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猛虎”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加尔湖西边60多千米处的安加拉河畔,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就是西伯利亚最具有魅力的名城伊尔库茨克。早在1992年,它就与我国沈阳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伊城的变迁
  
  伊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52年,当时向西伯利亚扩张的哥萨克军首次到达此地并建立了越冬站。9年后,士兵们用木头建起了一座堡寨,不久这里发展到上千人的规模,其中400个是哥萨克军人,300个是各种工匠及商人,另外300个是农民。1686年,小镇升格为市,称为伊尔库茨克,得名于安加拉河左支流伊尔库特河。“伊尔”是蒙古语“弯曲”的意思,因该河下游呈弯曲流向,“茨克”在俄语中常用作后缀,是“城市”的意思。城徽是一只口衔猎物的老虎,猎物象征财富,老虎代表力量。罗蒙诺索夫曾说过:拥有西伯利亚,俄国威力倍增,就像老虎添了翅膀。
  伊城位于东西贸易的通道上,很快因商贸活动而繁荣。被称为“俄国哥伦布”的当地商人舍利霍夫(1747~1795)甚至开辟了通向阿拉斯加的航路。伊城也曾是茶叶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茶叶之路即清代的中俄陆上贸易线。商人们从我国张家口出发,穿过蒙古的广袤荒漠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用骆驼和雪橇将大包大包的茶叶(还有生丝等货物)运到伊城,再转运到欧洲。茶叶之路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直到20世纪初铁路通车才失去了这一功能,但伊城仍在中俄贸易中起重要作用。伊城与中国关系的渊源可上溯到1724年,当时彼得大帝下令在市郊的修道院中设立一所蒙古及中国语言学校,成为俄国研究东方语言之始。
  虽然商贸活动使伊城逐渐成长、富裕起来,但这里仍然是远离俄罗斯和欧洲文明的偏僻荒凉之地,因而很早便成为沙皇时代政治犯的流放地。1825年12月,俄国贵族革命家们发动反对沙皇的起义受到镇压。他们被称为十二月党人,有不少被放逐到伊城,他们的妻子也不畏艰险跟随而来,共同在此地度过了30个春秋。这些十二月党人都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他们办学行医,从事文学文艺活动,进行科学和农业研究,推广新技术,对城市文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伊城仍保留了两座十二月党人的宅居,表达对他们的纪念。这两座住过公爵的房屋都是木造的,但经过精心修建,旋刻着木雕花纹,非常美丽。
  当时,所有建筑物均以木材为原料,可惜今天看不到多少了。1879年一场毁灭性大火烧掉了大半个城市,从此便禁止在中央街区修建木质房屋。由于发现金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带来的经济景气,城市很快重建完毕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市容堪与欧洲都市相比,被誉为“西伯利亚的巴黎”。
  1920年,红军打败白军夺取了伊城。当时此地有9万居民,今天已增至60万。伊城的工业以重型机械制造及云母加工为主,能生产苏30战机等尖端产品。它同时是全世界最大的皮革集散中心,供应世界一流的黑貂皮、蓝松鼠皮、麝香鼠皮及北极狐皮等名贵皮草。文化方面,设有8所高校,包括创办于1918年的伊大和拥有1.6万学生的伊尔库茨克工大。俄罗斯科学院在此建有分院,领导10家科研机构。
  
  市区漫步
  
  市区坐落在安加拉河两岸,周围青山环绕,市内绿树成荫,公园、街心花园错落有致,幢幢房屋掩映在苍松绿柳之中。电车、公共汽车四通八达。飞机场建在东郊,有班机通往我国沈阳等地。火车站位于西岸河边,列车开往莫斯科需88个小时(5191千米)。从站北大桥过河就进入东岸,即市中心所在。沿河有码头,汽船每小时一班,可做河上游。
  河滨的加加林大道上耸立着一座枣红色的方尖碑,建于帝俄时代,纪念西伯利亚大铁路工程(1898年通至伊城)。这座方尖碑也是全市最繁华大街马克思大街的顶点。大街全长3千米,顶头路北坐落着一座叫白宫的建筑物,以前是东西伯利亚总督的官邸,现在改作伊大图书馆,藏书300万册。路南对面是东西伯利亚最早的博物馆,创办于1782年,介绍西伯利亚的开发和少数民族情况。这条大街仍保持着十月革命前的风貌,街道两旁尽是三四层的石砌楼房,古色古香。餐厅、咖啡馆、影院、剧院、百货店、时装店一家接一家,有时还能看到街头画家和音乐家显示技艺,令人想起巴黎的街道。
  现在我们折向北到列宁大街,过了美术馆不远就是全市最大的基洛夫广场。广场北边的灰色大楼即是州政府。其东侧附近有两座教堂,历史价值不菲。一座叫救世主教堂,建于1706年,是伊城最早的石砌建筑物。另一座叫耶稣显圣大教堂,也有近300年历史。两座都是绿顶白身的俄式东正教堂。即使不是专家,也能看出教堂在建筑风格和外表装饰方面,具有古代俄罗斯和彼得一世时代之前的特点。乌拉尔以东这种石头建筑是极其罕见的。
  州政府大厦与安加拉河之间是胜利广场,以纪念二战时在前线牺牲的8万名当地居民。广场中间燃点着不灭的圣火,白天由就读高中的少先队员轮流持枪守卫。沿河东去,在靠河的树林隐约见到一座白色围墙的古建筑,它就是著名的兹纳曼斯基修道院。修道院1683年建造,起先用木料,80年后改用石头重建。院内葬有最早开发阿拉斯加的富商舍利霍夫及几位十二月党人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起义的总指挥特鲁别茨科伊公爵(1790~1860)及其妻女。
  
  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
  
  逛完市区,还应去贝加尔湖一游,乘汽车需一小时,夏天也可乘水翼船由安加拉河前往。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最深至1620米,现已被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名来源于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这倒也贴切,湖中盛产各种鱼类,最大的是鲟鱼,一尾可长达1.8米,重200多斤,此外还有贝加尔海豹等珍稀动植物。中国古代称它为北海,是北方部族的活动地区。汉代使者苏武被匈奴扣留,曾在湖边牧羊19年。元代称为菊海。说它是“海”,其实也不夸张。它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整个面积达3.15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台湾岛大。然而称之为“海”的贝加尔湖水并不咸,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宝库,蓄水量达2.3万立方千米,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5。湖水晶莹澄净,透明度达40多米。夏天,湛蓝的湖面就像一面明镜,船儿在“镜面”上荡漾,掀起一串串涟漪。冬天一来,湖水封冻,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又变成一个银色的世界。冰层可达1米多厚。1904年冬,曾在湖面上铺过铁轨,跑过火车。
  贝加尔湖有300多条河流注入,却只有安加拉河一个出口。湖水出口处,一个巨大的圆石兀立中流。相传远古大力士贝加尔的独女安加拉,听到海鸥赞美英勇的青年叶尼塞,因而对之倾心。但其父不允。一天夜里,安加拉趁父熟睡,偷偷出逃。贝加尔醒后发现,急忙投以巨石,想拦住女儿去路,可女儿已经远远离去,投入了叶尼塞(河)的怀抱。巨石坠落湖口,即传为现在的大圆石。
  在这个传说中,安加拉河被喻为一个温柔的姑娘,其实它是一条汹涌奔腾的大河。在沿途1700多千米的流程中,两岸峰峦夹峙,河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再加上有贝加尔湖提供丰沛而稳定的水源,是建坝发电的好地方。从1950年开始,人们在安加拉河上逐步修建了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和乌斯季伊利姆斯克水电站,它们把强大的电流送向四面八方,给寒冷的西伯利亚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责任编辑】唐宇
其他文献
[摘 要] 机动车燃油——烃类化合物、苯系物及醛酮等是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也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元凶。通过对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的改进,将雾霾的形成、危害及治理知识渗透到有机化学课程中,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使师范类本科生在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 键 词] 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模式;雾霾治理  [中图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小学阶段是人生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德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注重文明礼貌教育,促进小学生德、智、体
期刊
摘要: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可贵资源,水源不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长远利益来看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本文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节水灌溉;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剧增
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情景教学成为更多老师的最佳选择。以此作为切入点,论述了运用
期刊
数学教材的改革是提升数学教学的关键和保障。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新课改模式中小学数学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期刊
【摘 要】:介绍了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绕城公路A1标明挖地道预应力鱼腹梁装配式钢支撑的施工工艺,其中包括传统支护结构与预应力鱼腹梁装配式钢支撑的比较,预应力鱼腹梁装配式钢支撑的施工步骤及需要注意的施工要点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预应力鱼腹梁装配式钢支撑;传统支护结构;围护结构;立柱桩;围檩;牛腿;支撑梁;传力件;预应力施工;支撑拆除。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