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生命美学诉说与旨归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文化中对生死问题的看法既遥遥相望,又各具特色.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终极问题,人只要尚未亡故,就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真真切切地“在场”.中国文化中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经典作品《论语》.《论语》中的章句直面生与死,这在生产力不发达和人对生命认识不健全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其他文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视读写结合的传统教学思想,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写作练习.这些练习呈现出写作样式多元、课文特质凸显、练习梯度明显等特点.从教学价值看,它们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教学价值,需做到课文、教学目标、练习题、学情四者的合理匹配,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外巩固三个学习环节中使用.
追问法,是议论文里让说理变得更加深刻的常见方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问题解决起来更容易,特别是多层追问,能让论证更有力.本文就是从追问原因、危害、根源、影响这四个方面,揣摩论证的技法、角度等方面的追问艺术,让论证步步为营,据理力争,让观点鲜明,论证深刻.
[设计依据]rn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指出:我们的文选型语文教材,其选文类型可以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定篇是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文,解决和落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反映了课程性质,多为文学名著,其思想内容、语言典范性等都是经典的篇目.例文则是“用什么教”的文章.样本是关于语文知识的文章,类似于以前的知识短文,如今随文学习甚至课后练习中出现的语文知识等.
期刊
影视资源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教学价值.总结其运用的途径,并归纳具体的方法,可以提升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
语文老师需要学点语文教育史的相关知识,这是丰富自己业务知识的需要,更是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rn“治史”是做学问的基础,“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对此培根的观点是:“凡欲扎实做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不是从治史开始的.”这也是陈祖楠先生为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等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作序时开宗明义的一句话.由此可知,语文教育史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对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治史”中的“治”是“研究”的意思,“治史”就是研究历史.
期刊
2021年7月,寇永升名师工作室分别在张掖中学、山丹一中、民勤一中以及景泰二中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能与8位教师同课异构《芣苢》《插秧歌》,同时又全程观摩学习.
期刊
时评类议论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以时事热点话题作为写作素材,要求考生能够针对材料,有思想、有见解、有理性地表达自身的看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鉴于时评类议论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型的热点,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将有效的时评类议论文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十分必要.
[教学缘起]rn“语言连贯”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指导.对于“语言连贯”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往往会借助做题,如排序题、关联词填空题等来落实.但做题获得的经验和学生写作的运用还存在着距离.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语言要连贯”的写作专题,其中包含了“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过渡衔接”三个策略.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冬至记忆》主题写作课,在冬至日后展开教学,旨在于具体情境中落实写作策略,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策略补充拓展.笔者还注意
期刊
“借物抒情”是作家常用的写作手法.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的明代作家归有光尤擅此法,即使在一般人看来很普通之物,经他妙笔轻轻一点便蕴涵丰富.《项脊轩志》便是这样一篇借用不同的物表达情感的美文,为后人所推崇.
期刊
新闻拟题是中考的难点.依据新闻的文体特点,建议确定四步拟题的思路:定位导语、确定关键词、组词成句定标题、阅读主体进行验证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