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能迅速切除故障,使故障位置快速复原,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平稳正常运行。本文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功能及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加强电力自动化保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引言
继电保护系统作为电网正常运行的首要保护屏障,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使继电保护系统正确发挥保护作用,必须重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合理的配置继电保护装置,提高继电保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1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1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原理。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是在对电力系统运行监测过程中,根据电压、电流量非正常变化或测量抗阻异常等这电气量的改变,来判断被保护单元处于正常状态或者异常状态,继电保护通过监测这些可测变化,如果发现故障,根据所判断的故障点和故障类型,通过告警、跳闸等方式隔离或切除电力故障,起到保护电力系统作用。
1.2 電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特点。作为保护电力系统的首要屏障,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必须要达到保护电力系统的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安全可靠,一旦电力系统发生安全故障,必须通过故障处理系统及时切断故障区域,保持选择性性、灵敏性、速度性和可靠性,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是良好的选择性,即需要对故障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和及时的切断,应该发生保护动作时必须动作,不应该动作时不能发生误动作,不拒动、不误动,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二是较高的灵敏性,指的是在继电保护装置自身使用有效范围内能发挥有效性,超出保护范围继电保护设备就失去作用;三是较高的速度性,指的是故障区域一旦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就能迅速响应并及时切断故障区域,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损失;四是较高的可靠性,指的是继电保护系统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时,不能实施正确的保护动作,发生误动,可靠性较高的继电保护设备,才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2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因素。继电保护内部包括主保护、后备保护、异常运行保护及辅助保护四种保护装置,有各自保护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彼此互不干扰,因此对其技术性要求比较高。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继电保护设备。有些继电保护装置出厂时在调试及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或者在安装及验收继电保护装置的过程中二次检查不严格,给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埋下了安全隐患。
2.2电磁干扰因素。微机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继电保护方法,正确性高、易操作。但是微机保护装置运用的是微电子技术,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在为装置输送电量的时候,容易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电磁波的干扰,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合理的外接电容器,对于干扰源有很好的过滤作用。
2.3继电保护内部因素。消除和抑制继电保护内部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噪声电路的设计,在设计噪声电路时地线的连接要按照标准规范操作,用短粗的电线,尽量采取密集型网状结构。因为电路切换瞬间容易造成大电流的瞬时击穿现象,所以要安装高频去耦电容设备进行防护。
2.4外部环境等因素。温度变化对继电保护装置组成原件有很大影响,高温容易导致元器件表皮融化,低温容易导致密封化合物倾泻从而使元器件性能下降,对继电保护可靠性造成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如果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造成机械装置腐蚀、密封性被破坏等影响,使自身功能性下降,降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如果遭到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容易造成元器件弯曲、折断,使元器件性能损坏,严重影响其可靠性。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 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3.1完善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相关制度。要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性技术方面的制度,及时解决安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出现的问题。所以,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方面的制度,特别是要完善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的管理制度,对继电保护设备及时升级,防止因为软件设备问题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错误,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
3.2 定期维护和监测。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必须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对继电保护装置巡检工作中,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信息进行分析,排查隐蔽故障,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重大缺陷性安全隐患,确保其安全有效和灵敏性,才能保证正常发挥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在当前电网日益普及应用和需求不断高涨的大形势下,确保继电保护正确运行,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根据实际情况,熟练掌握继电保护可能出现的故障,果断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确保迅速及时、正确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提升专业技能。继电保护故障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工作人员要提升专业技能和自身业务素质,准确的识别故障、判断故障和解决故障。电力企业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保障电力正常运营的一套机制。多开展电力监测及继电保护结构、功能、故障和维修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专业检测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始终在正常的环境下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应用信息技术。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越来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继电保护的信息,提升继电保护的能力,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通过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在低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监则、控制和操作,实现继电保护控制、通信和检测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推进继电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电力供应安全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快速发现故障,识别故障并及时的对故障区域进行切除处理,发出警告信号,大大提高了处理故障的速度,降低故障损失,有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在继电保护装置设计选型、调试安装、检验维修等方面严格落实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电气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正确识别、判断继电保护常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预防和解决运行中的一些故障,不断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有效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电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朝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继电保护安全性的保障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1):170+176.
[2]曹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8):90.
[3]丁洪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原因及其防护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2013,5(02):42+36.
[4]郑艳.浅谈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J].民营科技,2012(08):8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引言
继电保护系统作为电网正常运行的首要保护屏障,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使继电保护系统正确发挥保护作用,必须重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合理的配置继电保护装置,提高继电保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1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1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原理。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是在对电力系统运行监测过程中,根据电压、电流量非正常变化或测量抗阻异常等这电气量的改变,来判断被保护单元处于正常状态或者异常状态,继电保护通过监测这些可测变化,如果发现故障,根据所判断的故障点和故障类型,通过告警、跳闸等方式隔离或切除电力故障,起到保护电力系统作用。
1.2 電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特点。作为保护电力系统的首要屏障,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必须要达到保护电力系统的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安全可靠,一旦电力系统发生安全故障,必须通过故障处理系统及时切断故障区域,保持选择性性、灵敏性、速度性和可靠性,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是良好的选择性,即需要对故障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和及时的切断,应该发生保护动作时必须动作,不应该动作时不能发生误动作,不拒动、不误动,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二是较高的灵敏性,指的是在继电保护装置自身使用有效范围内能发挥有效性,超出保护范围继电保护设备就失去作用;三是较高的速度性,指的是故障区域一旦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就能迅速响应并及时切断故障区域,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损失;四是较高的可靠性,指的是继电保护系统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时,不能实施正确的保护动作,发生误动,可靠性较高的继电保护设备,才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2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因素。继电保护内部包括主保护、后备保护、异常运行保护及辅助保护四种保护装置,有各自保护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彼此互不干扰,因此对其技术性要求比较高。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继电保护设备。有些继电保护装置出厂时在调试及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或者在安装及验收继电保护装置的过程中二次检查不严格,给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埋下了安全隐患。
2.2电磁干扰因素。微机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继电保护方法,正确性高、易操作。但是微机保护装置运用的是微电子技术,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在为装置输送电量的时候,容易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电磁波的干扰,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合理的外接电容器,对于干扰源有很好的过滤作用。
2.3继电保护内部因素。消除和抑制继电保护内部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噪声电路的设计,在设计噪声电路时地线的连接要按照标准规范操作,用短粗的电线,尽量采取密集型网状结构。因为电路切换瞬间容易造成大电流的瞬时击穿现象,所以要安装高频去耦电容设备进行防护。
2.4外部环境等因素。温度变化对继电保护装置组成原件有很大影响,高温容易导致元器件表皮融化,低温容易导致密封化合物倾泻从而使元器件性能下降,对继电保护可靠性造成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如果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造成机械装置腐蚀、密封性被破坏等影响,使自身功能性下降,降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如果遭到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容易造成元器件弯曲、折断,使元器件性能损坏,严重影响其可靠性。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 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3.1完善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相关制度。要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性技术方面的制度,及时解决安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出现的问题。所以,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方面的制度,特别是要完善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的管理制度,对继电保护设备及时升级,防止因为软件设备问题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错误,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
3.2 定期维护和监测。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必须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对继电保护装置巡检工作中,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信息进行分析,排查隐蔽故障,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重大缺陷性安全隐患,确保其安全有效和灵敏性,才能保证正常发挥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在当前电网日益普及应用和需求不断高涨的大形势下,确保继电保护正确运行,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根据实际情况,熟练掌握继电保护可能出现的故障,果断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确保迅速及时、正确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提升专业技能。继电保护故障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工作人员要提升专业技能和自身业务素质,准确的识别故障、判断故障和解决故障。电力企业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保障电力正常运营的一套机制。多开展电力监测及继电保护结构、功能、故障和维修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专业检测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始终在正常的环境下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应用信息技术。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越来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继电保护的信息,提升继电保护的能力,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通过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在低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监则、控制和操作,实现继电保护控制、通信和检测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推进继电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电力供应安全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快速发现故障,识别故障并及时的对故障区域进行切除处理,发出警告信号,大大提高了处理故障的速度,降低故障损失,有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在继电保护装置设计选型、调试安装、检验维修等方面严格落实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电气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正确识别、判断继电保护常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预防和解决运行中的一些故障,不断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有效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电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朝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继电保护安全性的保障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1):170+176.
[2]曹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8):90.
[3]丁洪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原因及其防护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2013,5(02):42+36.
[4]郑艳.浅谈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J].民营科技,2012(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