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写”注入“润滑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苏教版第五册《习作1》中如是说: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却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孩子,孩子们每每提起笔写作时,总是表现得相当苦恼。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时也能舒展开自己的眉头呢?
  一、“创”写作之“源”
  策略:建立素材库。
  1、让孩子们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家庭里的故事;自己搞的小制作;自己做的小实验;刚学会的新本领??)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不是吗?其实,生活中天天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2、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游戏、活动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这既解放了儿童的肢体,也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能有效地为习作提供素材。
  教师可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一起静心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值得留下痕迹的事情。这些素材,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能在今后的写作时唤起自己的记忆就行。关键所在是要提醒孩子们及时记录。
  二、“炼”写作之“法”
  有了“米”,如何烧成香喷喷的白米饭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尽管有事可写,但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我班一个孩子在写《擦玻璃》这篇作文中,用了近十个“擦呀,擦啰呀”这样的嗦的话语。由此可见,有了素材,为师的还得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使之顺藤摸瓜摸到其门道。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写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所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这里指的“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习得的,经过自己内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习得作者是怎样写好文章的。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其得法呢?
  策略:
  1、引导有序观察。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三年级孩子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并有意地引导孩子们去集中看同一类文章,从而让孩子知道写文章要有一定顺序,读者看了才不眼花缭乱。如:观察静物时,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2、阅读中得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起步阶段,我引导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激发创作欲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作文能力。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由“扶———放”的原则,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跌撞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三、“塑”写作之“形”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动笔,少些束缚。
  策略:
  1、广度练习。
  这里的“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平时可利用课堂小练笔,日记,还有每天放学前的小回顾以确保练笔时间。在内容上,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去写。
  2、深度练习。
  主要使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从抓外貌、神态来写,或从抓语言、动作来写,或从抓心理活动来描述,学会拍电影的技巧,来个近镜、特写镜头。
  3、速度练习。
  让孩子们练就一般的写作速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模仿文中的片段结构写尤为重要。再者要能根据题目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素材,形成一定的框架也很重要。
  四、“固”写作之“根”
  学生的作品面对的是单一的读者———老师,而老师的评价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为让刚刚学习习作的孩子能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便尝试着让孩子做自己作文的主人,接受多元评价。
  策略:
  1、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每次习作完成后,先让孩子们自己修改,每发现一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能自己修改正确,可附加一分,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2、同桌互改。自己写出的文章往往很难发现错误,正所谓“当局者迷”。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可组织同桌互改。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挑起别人的毛病来,那个个都兴致很高。我在尝试过程中就发现,同桌互相修改作文的时候,气氛特别好,孩子们个个都很投入,即使是平时被我们认为是学困生也是正儿八经地拿着同桌的作文,逐字逐句地在推敲。
  3、优生巡改。经过两轮修改的作文,又能在老师那儿通过的作文的主人,可作为小老师进行巡改作文。对自己审视过的满意的作文,可在其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意为“此文通过”。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获得巡改作文特权的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这个殊荣。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从阅读中习得一定的方法,并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要我们适度地撩拨孩子们写作的兴趣,那孩子们提笔作文时的眉头一定会舒展开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偶读《商界》杂志中《最佳路径》一短文,感触很深。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众所周知,其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其最了不起之处就在于那些各景点间的小小通道都是游人自己踩出来的。当然,格罗培斯这一创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为他以游客作为创造主体,自由的选择路径。忽发奇想:看似杂乱无章的条条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是众多游客自己踩出来的吧。这与我们今天施行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多么
期刊
特色区域活动是我园教师根据特色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模仿为主,并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的一种个性化学习活动。开展特色区域活动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幼儿拉丁舞的发展。  但是有些幼儿园的特色区域活动却流于表面化、简单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  一是区域活动能否充分感受到快乐,促进幼儿
期刊
在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常规的传授式教学,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理念不清,方法模糊。教师普遍认为,品德课是无关重要,随意教学,教师没有开启教学智慧,课堂平淡无奇,效果不明显。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品德课,提出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学到知识。要达到新课标要求,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让师生做主,在教与学的方法上有所主动,灵活运用教材,适当选择,针对开展,回归
期刊
题记:曾经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会有厌学情绪,没想到在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有,只不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厌学情绪的程度是不同的。  今天又是星期一,小旭又是肚子疼,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这一次可不能轻视。小旭妈妈哽咽着给我打电话:“郭老师,您说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一到星期一就肚子疼呢?……”我心里也是一震,莫非小旭有了厌学情绪?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心目中,小旭性格活泼开朗,在班里是一个品学兼优
期刊
隐蔽性德育就是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然地、自主地养成“德性”。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即我们常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受到教化的方法,应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吧。笔者认为,对有着强烈自我意识和叛逆思想的独生子女而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应注重隐性化教育,即当采取教育措施或开展活动的时候,有意识的将自己的教育
期刊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创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快乐数学,正在形成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而心灵共鸣在和谐课堂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两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共同活动中产生了一种精神的无限延展和沟通,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基本一致,达到配合默契的互动,从而让交流双方在情感上产生愉悦,在思维上产生顿悟。那么,应该如何以心灵共鸣为切入点,达到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目标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有益的
期刊
近些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奥数热”,伴随热潮的是纷至沓来的“奥数禁令”,是褒贬不一的争论声,褒者认为其能激发数学审美感和创造力,能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能培养创新能力……贬者甚至认为它的危害胜于黄、赌、毒。依笔者所见,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必须在充分了解奥数价值的基础上,从教学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促使其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被异化的奥数教学现状  
期刊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歌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同时,还能以其反复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英语歌曲在课堂中的妙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堂起始阶段的运用,既能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所以课堂初始阶段插入歌谣用以渲染课堂气氛,激
期刊
《搭支架》与《造房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二课与第四课。以这两课为例,谈一谈关于学生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实践与思考。这两课有一个共同点:在进行主题活动“搭支架”和“造房子”之前都要求学生经历设计的过程,并画出设计图。即在“搭支架”之前画出支架的设计图,在“造房子”之前画出房子的设计图。  笔者认为画设计图是对即将进行的活动的系统规划的过程。设计是必要的,凡事预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门新课程,由学校开发与实施,它在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和理念。但于此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综合实践能力的贯彻与培养道理更加的曲折与崎岖。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日常的研究谈一谈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能力的理解与看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概述与现阶段农村小学综合能力培养之分析  在提出如何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