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成功故事,为什么帮不到你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a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想一下,要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你的眼睛,应该盯在谁的身上?你一定会以为,是那些顶尖的成功者嘛!
  小时候挂在我们教室里的那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画像,不都是引领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杆吗?
  然而,马云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他在一次演讲时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哈佛商学院这种地方经常讲那些成功者的故事,但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向比尔·盖茨看齐,那样你会很受挫,从隔壁卖饺子的老奶奶那里学吧!”
  这句话实在是难得的肺腑之言,因为它指出了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道理:只有找到合适的参照对象,才能产生真实的驱动力。
  还是拿马云来举例:如果我告诉你,年轻时的马云,找工作屡屡碰壁,投简历到肯德基,一共25个人应征,招聘了24个,唯独把他踢出去了,然而他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你听到后是不是会很感动?但是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道理很简单——你根本无从学起。这固然很励志,但你只知道一些戏剧性的故事,却不知道他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比如,马云没有被肯德基录用,从中吸取的教训是“提升外在形象”,还是“培养内在气质”,甚至是“干脆以后就不要指望给人打工”?当事人自己可能都记不清了,你从这样的案例里,又能学到什么?
  所以,你倒不如认真观察身边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平时都是怎么听课,怎么复习,怎么做作业、娱乐和休息的。首先,与那些名人半真半假的传闻相比,你身边案例的一切细节都摆在面前,更容易发现其中真正值得学习的东西。其次,身边人的成功并不一定耀眼,但他们的成就,却是你再努力一把就切实能够达到的。向他们学习,更容易转化成实际行动,而不是停留于空想。
  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励志故事,其实都是“有缺陷的普通人”。一般的勵志故事,结构通常是“戏剧性的困境 史诗级的奋斗 殿堂级的成功”。可是你冷静下来想想——不对,这不是生活的逻辑,这是讲故事的逻辑。可在真实的生活里,谁会按照这种戏剧逻辑来安排自己的事情呢?就拿我们米果团队来说吧,按照“讲故事”的逻辑,我们的版本是这样的:
  马薇薇、黄执中、邱晨等人,从小热爱辩论,在别人看起来不务正业,为此遭受了无数的白眼。终于,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他们走到了一起。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中,他们把爱好变成了事业,坚持到了最后,变成全网第一的知识付费内容生产商。
  是不是很燃?然而读完之后,除了“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会成功”这样的陈词滥调,你学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
  那么,换一个角度,这个故事还可以怎么讲呢?我们重来一遍:
  其实,米果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你身边最熟悉的那种类型:有点梦想,不大;有点才能,不多;对自己不够狠,偶尔也会犯点懒。但是,我们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一步步走下来,把自己最强的能力投到最喜欢的事上。有成就感就会喜欢,喜欢就能坚持,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在这个版本里,我们不是一直隐忍蛰伏等待机会,终于大放异彩,而是只需要在“舒适区”里迈出一小步,就慢慢积累了巨大的进步。你看,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没有第一个版本那么感人,可是,你从中能学到的东西,是不是更多了?
其他文献
自从唐朝以后,定都关中的政权就很难一统天下,长安逐渐成为“废都”;定都河北,特别是北京的政权则取而代之,诸如辽、金、元、明、清历代。  从周朝到唐朝,关中地区辉煌了将近两千年,为何在唐朝以后一蹶不振?其中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很关键的一个就是缺水。  唐朝以后,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固然与北半球气候燥化有关,但也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养羊。  唐朝时,普通人家开始以羊肉为主要肉食
期刊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小城镇过份地追求经济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城镇建设中漠视和冲击历史文化、破坏自然环境,城镇历史上延续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
自然语言是人类空间认知结果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实现自然语言中地理空间信息的挖掘,不仅能够丰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信息来源,而且能够提升GIS的表达能力和可理解性。作为一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