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篇(三首)

来源 :特区文学·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67716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槐树
  阳光刺眼,从古槐黢黑的虬枝间插入
  仿佛一位资深的民族舞者,甩着长袖
  扭着腰肢。你能聽到他咝咝的喘息声
  他与断垣,残壁,长相厮守
  远处飘来的阵阵花香
  是这个尘世给他的唯一的慰藉
  那是桃花、梨花等众花
  调制的人间百味
  她们丝丝缕缕抚过耳廓进入鼻腔
  春天,所有调皮的,可爱的
  都纷纷从土地里拱出,从枝头上
  冒出,让你猝不及防
  这些花花草草,都是他的亲人
  老槐树的枝干垂到地上,模仿拐杖
  扶着自己的腰部
  挺着七百多年老朽的躯干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枯枝与新芽,死亡与勃发
  这矛盾的统一体
  默默地续写着绿叶对根的眷恋
  根对绿叶的挂牵
  老寨门
  在时光里静守
  穹形的寨门,石头拥挤,空间逼仄
  似一个口袋的扎口,或一条
  蛇的七寸  石头风化,岁月陈旧
  脚下的某粒尘土上,一定携带着
  过往的消息
  只需你一声轻唤,必有回应
  骡马货物的队伍发出的
  杂沓之音,以及它们的响鼻、喘息
  赶捎的吆喝声
  只需你一声轻唤
  万物都会从尘封中一一复活
  打浆的、卖饼的
  他们中有良人,也有仇人
  他们大多善良忠厚
  方言精准,面相生动
  他们中也一定有你走失多年的亲人
  寨门默录着他们
  或出,或入;或苦,或甜的
  细枝末节
  寨门缄默,如凝固的命门
  白姑桥上的“国”
  在白姑桥上,镌刻着一个
  孤苦伶仃的“国”
  是谁把他的“国”遗弃于此
  桥壁上刻着的元年
  又是谁的元年
  少了支撑的国
  是谁窃取了它的半边
  打开了城门的国
  半壁潦倒,半壁萧瑟
  旌旗猎猎,厮杀声,呐喊声
  你能想到的唇亡齿寒
  我不问流年,也不问春风
  谭滢,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发表于《诗刊》《诗林》《星星》《诗江南》《绿风》《四川文学》《海燕》《草原》等。有诗歌入选2015年《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2017年卷》,获诗歌奖若干。就职于洛阳文学院。
其他文献
群峰无序,诗人就是那个最高的山峰上静坐的羽毛。“整个下午,/无人知晓我在山巅静坐和沉思。/那理解我的独霸天空的太阳,/一直在横行。”(《下午》);“我坐在石头上发呆。”(《下午的阳光》)诗人所在之处,那就只有语言作为记忆的凭载而成为最高秩序的可能。  大解,在黄河之北。多年来一直未曾改变的是他瘦削的身影以及眯缝起的细小眼睛闪烁出的幽默和睿智。每次想到大解,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身居的石家庄,想到灰茫
期刊
有时是月牙  有时不是月牙  在黑夜里  它难以坚持自己的形状  它被黑占据的部分越多  它光亮的那部分  越锋利  诗人简介:  神青赶,本名孟军平,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孟镇南孟村农民。《月亮》入选2019年度(第八届)“中国好诗榜”。  世宾:弱者的反抗  月亮对于无边无际的夜空来说,那是微乎其微的存在。诗人使用了他的特权,把黑暗的夜空当成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事物,它可以支配月亮的圆缺,所以就有
期刊
杨廷成的诗  杨廷成,汉族,青海省平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版诗歌、散文集6部。主编出版文学作品集10部。获首届青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长诗奖、第八届青海省政府文艺作品奖、第四届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奖项。  过山寺  经堂为所有人洞开  弥勒佛端坐在莲台之上  憨态可掬的微笑叫人诧异  经筒不停地咿呀旋转  磕头者双臂鹰翅般闪动  
期刊
我把李少君的诗歌理想命名为“中国人民诗歌”,也许,谈论“中国人民诗歌”是不恰当的,在世纪初,我们的文化神话都消失了,文化神话及其附属品从那时起就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之所以从“中国人民诗歌”着笔,一则是因为诗人李少君的身份,一则是因为这一百余年的中国诗歌普遍的状态仍然是其核心所在,而不像几乎所有人以为的那样,让西方诗学占据了我们的主体位置。而如果无法辨清何谓中国诗歌,或者何谓中国人民诗歌,那么
期刊
远村的诗  远村,陕西延川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出版《浮土与苍生》等六部诗集,《错误的房子》等两部散文集,《远村的诗书画》等五部诗书画集。一九九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诗人;曾获上海《文学报》诗歌一等奖,陕西省首届青年文艺创作奖,双五文学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中国诗歌春晚金凤凰诗歌奖等。  雨水落进了大地深处  雨水落进了大地深处,让我惊奇,让我不安。  让我像一条错发的微信,被食指撤回。 
期刊
冯景亭的诗  冯景亭,诗人。陕西吴起人,现居西安。  愚公移山  山中有佳木  是筑屋打家具的上等木材  还可以做洛纸用  南方的文人多  竹子也多  竹子也可以做纸用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在竹子上  没完没了地写字  小时候读愚公移山  一直想不明白  老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房子  搬个地方  非要把山移走  后来我去他住过的地方看  才知道,在他屋后  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  一只蚂蚁  
期刊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生于一九六九年,客家人,居四川青白江乡下。著有诗集《奇迹》《李龙炳的诗》《乌云的乌托邦》。曾获成都市政府第五届金芙文学奖,第七届四川文学奖,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奖,四川十大青年诗人奖,首届中国田园诗歌奖。  纯粹的艺术  刀太纯粹以至于你看不見刀锋,  它在空气中创造雪花,  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同时也创造疯子的冰淇淋。  当刀和雪花在北方抱头痛哭,  诗在南方抒情言志。  当
期刊
海边书  我闲居已久  整日无所事事  如果你也有空  请来跟我一起去海边走走  酒只够两个人喝,人多了不行  明月还剩许多,只管拿去,只是天  在海边黑得越来越早了  我不是来度假的  我对孤独深度过敏  一风吹草动,我都深感不安  房门没有上锁,你推进去就是  昨夜桃花盛开,醒来发现又是在做梦  大家都很匆忙,谁也赶不上过去  人生有如候鸟,爱自己就是爱他人  我懒得出门,已无天命之忧  没有
期刊
施施然的诗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出版诗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青衣记》《柿子树》等;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现代青年》杂志最受欢迎青年诗人奖、三月三诗歌奖、郭小川诗歌奖等。部分诗作被译为英、法、羅马尼亚、瑞典和藏、蒙等语言发表,国画作品多次入选画展并被收藏。  梦  一个没有门的世界  红色砖墙与弥漫着的
期刊
路过衙前旧街     现在 它只是一节  糊着皮影的舞台  从这里穿越 担心自己  也成了戏子  岸边掌故 水里传奇  都来自雷同的剧本  黑瓦 青街 老泡桐  这里仿佛周庄  拱桥 檐廊 美人靠  那边效法同里  从清朝出发  抑或在民国穿行  排门板铺面里  店员套着旧式服装  装模作样的游客  把玩丰乳肥臀的赝品  昼夜高悬的红灯笼  似乎点燃这虚拟时代  绕过检票处 就是人民路了  政府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