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基 带着Passion走出去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s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以往的采访不一样,罗伟基先生是少数我能够直接用粤语采访的设计师,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翻译的累赘也没有速记员“嗒嗒嗒”的打字声,一切谈话如同熟悉的友人间展开。
  多年的法国生活,没有改变他身上那一份东方人内敛谦卑的气质,话语间不会有采访国外设计师的那种“欢声笑语”,但言语间却流露出东方人所缺少的气度与见解,或是温文尔雅,或是虚怀若谷。


  罗伟基是世界汽车设计师当中少数几位拥有话语权的华人设计师之一,对此他自己并不在意,但我可以从他的话语中肯定他对工作的热诚,他用港式的口语抛出“Passion”这个英语单词,告诉我他每天的工作都不会感到疲惫,因为他可以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同国籍的人群,能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多元化的元素都是让他大脑得到活跃的元素,同时,他坦言欧洲的环境也更适合创作,或者说中国的社会环境节奏太快了,那种紧凑的节奏感让他来不及对中国这么一个特殊的市场有深入的认知。他眼中的中国大陆市场发展确实是飞快的,但全球化的气息却不及香港,或者是中国市场的强势所影响,他以一个香港人的思维告诉我,大陆的市场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因为设计师的眼界不止于一个国家,而是全球的,就像他五年前到雷诺工作时为雷诺作出的改变一样,雷诺的设计不应该只局限于法国,也不止步于欧洲,而是全世界的,至于会否随着合资的深入,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车型,一切都是未知数。
  谈及到中国市场,他也为这个市场的蓬勃发展感到骄傲,而且发展的机会也是巨大的,他建议本土的设计师更应该走出去,这样中国品牌的设计才会获得成功。无论从开始谈及到香港的生活还是来到大陆的工作,他都一直提及要走出去的概念,他认为欧洲的设计平台暂时依然是领先的,哪怕中国市场有特殊的需要,提升自身的设计品味更显重要。他坦然在车展上并没有看到中国品牌太多本土化特色之处,所谓的icon并没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他不清楚如长安、长城的品牌,但就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产品显然缺乏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质,设计的平庸不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特别对于一些新的汽车品牌来说,稍微激进的设计或许更能引起大家的目光。显然,中国元素的设计在罗伟基先生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优势,或者离开中国时间太久,或者白小生活的社会背景差异又或者思维被欧化,但罗伟基先生的思维依然是国际化的,同时也是带着东方传统思维的,正如他五年前来到雷诺担任设计师一样,为雷诺带来了“Cycle of life”(人生阶段)的设计理解一样,典型的儒家思想融合到一个百年的欧洲品牌当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不言而喻。虽然罗伟基先生对我一直提及的中国市场元素总会有所回避,或者说中国市场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陌生的,或者说雷诺暂时也没有为中国专属设计的打算,但最重要的是我在罗伟基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份热诚,就是他口中所说的“Passion”。无论是对于母校香港理工大学还是面对恩师Peter Stevens(迈凯伦F1设计师),他都认为是人生中重要的基石,他那份感恩的态度能够轻易在面容上表现出来。我相信有朝一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会引起他的热情关注,到时也能够有机会看到他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
其他文献
PART 1  关键线索:压缩比  对“创驰蓝天”技术有所了解的朋友,也许都知道其发动机标榜拥有13:1的极高压缩比(国外版甚至高达14:1),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跑级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但为何它的升功率数据却只跟一般汽车的平均水平相当,而且甚至还能使用92号这样的低标号汽油?  实际上,创驰蓝天的13:1压缩比只是汽缸容积除以燃烧室容积的理论数据,但发动机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产生出这样高的压缩
期刊
在首次承办国际车展的上海“四叶草”展馆中,以往国内车展媒体日常见的“菜市场环境”大抵消停,让人更有空间亲近国际级车展的氛围,更能细细品读汽车行业的发展浪潮。拜此良好转变所赐,在两天的媒体日期间,我特意放慢了脚步(其实是展馆面积真的很大,不慢走脚很痛),把车厂、零部件展区都看个遍,发觉今年“智能化”这个主题似乎热得都要开锅了,远到未来的自动驾驶,近到目前的车联网、物联网、主动安全、人机交互……;聚焦
期刊
谁在为中国人设计汽车?我们遍寻那些影响中国汽车设计的“关键先生”,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思维方式、价值观,但他们都与中国相关,或“为中国设计”或“在中国设计”,又或在他们各自服务的品牌做着“关于中国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甚至全球汽车设计的方向。
期刊
“东方的历史非常悠久,要把其中的典故穷尽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我觉得东方文化确实比西方的历史悠久许多,东方的文化和艺术有相当的独特性。”他顺势拿起马克笔随手画一条线,跟我说:“看!这马克笔的笔迹没有任何变化,始终是一条线,但如果我用毛笔画一条线,就会出现有粗细的变化。”嗯!我补充说是书法,他不停地点头说:“这就是能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点。当然了,这只不过是显浅简单的例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
期刊
SKODA的“证”  老编们好!能否介绍一下SKODA斯柯达这个品牌的历史,听说SKODA斯柯达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也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那么,斯柯达当时在东欧时期都生产什么车,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们的汽车生活怎么样?请介绍一下,多谢!  斯柯达是全球寥寥几个汽车百年品牌之一,而与德、法这样的工业大国、强国相比,斯柯达却身处一个国土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千万左右的捷克,靠的正是坚忍不拔
期刊
石志杰此行来北京,是作为纳智捷纳5的上市嘉宾,对于我们主题与上市有些背离的专访要求,石志杰却欣然地应了下来,用他的话说:“谈到汽车设计与中国的话题,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把汽车设计放在中国的语境中讨论,有几个教父式的人物无法忽视,石志杰就是其中之一。重回台湾之前,他曾是通用泛亚汽车研发中心的元老级人物。通用汽车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的前几年,石志杰就已带领团队开始思考汽车设计的本土化融合,为通用奠
期刊
2013年,可以前卫了  采访之际,廉玉波很大方地让我们参观了比亚迪最机密的设计中心。但很可惜,我只能把这其中正在发想的创意乃至油土模型留在脑海里,而我所能带出设计中心外的,其实比有没有图像当真相来得更充实,因为它代表了一个自主品牌对汽车设计的全新定义。  廉玉波认为,虽然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但却不是汽车设计强国,因此造成国人对汽车的消费习惯、对汽车设计的审美观,一开始都是由外资车厂主导,后起品牌
期刊
已经不是第一次与何歌特老先生见面了,却是我跟他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我也庆幸他能够记得我的面孔。这位老先生已经来中国有四年半时间了,当初他放弃了在宝马集团功成身退的圆满,来到这个极具东方特色的土地,为观致带来低调内敛却大方得体的设计体系。  或许我真的难倒了翻译,或是何歌特老先生对中文的认知能力欠奉,当我抛出“大气”这个被日本设计师啃透的设计关键词时,他用脸上丰富的表情表达了他并没有听说。在他眼中的
期刊
当今有不少汽车品牌在宣传自己的车型时,都不免加入“中国元素”来吸引消费者,但有相当一部分车型,只是往车上添加一些中国符号,便宣称为“中国设计”。“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设计的?此外在标致车型进入中国前,在设计上是否会考虑到加入中国元素之类的设计?”我迫不及待地抛出了我的问题。  “从设计上我们要保持整个品牌各款车在各地都具备一致性,毕竟我们是法国的品牌,我们有与生俱来的特点,这也是我们的卖点,人家之
期刊
众所周知,曹敏是真正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位知名设计师,其可以说是具有全球的视野,但又具有纯粹的中式思维设计理念。因此我确信在这个专访中,定能找到关于中国式设计的相关答案。  相信不少读者也想了解关于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我第一个问题,就是请教曹敏怎么看待称为中国元素的设计,及如何理解中国设计和中国元素?  “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十几年了,也经常有机会和媒体的朋友去聊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