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组诗)

来源 :特区文学·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植物园发现芷香汀
  我弯了弯腰
  湖水就向我靠近一些
  空白消失了
  我很快想起
  你是一丛兰草,被抚摸
  蔚蓝的天空闪了一个时辰
  戴草帽的垂钓者喜欢
  与孤独打交道,背影比黄昏长
  被凝固的不止夕阳
  还有新结识的一片林子
  这个叫芷香汀的地方让我亲切
  如果迷了路,有星星引
  向日葵
  你开始思考
  阳光什么时候照进来又退下去
  不是说每天的日出和日落
  而是一粒种子向内和向外
  生长的力超乎想象
  当你来到版画村,满园的向日葵扑向你
  你被巨大的激动牵绊住
  风吹来金黄的火焰
  小蜜蜂举起了火把
  千万朵花瓣伸出手,滚动着田园的波浪。
  夕阳下,碉楼耸立,仿佛光阴可以轮回
  高与低,明与暗,白与黑
  蒼凉与希望
  在一幅画里描述,你也在画中
  日落之前
  我要赶在日落之前
  收集阳光的碎银
  并观察叶子
  在秋天暗示下群体的沉思
  芦花顺着风的方向
  晃动手臂。它们挽留夕阳
  挽留草地上
  一小片金黄激动的眩晕
  在一条河边的走廊
  秋虫乱飞。暮色里
  河岸忍受着即将到来的苍老
  垂钓的鱼竿
  只在乎过程
  而结果是
  人们望着湍急的水流发呆
  只有宠物狗不懂世道艰难
  伸出舌头
  最后一抹余晖
  从树杈的缝隙中消逝
  我胸口一紧。好像碰到了
  最脆弱的部分
  过斑马线
  我停下车,等绿灯亮
  阳光毫不保留它的热烈
  夏日的海滨涂上最明亮的蓝色
  人们擦肩走过斑马线
  从这头到那头,从此时到彼时
  从早晨分叉的路口,到傍晚又折返
  有一朵云在空中,在原来的位置
  也停下来
  仿佛那朵云就是我
  仿佛在镜中,我和我相遇的几分钟
  范明,女,现居深圳。诗文发表于《文艺报》《芳草》《诗歌月刊》《汉诗》《延河》《特区文学》等,著有诗集《多少日子淡成了浅蓝》等三部。
其他文献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生于一九六九年,客家人,居四川青白江乡下。著有诗集《奇迹》《李龙炳的诗》《乌云的乌托邦》。曾获成都市政府第五届金芙文学奖,第七届四川文学奖,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奖,四川十大青年诗人奖,首届中国田园诗歌奖。  纯粹的艺术  刀太纯粹以至于你看不見刀锋,  它在空气中创造雪花,  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同时也创造疯子的冰淇淋。  当刀和雪花在北方抱头痛哭,  诗在南方抒情言志。  当
期刊
海边书  我闲居已久  整日无所事事  如果你也有空  请来跟我一起去海边走走  酒只够两个人喝,人多了不行  明月还剩许多,只管拿去,只是天  在海边黑得越来越早了  我不是来度假的  我对孤独深度过敏  一风吹草动,我都深感不安  房门没有上锁,你推进去就是  昨夜桃花盛开,醒来发现又是在做梦  大家都很匆忙,谁也赶不上过去  人生有如候鸟,爱自己就是爱他人  我懒得出门,已无天命之忧  没有
期刊
施施然的诗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出版诗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青衣记》《柿子树》等;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现代青年》杂志最受欢迎青年诗人奖、三月三诗歌奖、郭小川诗歌奖等。部分诗作被译为英、法、羅马尼亚、瑞典和藏、蒙等语言发表,国画作品多次入选画展并被收藏。  梦  一个没有门的世界  红色砖墙与弥漫着的
期刊
路过衙前旧街     现在 它只是一节  糊着皮影的舞台  从这里穿越 担心自己  也成了戏子  岸边掌故 水里传奇  都来自雷同的剧本  黑瓦 青街 老泡桐  这里仿佛周庄  拱桥 檐廊 美人靠  那边效法同里  从清朝出发  抑或在民国穿行  排门板铺面里  店员套着旧式服装  装模作样的游客  把玩丰乳肥臀的赝品  昼夜高悬的红灯笼  似乎点燃这虚拟时代  绕过检票处 就是人民路了  政府和
期刊
古槐树  阳光刺眼,从古槐黢黑的虬枝间插入  仿佛一位资深的民族舞者,甩着长袖  扭着腰肢。你能聽到他咝咝的喘息声  他与断垣,残壁,长相厮守  远处飘来的阵阵花香  是这个尘世给他的唯一的慰藉  那是桃花、梨花等众花  调制的人间百味  她们丝丝缕缕抚过耳廓进入鼻腔  春天,所有调皮的,可爱的  都纷纷从土地里拱出,从枝头上  冒出,让你猝不及防  这些花花草草,都是他的亲人  老槐树的枝干垂到
期刊
一年来,我一直在反思  一年来,总是忐忑不安  总是来来回回  回想一些过去的事  散落一地的鸡毛  算错了的出处,说过的错话  误伤过的人  我一直都在反思  一年来,一直故意为难自己  搅乱一件事情  混沌度过的日子  把一首诗写过十多遍  让那些忧伤的文字不断出场  不断重复讲述不想提起的经历  泥泞 突然间的心跳  飞去没有飞回来的燕子  流浪的猫咪和荒唐的远足  包括一些人的名字  一年
期刊
灵魂21克  相当于一颗鹌鹑蛋  不轻于鸿毛,也不重于泰山  被劫持的灵魂,关在肉体的贝壳里  在一个叫人间的他乡,用烟火修炼蚌珠  从烟囱口,探尋通往异次元的道路  起初,修道之人看到麋鹿叼着月光  在时间轨道上慢行,不时回头望  后来,一群白色的鸟,在云彩之后  蓝色天幕上,建发光的巢  鸣叫的和声被凡人称作天籁  比梵音更透明,不藏俗世的心机  他们紧挨在一起,不分黑白黄棕  无论疆域,也远
期刊
夜里的光  夜里的光,都是从黑暗中漏过来的  我不知道它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抑或有打通的关节  它那么明亮地存在着  四周拥挤着一层又一层的黑  我保持着静谧  看它的安详,从容,坚定  也感受着黑  那些焦躁,狂野和肆意  不断推搡着我  要我冲进光  占有光明中的一席之地  交叉的潮水就是一种拥抱  其实,在这样的水中  有一种火苗是可以感觉的  它需要一种点燃的方式  或者尘埃之上,或者落幕
期刊
娘的心是一半的  我是娘揣在心上的另一半  写娘,我的心就会长跪不起  —题记  娘的手  娘的手,粗糙  是日子的伤口  结成生活的疤痕  擦过药水  抹过口子油  缠过胶布  贴过创可贴  岁月的风霜  最终变成沟壑  一道道,纵横手心手背  这双手  让生活有滋有味  即使最简单的熬白菜、蒸地瓜  也能吃出幸福的味道  握住娘的手  便摸到了家的体温  娘的觉  娘的觉少  少得好像一天的夜
期刊
远 近  仔细打量桥下的粉墙黛瓦  说是桥下  青色的桥和屋檐齐眉  桥比翘角楼矮  窗口很小,薄薄的窗台  只放得下半米阳光  一两盆月季  花伸展腰肢  灿烂时恰好够出窗栏  远看古色古香  墙角已经脱落  生苔藓的布瓦上有几根墙头草  一盏煤油灯挂在梁柱上  细腰大肚,一张蛤蟆嘴  调整灯芯的旋钮锈迹斑斑  蜘蛛网一样的电线  有电表在一旁转动  邻里太亲,瘦了小巷  古树太老,冠盖码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