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云南画报60年云南自然保护区采访记忆

来源 :云南画报·云南铁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its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又一次站到大盈江边上,眺望着江水向南流去,小船轻轻划过江面,岸边的湿地芦苇摇曳,花开遍野,一阵轻风吹来,白鹭腾空而起,迎着落霞飞向竹林深处,余晖中佛塔的铃声随风而至,此时,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早些时候,云南画报记者范希圣、王滇云、张金明与云南林業规划设计院的罗铿富工程师等人一行,到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和腾冲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考察采访,30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那些历历在目的场景一幕幕划过,仿佛就在昨天。
  铜壁关榕树王
  那天到了铜壁关,听当地老乡说老刀弄寨子旁有棵很大的榕树,叫我们去看看。那天一早我们从铜壁关乡政府出发前往老刀弄,沿着山路穿行于茂密的雨林中,经过大约6个多小时的跋涉到了寨子边,在山坡上远远地看见了那棵神秘大树的树冠,这时林中藤蔓丛生没有了路,林管所的小王和几位景颇弟兄只有用砍刀开路,朝着大树的方向艰难行进。踏着腐叶枯木,迎面扑来的雨林芬芳夹杂着的古老气息,终于到了树下,四周静谧清幽,大榕树在此独霸一方,密麻的气根错落纠缠,一束束阳光从浓荫中穿出,洒向大地。
  盈江当地人把榕树称为大青树,还把那些雄姿英发的古榕树奉为神树,千姿百态的榕树遍布整个坝子,把盈江的山水点缀得更加秀美,生长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这株大榕树,气势雄伟、独木成林,树冠像一把巨伞,浓荫四布,令人惊叹。根据罗工的实际踏勘,这株榕树树高40多米,由下垂的气生根长成的新树干已达108根,树冠覆盖面积约4亩,约有300多年的树龄,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气生根最多的榕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榕树王。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了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这个地方被称为老象坪子,坐落着叫龙盆寨的景颇族山寨。一天傍晚,山寨的一位老人串亲回家,拄来一根木杖,走到寨边歇脚,此时天色已晚,整个山林映在霞光中。老人望着木杖,若有所思,便将木杖插入土中,对杖跪拜,祈盼生根发叶。深夜子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清晨朝霞染红了山林,一片春光灿烂。老人来到木杖前,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昨天插入的木杖已变成粗如水桶,高两丈有余,枝繁叶茂,形如飞龙的榕树。老人急呼山寨村民聚于榕树下,摆放牛、羊、猪、鸡,以景颇最高礼仪进行祭祀。古老的传说让这棵古老的榕树披上了神秘色彩,从此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神树。
  追寻世界杜鹃王的足迹
  英国人乔治·福瑞斯特1919年在腾冲北部高黎贡山的大塘小河头砍倒了一棵树龄为280年,树高25米,胸径87厘米的大树杜鹃,锯走了一段树干作为标本,这段圆盘标本辗转从缅甸、印度运到英国,被陈列在大英博物馆,轰动了世界植物学界。
  伴随着马帮的铃声和脚步声,我们一行9人,在向导和护林员的引领下,寻着当年乔治·福瑞斯特的足迹,赶着马帮从腾冲北部界头乡的大塘村进入高黎贡山腹地,一路山花盛开,春意盎然,不时林中还传来不知名的几声鸟叫。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行进,终于到达高黎贡深处的小河旁,前方森林密布,寄生的树衣悬挂在枝干上,倒下的大树横立林间……没有了路,马帮已停下来,这时天色已晚,只有在小河边宿营,准备第二天再向大山深处行进。宁静的夜,潺潺的溪流,大家围坐在篝火旁,想着即将要见到的大树杜鹃会是什么样子。一大早我们踏着腐叶朽木,跳跃着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手脚并用地攀爬于藤蔓缠绕的山岭,翻过一座山坡,不经意间大树杜鹃王突现眼前,大家一阵惊喜,兴奋地抚摸着这株大树,仰望树冠盛开的簇簇花朵。
  乔治·福瑞斯特1904年来到云南,并以腾冲为基地,在高黎贡山进行大规模的植物标本采集,在之后的28年间,他多次在云南探险考察,采集了无数植物标本、种子带回英国。许多植物和种子被培植在皇家爱丁堡、威斯利等植物园,如今这些植物和花卉的母本,仍旧在乔治·福瑞斯特曾追寻的丛林中自如生长、恣意怒放。
  1932年乔治·福瑞斯特在腾冲的田野为追逐一只美丽的鸟作标本,突发心脏病倒地而逝,终结了一个“植物猎人”的探险生涯,被当地人葬于腾冲城郊的来凤山。
  这位20世纪的英国人并不知道,他砍倒的那棵大树杜鹃并不是最大的,世界最大、最高的大树杜鹃仍在高黎贡山傲然屹立。198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学家冯国楣先生,通过查阅乔治·福瑞斯特的资料,三进腾冲,终于在高黎贡山腹地找到了大树杜鹃群落。其中一株树龄在600年以上,高28米,基径3.07米,树冠61平方米,被植物学界公认为“世界大树杜鹃王”。
  高黎贡山深处的大树杜鹃高达20多米,是杜鹃花中最高、最大的常绿乔木,并以树冠参天,花形美丽而成为杜鹃花翘楚。每当春天来临,拔地而起的大树杜鹃花事繁盛,在怒放的盛花期,一棵树上竟开有2000多簇花朵,花序一般由20多朵钟形小花组成,花朵绚丽多姿,花序硕大,格外引人注目。而高黎贡山巍然如磐,阳光明媚,以及山中的飞瀑流泉、高山湖泊、火山热海、种种珍奇花卉,都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
其他文献
7月17日,云桂铁路与弥蒙铁路交会站——弥勒站扩建工程一期主体完成,下一步将进行装饰装修施工。  弥勒站是连接昆明、普者黑、蒙自以及接入全国高铁网的主要车站,自2016年底云桂铁路开通运营,车站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客流量逐年增长,为有效衔接在建弥蒙铁路,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站房围绕原弥勒站既有站房前、左、右三部分进行扩建施工。  改扩建工程由中铁城建集团承建,改扩建后,弥勒站从原建筑面积0.
期刊
“每年东南信风吹起,海流轻抚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是世界尽头灵魂的故乡。” 这是马克·吐温在《赤道环游记》中对斯里兰卡近乎谄媚的点赞。国土面积袖珍的斯里兰卡四面环海,拥有约1300公里多姿多彩的海岸线,整座岛屿犹如戴着一条由沙滩围成的项链。我们用车轮丈量斯里兰卡西南部海岸线,享受海洋的无穷魅力。  坦加勒的治愈系  坦加勒拥有妙漫旖旎的海岸线与小众静谧的独特风情,是欧美旅客钟爱的海滩度假胜地。慵
期刊
关注云南图片库,得云南绝美名片  云南图片库由云南画报社主办  是云南唯一的60多年图片资源积累机构  为进一步挖掘“美丽云南”新形象  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关云南的精美摄影作品  欢迎摄影师加入云南图片库,实现更多价值可能  签约摄影师  李维梅  李维梅:摄影爱好者,摄影作品曾获云南省第二届生态环境摄影优秀奖、“2019年发现滇池之美”摄影大赛优秀奖、“春城飞花令——昆明美好花事花拍活动”优秀
期刊
酉外 YOU WAI  最融合串起老街区的前世今生  昆明城中心的钱王街一片自清代起,就是老昆明的商业、金融繁茂之地,各种商号、票号扎堆于此。南来北往的商贾居民及旅客络绎不绝,饮食过夜住宿的需求也是不可或缺。如今,几百年的旧时光轻轻溜走,新的商业街区又在这里兴起。近几年,则有不少人看好老房子的魅力,将越来越多老建筑经改造化身餐厅、咖啡馆或工作室等,酉外茶饮店便是其中之一。  酉外的前身是一栋破旧的
期刊
“康恒沟”翻车记  李宝峰:7月29日,从大滩镇出发,驶入老掌沟。经过了很多陡坡和炮弹坑后,我的心情是既紧张刺激,又纠结犹豫。刺激在于,我很相信這台车的性能;纠结在于,操纵这么一个大家伙走在这样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对自己的驾驶能力还是有些不自信。康恒沟果然名不虚传,我的左侧是个向上的大斜坡,右侧则是一条沟。对于大多数越野车来讲,这就形成了交叉轴,但我的车轴距和轮距都比小车大,还不至于形成某只车轮离地
期刊
《云南画报》创立于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云南省委、省政府创办的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宣传云南各方面建设新成就的精美画刊,至今已走过60年历程。期间,1960年因我国遇自然灾害而暂时停刊,1978年7月复刊后不断发展壮大,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60年来,作为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流媒体之一,《云南画报》坚持权威性、艺术性、新闻性相统一,提倡真实、新颖、发现,追求寓教于
期刊
在60年的历程中,一代代云南画报人为《云南画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用他们的视角记录了云南60年来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读起他们的回忆,看到的是他们为了画报发展,无私奉献了青春与汗水,留下了一段段敬业奋斗的美好记忆。
期刊
10月28日18时25分,由曲靖开往昆明的C8375次列车从曲靖站开出,这是毘明至曲靖的复兴号动车开行的第十天。除了在周末重联时上座率达到100%,在工作日这趟车也保持了80%的高上座率。值乘昆明至曲靖城际列车多年的列车长李兰芝巡视车厢时发现,许多老面孔成了这趟车的“新铁粉”。  旅客陈维在昆明工作,家在曲靖,算上读大学的时间,她乘坐火车往返于两地的习惯已经保持了11年。  开始的时候,城际列车在
期刊
1959年 创刊,隶属云南日报社管理。  1960年 因国家遇三年自然灾害暂时困难而停刊。  1978年 7月《云南画报》复刊,隶属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管理,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1978年 12月13日成立临时党支部。  1979年 9月3日,中共云南画报社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成立,任方同志任书记、社长。  1979年 编辑出版《对越自卫还击》大型专刊和画册。  1986年 10月16日至18日,
期刊
从1995年4月我到云南画报社主持工作,到2013年7月我辞去社长到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关做督导组长,眨眼十八年。  1998年8月我第一次参加“全國画报内蒙古采风与理论研讨会”,初入画报行当的我当时在大会上发了言,主要观点是:“全国所有官办画报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本身包含了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缺失之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将艰难地活着。下一步,将与时倶进继续完成四个转变的‘三步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