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kx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改良穿刺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年10月——12月采用留置针输液患者40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改良穿刺方法,随机将我科2013年7月——9月采用留置针输液患者3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在穿刺成功率、患者的自诉疼痛、穿刺操作不流畅导致的穿刺失败等方面进行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临床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应用改良穿刺方法有利于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从而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方法;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5.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24-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use process,application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puncture in clinical nursing.Method Our department in 2013 October-December the infusion catheter in 400 patient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uncture,stochastic will in our department from 2013 July to September using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in 346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puncture method.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2 groups.Resul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of success in the puncture pain,private prosecution puncture operation is not smoothdue to puncture failure aspects were compared,P<0.05,there is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In the course of clinical use of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modified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and reduce theperception of pain,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and can be used in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 Venous;Indwelling needle Methods;Punctu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于195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发展至今,在我国各级的医院普遍使用,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它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的输液方式,对于四肢静脉多次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穿刺困难而又需连续输液或按时静脉给药的患者,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也为抢救患者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有利于及时、准确的给药,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为了更好的使用留置针,为了使用留置针操作过程更加流畅,为了在留置针穿刺过程中更明显减少病员的疼痛感觉,我科于2013年10月——12月通过培训,对所有患者的静脉治疗全部采用留置针改良穿刺方法进行穿刺,与传统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对比,改良穿刺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12月在我科住院并使用留置针的患者746例,其中男296例,女450例,年龄24-86岁,平均年龄58.3岁,所有病员均无皮肤疾病、脉管炎等疾病。随机将7-9月的病员设置为对照组,将10-12月的病员设置为实验组,使用改进的新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选择 采用BD苏州碧迪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一次性输液器等。
  1.3 静脉选择 选择粗、直、富有弹性、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如:手背静脉、上肢前臂桡、尺静脉等。
  1.4 穿刺方法
  1.4.1 实验组 采用改良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艾尔碘消毒2次,消毒面积直径>8cm,待干,打开留置针包装,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2]。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排尽输液器及留置针内的气体,夹紧调节器,将留置针放入包装盒内。打开敷贴,写上日期、时间、穿刺者备用。左手固定患者的肢体并绷紧皮肤,右手握住重叠的留置针针柄(针芯柄在上,Y型柄在下)以20-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让留置针与血管平行,然后左手固定针芯柄,右手持Y型柄向前推进,推至留置针软管离皮肤针眼约1mm处停下,左手顺势拔出针芯,放松止血带,打开液体开关,以右手持3M透明敷贴作密闭性固定,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用双手从中点分别向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贴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3]。根据病情调节输液滴速。   1.4.2 对照组 留置针准备同前,皮肤消毒备用后,以左手固定患者的肢体并绷紧皮肤,右手握住重叠的留置针针柄(针芯柄在下,Y型柄在上)以10-15°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确认留置针已进入血管后,利用右手拇指顶住Y型柄向前,食指顶住针芯柄向后,拇指、食指迅速错位,使软管与针芯分离3mm左右,此时留置针的软管正好覆盖并超出针芯尖端,借助针芯的硬度将留置针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利用左手的拇指按住Y型柄,右手拔出针芯。最后用留置针敷贴做封闭式固定[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穿刺成功率、患者的自诉疼痛、穿刺操作不流畅所致的穿刺失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27),见表1。
  组别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成功率患者自诉疼痛倒数患者自诉疼痛率穿刺操作不流畅所致的穿刺失败例数穿刺操作不流畅所致的穿刺失败率
  观察组(n=400)372934711.851.25
  对照组(n=346)30588.26217.9288.09
  3 讨论
  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有如下优势:
  3.1 穿刺前重叠的留置针针柄 让针芯柄在上,Y型柄在下;穿刺后即用左手固定针芯柄,右手持Y型柄向前推进。这两项均有利于穿刺进皮后不用换手进行操作,可直接用左手固定针芯柄,右手顺势将留置针推进入血管。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因操作过程不流畅而导致的穿刺失败,也避免了因换手影响留置针的稳定所导致患者的疼痛感觉。
  3.2 在穿刺时 以20-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让留置针与血管平行。增大穿刺角度,有利于减轻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觉;见回血后再让留置针与血管平行,有利于减少留置针与血管的角度过大导致留置针滑出血管,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还有利于降低将留置针软管推进血管时的阻力。
  3.3 将留置针软管推至离皮肤针眼约1mm处停下 左手顺势拔出针芯,使留置针固定时处于与皮肤平行的状态,方便3M透明敷贴固定及延长固定的时间;也避免了留置针软管全部进入血管导致留置针外端与血管有一夹角,由于力的作用导致留置针针眼扩大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觉。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的留置针穿刺方法与常规穿刺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留置针穿刺方法优于传统的穿刺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南英,等.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4.
  [2] 邓豫,等.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其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0B期:32-33.
  [3] 陈月英,孙秀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护理研究,2008,22(3):589.
  [4] 闫俊芬.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3期:4318-4320.
其他文献
采用工业微波快速制备了高岭石-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复合物,并首次探讨了工业微波功率对插层效果的影响。以高岭石-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在熔融状态,微波诱
会议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6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观察肝脾形态方面改变情况及门静脉、脾静脉和肝动脉右支和前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治疗后肝右叶最大斜径、尾叶最大斜径和脾脏最大斜径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和肝动脉右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高于治疗前,脾静脉流速
应用一种新方法——微波协同作用快速制备了高岭石插层复合物,研究了不同插层剂对插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条件下,对于偶极距较大且分子尺寸更小的插层剂,DMSO具有显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共纳入160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各80人,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住院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血脂。按Hcy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所有患者分为Q1组、Q2组、Q3组、Q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
【关键词】 经腹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腺肌病;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5.0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57-01  子宫腺肌病(AM)发病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对要求保留子宫,特别是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近年来病灶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在临床开展应用。本文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红绿视标与红绿分割视标在验光中对球镜确认的准确性,试图找到一种更适合在日常验光过程中应用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来本店验光的近视顾客50人(共100眼),行常规验光后分别用红绿视标及红绿分割视标进行球镜的确认,最后用视力表调整至最佳视力的最低负度数。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利用红绿分割视标所得的最终球镜度数更接近于最佳视力的最低负度数(P=0.133)。
以钛酸丁酯、B4C、蔗糖为原料,采用微波碳热还原工艺原位合成了TiB2/B4C复合粉体。研究了B4C用量、碳用量、温度等对原位合成TiB2/B4C复合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粉体中,T
【摘要】 目的 观察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7例。给予A组患者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给予B组患者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4%;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B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内微血管分布规律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微血管临床病理价值,为寻找预测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37例食管癌标本,每例切片先用40倍光镜扫视寻找血管高密度区,随机计数20个视野(200倍光镜下)的微血管,然后求平均值。结果 早期鳞癌微血管计数明显低于中晚期微血管计数,两者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 肿瘤的血管生成促使肿
本文以钛酸丁酯、硝酸锂和磷酸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法,合成了纯相的LiTi2(PO4)3超细粉。研究了微波合成温度和时间对粉体晶相和晶粒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