;细节;语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33-01
  文本细读,就是反复、仔细、琢磨地阅读,就是深入地、细腻地、真切地阐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细节和语境三个维度,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准确把握文本的真义、作者的意图。
  一、撷取文本语言,校准文本细读宽度
  文本的表达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文本细读就是要引导学生玩味语言、琢磨语言、感悟语言。语言就是文本密码的载体。一个词、一个句子可能就是了解整个文本的密码,就是开启整个文本解读的钥匙。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就蕴藏在关键词句中、重要标点符号中。让学生沉潜语言,咀嚼、品味语言是文本细读的必由之路。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船长》一文,笔者引导学生三次咀嚼语言、品析文本,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首先抓住一个“涌”字,并和“流”字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涌”字能够表达出水流速度之快、流量之大,将学生带入文本所创设的“险”的语境中;其次,抓住“不可开交”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轮船遇险后乱的场面;其三,抓住“井然有序”,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乱”到“有序”的根本原因在于船长的指挥若定。这样,带领学生走入现场,使他们体悟船长最为精彩的语言。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然后再回到语言,反复地回往。”撷取文本语言,细读文本语言,能够读出文本的关键点。在咀嚼、推敲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得到发展。
  二、琢磨文本细节,延伸文本细读长度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认为,文本细读可以先从作品中的某些细节入手,再从细节中去探寻作品的主题 。在文本中,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往往是作者的用心之所在,用心琢磨,往往能够开掘出深意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琢磨文本细节,不断拓展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空间、想象空间。
  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师先让学生围绕“瞎闹”“乱勾”“乱闹”等词语,到文本中找寻描写的细节,体会祖父对“我”的疼爱。学生从中找到了“哪里是在下种啊……”“哪里会溜得准……”等句子,并进行感悟,从而一步步逼近文本的核心。接着,引导学生围绕“浇水”“拔草”等具体活動,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体会到祖父对作者的爱。最后,还让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情感寄寓在园子里的蜻蜓、蚂蚱等小动物和倭瓜、黄瓜、玉米等景物的具体描写上的,从而开掘了文本言语的丰富内涵。这样的文本解读细致入微,但细而不碎。
  从文本“怎么说”入手,可以倾听文本内在的声音,倾听文本跳动的脉搏,倾听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他们感同身受,逐渐领悟到文本表达的深层意蕴。
  三、立足整体语境,开掘文本细读深度
  文学家瑞恰兹认为,语境是语言产生的意义源泉,决定着文本的意蕴内涵和笔力走势。语境是打开文本的钥匙,把握语境的过程就是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对文本产生认知的过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立足文本的整体语境,对发展学生知人论世的语文学习思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学生在粗读课文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九百多级扫上山,九百多级扫下山,而他却说不累,是否有虚伪的嫌疑?”这暴露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教师让学生立足文本的整体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说的话,并讨论交流。通过细读第七自然段的侧面描写,学生感受到老人扫路的劳动量非常大,应该是很累的;通过第十、第十二自然段,学生找到老人身累心不累的缘由。立足整体语境,就能理解老人的这种“以苦为乐”“乐此不疲”的缘由。
  立足文本的整体语境,能开掘出文本细读的深度,充分发挥语境潜在的力量与作用。只有将文本细读融入整体语境之中,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文本细读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只有深入文本,从文本中的语言、细节以及语境的视角对文本进行细读,才能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深度、趣味,读出自己的感悟。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有的人牙齿很白,也整齐,没有龋齿,牙从来也没疼过,可做口腔检查的时候却查出来有牙周病。牙周病的主要表现是牙缝变大,牙槽骨吸收,“牙齿变长”。如果不及时控制,牙齿最终会松动脱落。  每天用生姜水漱口,坚持一个月可以明显改善牙周病。平时工作压力大,气血亏虚的人坚持喝生姜水還可以起到预防牙周病的作用。  具体方法:每天早晚取适量生姜放清水里煮沸,晾温后用其漱口,或取两三片生姜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摘要]古典名著的进阶阅读让学生感受、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阶阅读首先要选配古典名著书目,扩大阅读量;其次寻觅进阶阅读的方法,提升古典名著的阅读感知力;其三要摸索进阶阅读的方式,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其四要积累进阶阅读星制,感知古典名著的内涵;最后是拓展进阶阅读活动,走进古典名著这本书如此,方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名著语言的魅
[摘 要]从儿童的角度去解读古诗词,让久远的诗词文化在儿童期待的视野中复活,让诗词语言与儿童精神同构共生,这是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有的立场。教学《三衢道中》这首诗时,教师应立足古诗词基点,唤醒儿童的“自我场”;挖掘古诗词底蕴,构建儿童的“生态场”;回归古诗词本位,搭建儿童的“游戏场”。这样同构共生,就能引领儿童走进古诗词文本的深处。  [关键词]古诗词;文本解读;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涵泳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朗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都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朗读教学;文本;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7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宁波著名的南塘老街,古香古色的街巷,热腾腾的汤团馄饨,恍如走进明清的江南民居。  被一家“摩登红人”店吸引,满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摩登女照大盒小盒的雪花膏,跟殷勤介绍的服务员说:我是办杂志的,能拍两张照片吗?“什么杂志?”我有点心虚地说“你不一定知道,《妇女之友》。”  “妇女之友?我以前是你们读者,总看!”  我大喜过望:真的?你是东北的?  “哈尔滨的!”我一声大叫,过去抱住她!  她说原来
[摘 要]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为学生理解、掌握、运用习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守正目标、聚焦关键和加强整合等途径,对教材的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知识体系,并进行具体的读写实践,掌握习作方法技能。这样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
在说桑葚酒之前,先说说主要原料桑葚。桑葚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和葡萄的好多倍,并具有多种功效。  不过,我更倾向于给大家说说中医方面对它的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味酸、甘。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变白不老。”“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并称“桑之精华尽在于此”。《随息居饮食谱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刚刚公布了2016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依据五个类别的30个指标评估一个城市的宜居状况,包括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选了吧……  第一名:澳大利亚墨尔本  从2011—2016年,墨尔本连续6年夺得世界宜居城市冠军头衔,并且也是唯一一个连续6年蝉联冠军的城市,其中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更是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墨尔本城市绿化率高达40
有时我在想,真的是佩服发明微信的这个人,他是如此了不起,为人们搭建了时时可以互相了解、互相问候、关心关注的平台。  我们“新立四队”群有一百多名来自祖国各地的知青,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鸡西等,我们曾经十几岁就生活在一起,战天斗地结下了无尽的情谊,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兄弟姐妹……  今年五月份我做了胃肠镜的检查,发现肠子上有异物,医生给了一种叫作……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结论,几经检查咨询结果
[摘 要]纵观目前全国使用的统编教材,文言文不仅设置的学段提前了,而且数量上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做好多维朗读,在激发兴趣中奠定文言教学的良好开局;呈现故事,在鲜活情境中奠定文言教学的情境氛围;背景渗入,在继承传统中奠定文言教学的根本归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依托学情;聚焦文本;对话编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