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可贵资源,水源不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长远利益来看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本文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节水灌溉;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剧增,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使得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降低,江、河、湖水体水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更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节约用水已以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分析节水灌溉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解决好当前水资源短缺、推广节水灌溉的最重要环节。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m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消耗的水资源70%用于农业,灌溉占到了农业用水的90%以上,而灌概水的利用率仅为4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80%的利用率相差甚远,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不管是相对于国外,还是相对于我国严峻的缺水形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势在必行。
二、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工程管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节水灌溉大规模的连片开发是一项面积广、投资大、标准高的工程项目,也是一项节水、节能并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工程,是一项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利工程项目。
2、在工程实施中,要成立节水灌溉工程领导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要着眼于投入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施投入上的股份制和管理上的业主制,推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或个人独立及联户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变无偿用水为有偿用水,让投资者真正享有工程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
3、工程完成后,组织专人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管理,国家投入部分作为集体股份,自筹资金部分作为群众股份,把节水灌溉项目区作为企业纳入管理。依据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用水制度、供水制度、水费征收办法、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晰产权,确保管理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出效益。依据气象、土质、墒情和作物结构,按照浇丰产水的要求,选择最优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灌水,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真正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节水灌溉开发的目的。
4、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建立章程和分红,管理办法,使节水工程建管并举,有偿经营,良性循环,逐步完善。
三、节水灌溉管理问题
节水灌溉从推广到工程建设,管理不仅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环节,是工程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节水灌溉管理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管理法律法规、资金投入、农民节水意识、管理机制、售后服务等。
1、节水法律法规不完善,未建立健全的水市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其间也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方面的节能减排条列,但由于我国节水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灌溉用水机制不健全。
2、农户节水意识不强。许多地方农户认为“有河就有水,打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并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钎,开个豁子随便灌”的思想。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串灌等粗放作业的灌溉方式,另外,节水灌溉推广和宣传时间不长、力度不够,农户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陈旧观念,养成节水意识。
3、管理水平低。灌区管理是供水单位需要把水按量及时输送给农户。而灌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导致农户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灌区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长时间难以改观,已经导致很多灌区无力维护灌溉工程,发展举步维艰的地步。从利益上讲,与农户是利益共同体,因此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农户如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用水协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4、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收入用于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投资严重不足。我国2004-2008年财政收入由26000多亿上升到61000多亿,但年水利建设财政投资与财政收入相比非常少,年均额仅在400亿左右徘徊,直接用于灌溉的财政投资年均额在100亿左右。因此,水利建设财政投资和灌概财政投资与当年财政收入相比,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角度,都是较小的;而且在增长趋势上也低于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5、工程利用率低。节水灌溉工程的利用率低,节水灌溉工程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工程的维护和利用。现状情况下,节水灌溉工程大部实行集体所有、承包管理,实际过程中往往承包人更换频繁,造成了水利设施无人爱护,只用不管,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也不利于灌溉工程设施的维护使用,加大了水利设施的更新投资。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强节水灌溉的投资政策
农业节水灌溉涉及取水工程、输水工程、田间配套设施、节水灌溉技术设备投资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工程。如此复杂和巨大的投入,仅仅依靠农户和地方政府是难以完成的。因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互衔接、可持续的鼓励投资政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节水灌溉项目投融资机制。农户的投入可以采取资金和投劳两种形式,所有的投入都计入用水成本进行核算,按照核算成本和相关规定进行水费征收。
2、建立农业节水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推动《农业节水法》地制定和颁布,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将节水任务纳入政府业绩考核范围,确立涵盖水资源成本的水费制定原则和方法,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同时,加强节水法规和节水技术的宣传,提高节水意识,促进全民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3、工程建设后,要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
滴灌工程应在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因工程建设后,用户对工程的设计理念、灌溉制度、设备操作规程等不是很清楚,就不能正确使用各类设备。因此工程建设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要負责运行一个时期,一般不应少于一年。且在运行服务期间,注意观察工程系统的运行情况,对设计中确定的灌溉制度是否符合实际,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满足正常设计要求,工程设计与建设是否存在不足与缺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排除与完善。同时在负责运行期间,注意对用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指定管理制度和运行操作规程。待工程运行切实正常,用户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工程才能交付用户管理使用。
4、选择有效的激励措施
节水灌概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工程,功能的外溢性大,排他性差,其涉及影响因素众多,哪一个环节不上油,都有可能卡住,以政府为体的倡导者,要选择有利环节或因素进行激励,在财力等有限的情况下,可对农户、节水设备制造销售商、农业节水技术人员等进行激励。
结束语
总之,灌区水利工程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工程,对其建设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等闲视之。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不仅需要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加强科学管理,更需要地方政府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我们只有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才能确保地方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随群,李立峰.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6).
[2]武前明,杨路华,翟宁.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6).
[3]申永民刘铁柱,小议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关键词:节水灌溉;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剧增,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使得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降低,江、河、湖水体水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更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节约用水已以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分析节水灌溉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解决好当前水资源短缺、推广节水灌溉的最重要环节。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m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消耗的水资源70%用于农业,灌溉占到了农业用水的90%以上,而灌概水的利用率仅为4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80%的利用率相差甚远,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不管是相对于国外,还是相对于我国严峻的缺水形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势在必行。
二、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工程管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节水灌溉大规模的连片开发是一项面积广、投资大、标准高的工程项目,也是一项节水、节能并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工程,是一项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利工程项目。
2、在工程实施中,要成立节水灌溉工程领导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要着眼于投入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施投入上的股份制和管理上的业主制,推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或个人独立及联户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变无偿用水为有偿用水,让投资者真正享有工程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
3、工程完成后,组织专人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管理,国家投入部分作为集体股份,自筹资金部分作为群众股份,把节水灌溉项目区作为企业纳入管理。依据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用水制度、供水制度、水费征收办法、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晰产权,确保管理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出效益。依据气象、土质、墒情和作物结构,按照浇丰产水的要求,选择最优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灌水,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真正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节水灌溉开发的目的。
4、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建立章程和分红,管理办法,使节水工程建管并举,有偿经营,良性循环,逐步完善。
三、节水灌溉管理问题
节水灌溉从推广到工程建设,管理不仅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环节,是工程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节水灌溉管理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管理法律法规、资金投入、农民节水意识、管理机制、售后服务等。
1、节水法律法规不完善,未建立健全的水市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其间也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方面的节能减排条列,但由于我国节水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灌溉用水机制不健全。
2、农户节水意识不强。许多地方农户认为“有河就有水,打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并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钎,开个豁子随便灌”的思想。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串灌等粗放作业的灌溉方式,另外,节水灌溉推广和宣传时间不长、力度不够,农户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陈旧观念,养成节水意识。
3、管理水平低。灌区管理是供水单位需要把水按量及时输送给农户。而灌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导致农户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灌区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长时间难以改观,已经导致很多灌区无力维护灌溉工程,发展举步维艰的地步。从利益上讲,与农户是利益共同体,因此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农户如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用水协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4、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收入用于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投资严重不足。我国2004-2008年财政收入由26000多亿上升到61000多亿,但年水利建设财政投资与财政收入相比非常少,年均额仅在400亿左右徘徊,直接用于灌溉的财政投资年均额在100亿左右。因此,水利建设财政投资和灌概财政投资与当年财政收入相比,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角度,都是较小的;而且在增长趋势上也低于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5、工程利用率低。节水灌溉工程的利用率低,节水灌溉工程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工程的维护和利用。现状情况下,节水灌溉工程大部实行集体所有、承包管理,实际过程中往往承包人更换频繁,造成了水利设施无人爱护,只用不管,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也不利于灌溉工程设施的维护使用,加大了水利设施的更新投资。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强节水灌溉的投资政策
农业节水灌溉涉及取水工程、输水工程、田间配套设施、节水灌溉技术设备投资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工程。如此复杂和巨大的投入,仅仅依靠农户和地方政府是难以完成的。因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互衔接、可持续的鼓励投资政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节水灌溉项目投融资机制。农户的投入可以采取资金和投劳两种形式,所有的投入都计入用水成本进行核算,按照核算成本和相关规定进行水费征收。
2、建立农业节水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推动《农业节水法》地制定和颁布,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将节水任务纳入政府业绩考核范围,确立涵盖水资源成本的水费制定原则和方法,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同时,加强节水法规和节水技术的宣传,提高节水意识,促进全民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3、工程建设后,要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
滴灌工程应在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因工程建设后,用户对工程的设计理念、灌溉制度、设备操作规程等不是很清楚,就不能正确使用各类设备。因此工程建设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要負责运行一个时期,一般不应少于一年。且在运行服务期间,注意观察工程系统的运行情况,对设计中确定的灌溉制度是否符合实际,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满足正常设计要求,工程设计与建设是否存在不足与缺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排除与完善。同时在负责运行期间,注意对用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指定管理制度和运行操作规程。待工程运行切实正常,用户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工程才能交付用户管理使用。
4、选择有效的激励措施
节水灌概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工程,功能的外溢性大,排他性差,其涉及影响因素众多,哪一个环节不上油,都有可能卡住,以政府为体的倡导者,要选择有利环节或因素进行激励,在财力等有限的情况下,可对农户、节水设备制造销售商、农业节水技术人员等进行激励。
结束语
总之,灌区水利工程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工程,对其建设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等闲视之。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不仅需要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加强科学管理,更需要地方政府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我们只有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才能确保地方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随群,李立峰.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6).
[2]武前明,杨路华,翟宁.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6).
[3]申永民刘铁柱,小议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