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听力、阅读、词汇三个方面的介绍,分析了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阐述了如何通过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教学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已经到达一个空前频繁的阶段,人们早已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代跨步到“地球村”的时代。各国人们早已摆脱故步自封的观念,跨文化交流随处可见,并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符合时代脉搏的合格外语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使用某一语言的同时,就是在传播这一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新出台的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由此配套编写的一系列英语教材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并充分贯彻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开阔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一要求。本文将重点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New Practical English)中的综合教程(Comprehensive Course),说明英语教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综合教程中有关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新编实用英语教材就是通过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专科院校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英语教材系列中的综合教程,每个单元中的所有模块普遍涉及文化因素。这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英雄人物、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幽默等,如此广泛的话题十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他们对于本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下面就以综合教程为例,从听说、阅读、词汇三方面具体分析教材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现象。
  2.1听说训练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综合教程中的听说训练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或是一些形形色色有关文化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例如,综合教程1的Unit 6 “Sports Even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的听力部分,材料讲述的是关于美国人都喜欢烧烤(Barbecue)这一习俗,通过这些信息的听力,学生可以了解有关Barbecue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大量的户外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口说的欲望,询问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谁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奥运会的文化,又可以锻炼有关运动方面的英语表达。又如综合教程1 Unit 2的听力:一封感谢信,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封地道的美式感谢信的书写方式,以及一些表达感谢和邀请的词汇和句式,并通过这一部分的听力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文字背后的欧美文化礼仪。再如综合教程2 Unit 5听力部分,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展现美国人eating out时的一些习惯,学生听完之后可以对比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类似的听力材料在教材里还有很多,新教材的编者们让教材不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层面,更加注重文化意识的熏陶、渗透,特别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因为语言说到底,就是用来交流的载体,所以不管学习的内容如何变化,最后都要落到交际这个关键点上,新教材的编写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因为了解本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赏能力,可以在进行文化对比时更准确、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能提高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从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指导思想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中都有所体现,如上述提到的关于文化的介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在接下来要谈的阅读材料中有更明显的体现。
  2.2阅读材料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新编实用英语教材中有涉及面很广的阅读材料,其中不乏许多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文章,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反映英语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还能从中体现中外文化的对比,使中国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了解到真实的英美文化。例如综合教程1第七单元“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的阅读课文“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就是一篇很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感恩节和圣诞节的由来、庆祝方式等,节日本身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圣诞节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更不陌生,但是圣诞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对于欧美国家人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所以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我们国家的节日,由此可以窥视出中美两国文化的异同,也能让学生们更加深刻了解到欧美国家人民如何庆祝节日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启发学生谈谈通过学习这两个节日,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庆祝节日方式上有何异同,西方国家的节日中是否涵盖了其他因素,如宗教因素等,这些是不是也能窥探出跨文化交际的端倪?通过这种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中外文化对比中加深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此外,在学习这类文章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拓展,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风俗,将各个国家的一些非常著名的节日列出来进行对比,如日本的盂兰盆节、西方国家的万圣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有关节日的内容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见闻,而且可以使他们了解到这些节日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复活节,教师可以扩展一些内容,除了介绍复活节彩蛋和小兔子这些表征之外,还应告诉学生们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之一,是庆祝基督耶稣的复活,是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复活节还象征着重生和希望。通过这些拓展性的介绍,可以讓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我们国家的传统佳节——春节为例,和国外节日对比,找出彼此的差异,启发他们进行讨论,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上述这些阅读材料,都能充分体现关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涵,选材生动有趣,文章长度适宜,并留有很多可以扩展的内容,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可以对英语语言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历史发展、人文景观等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通过文化的差异性比较,对本国文化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好地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3词汇里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如果听说部分和阅读部分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文化信息,那么词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则显得有些不太明朗,其实,词汇中的文化信息也是相当丰富和耐人寻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不可分割的词汇,也是反映文化发展变迁的有力证据。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单词拼写和发音上的区别,除了这些区别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英语也是和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如英語语言学中提及的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浜语,都是英语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结合的产物。再如现在席卷全球的中国功夫,在英语词汇里就有一个类似汉语发音的kongfu(功夫),又如北京的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让英语词汇里又多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单词fuwa(福娃),这些都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们找到这样的例子,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3.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跨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层面。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除了依靠教材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引进一些辅助工具,如PPT、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的使用等;在进行跨文化知识介绍的时候,应灵活安排一些任务,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章阅读,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英文网站,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看一些英文版的纪录片等,让学生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语言学校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应用于交流。所以,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显得尤为必要,并能为学生们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肖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M].课程教材研究所,2005.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校内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组织安排及好的学风教风营造出好的考试氛围,应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遵循严谨的校内考务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把控。作
摘 要: 本文概述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来源与命名规则、作用特点与特例,对近几年各省相关试题进行了归类分析与教学反思。  关键词: 限制酶 高考试题 归类分析  基因工程涉及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难度也较大,特别是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与限制酶相关的应用技巧,已经成为当今某些省高考选考及模拟试题命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下面概述了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限制酶的一些认识与
地理会考是八年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无论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是成功的保证,勤奋与技巧、苦学与巧学相结合,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制订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我市初中阶段地理统一使用的是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共四册。从教材的编辑上看,新课的授课任务要在八年级下学期才能完成,基本没有针对会考复习的时间。要擠出会考的复习时间,我们只能
摘 要: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就是针对体育产业的现状,以体育产业供给端为核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集中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体育产业的改革。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略在于减少体育产业的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借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实现体育产业动力机制的创新,最终目的是盘活整个体育产业,使其取得跨
摘 要: 文章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优化学生的练习内容,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重新定位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等,以期能够为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献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
摘 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在一、二级目标总体描述中明确指出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既有一定可行性,便于教师操作,又能发挥测评应有的功能,体现培养素质人才的与时俱进的口语测评方法。  关键词: 口语测评 传统方式 革新方式 与时俱进  英语口语测评的类型可分为形成性口语测评和终结性口语测评两大类。学生的口语成绩是形成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更新和改革,国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四有人才”,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任务中比重在不断加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开展时间久、教育内容复杂的长期性工作,是培养社会所需“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任重而道远,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改革要围绕“人本德育”进行改革,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现中
摘 要: 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学生打牢语文基础,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有重要作用。为了给学生传授更新颖、丰富的阅读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革新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年级阅读 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新颖教学内容、方法的探究创新,还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更加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育,我们面向的全体学生是由一个个有很大差异性的个体学生组成的。我校自2015年被确立为课改深化试点学校以来,成立了深化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课程實施与评价;教导处负责课改深化工作,定期对全体教职工及家长进行课程深化改革的解读、宣传,学校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紧扣课程建设特色,推进拓展性课程的规范开发  第一,宣传动员,明确任务。要求每位
摘 要: 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角度看,高职教育处于弥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目前来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的高职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却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这一现状的起因源于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合理认识,导致此方向的师资力量匮乏。作者通过对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内容等方面的探讨,对此种现状进行合理改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起到帮衬作用。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