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SKODA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KODA的“证”
  老编们好!能否介绍一下SKODA斯柯达这个品牌的历史,听说SKODA斯柯达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也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那么,斯柯达当时在东欧时期都生产什么车,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们的汽车生活怎么样?请介绍一下,多谢!
  斯柯达是全球寥寥几个汽车百年品牌之一,而与德、法这样的工业大国、强国相比,斯柯达却身处一个国土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千万左右的捷克,靠的正是坚忍不拔、民族的自尊精神,创下了百年的辉煌。然而,百余年来,斯柯达随着国家的命运承载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它不仅见证了欧洲汽车的发展史,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当年身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时的故事。
  笔者实际前往了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不远的姆拉达·博莱斯拉夫,这里也是斯柯达生产厂和斯柯达博物馆之所在,通过展览,可以完整地了解斯柯达的品牌发展历史,包括SNODA的一些经典车型,而众多的历史性汽车用品展示,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捷克人民百年间的汽车生活故事。
  先简单介绍一下捷克。稍上年纪的人对捷克斯洛伐克都耳熟能详,十九世纪,捷克斯洛伐克一直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至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取得独立;二战后的四十年代后期,成为苏联影响下的社会主义国家;1989年,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成为联邦制国家;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2004年,捷克加入欧盟。
  


  始于1895年的L&K公司
  Skoda汽车的历史要回溯到120年之前。1894年,一个名叫Vaclav Klement的捷克年轻人,将他购买的质量不佳的自行车退还给了德国生产商,他附上一张纸条,说明车子的问题所在,不过,等来的却是生产厂家傲慢的回复“请用我们能看得懂的语言”。被激怒的Vaclav Klement最终决定与一个名叫VaclavLaurin的捷克人合作成立了一问自行车公司,公司以两人的姓氏首字母为名——“L&K”,他们所生产的自行车品牌就叫做“Slavia”(意思是“奴隶),为的是警醒大家时刻不忘“捷克人正在被统治”。公司稳定之后,1898年,开始生产当时最新流行的摩托车,也就是为自行车装上一台小型发动机。
  而真正开始生产汽车是1905年。L&K公司的第一部汽车叫做“A型车”,A型车迅速热销,之后,L&K陆续推出“B”、“C”等型号,1907年,公司开发出了8缸发动机,斯柯达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研发出8缸发动机的车厂之一。到二十年代,L&K发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厂家之一。
  L&K变身为SKODA
  1924,捷克的一间极具规模的大型军火公司Skoda Works合并了L&K公司,合并后的公司,生产汽车开始使用Skoda车标。这间“Skoda Works'’公司是由一个名叫Emil Skoda的工程师拥有的,也就是这位Skoda先生设计出了经典的飞箭标——一个由印第安人头饰演化而来的飞箭,据说,灵感来自家里那位勤劳肯干的印第安佣人。其实,原本的Skoda在合并L&K公司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汽车的生产,Skoda曾与一间名为Hispano Suiza的高级轿车生产公司合作,在1924年推出了一款Hispano Suiza H6,而HispanoSuiza可是当时响当当的豪华汽车品牌,据说HispanoSuiza的顶级型号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要昂贵。
  全新的Skoda Auto斯柯达汽车公司于1926年布拉格国际车展上展示了150型敞篷车;1929年,斯柯达推出了860大型豪华轿车;三十年代,公司陆续推出了很多新车系,包括Popular、Rapid、Superb等,年销量超过5000部。但好景不长,1939年二战开始,斯柯达停止了汽车的生产,转而生产军工产品,最终在1945年,斯柯达的生产工厂被联军完全炸毁。
  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战后,Skoda很快从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国有汽车厂的斯柯达在车型设计方面依然表现出色,其设计的车型甚至可以与同时期的欧洲车厂相媲美。Skoda不仅生产轿车,还同时生产敞篷车、客货车甚至高级运动车型,装备了6缸发动机的“Superb”成为了斯柯达旗下的高级轿车,主要供应给政府部门使用,同时,斯柯达还肩负着国家的一些生产任务,生产大型卡车及军用车辆。
  1959年,斯柯达推出了440、445、450车系,之后不久,这三个车系分别改名为Octavia、OctaviaSuper和Felicia。从五十年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到八十年代末期结束,实际上捷克斯洛伐克一直都在生产国民用车,也就是所谓的私家车,当然,是否该生产民用轿车成为了一个当时困扰斯柯达的难题,如何设计及生产都属于政治任务。其实,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数十年间,捷克斯洛伐克一直存在私家车的需求和市场,而且政府并没有禁止百姓的私车消费,人们的汽车生活也是比较多样化的,甚至汽车的广告更是大胆而前卫。
  同时期,斯柯达还向许多非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汽车,从1958年开始,Felicia开始出口到美国市场,由于质量不高等原因,Skoda最终未能打开北美市场。五、六十年代的斯柯达在技术研发方面表现出色,1952年,采用了全金属车身的斯柯达1200型成为当时引领时代的设计,提供极高的被动安全性;1964,斯柯达是欧洲首先设计出铸铝发动机的车厂。
  赛场扬威
  1908年,L&K公司以一部“F型”赛车参赛,并赢得了所有的比赛冠军,到后来的Skoda,斯柯达一直积极参与各种汽车赛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45年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国有汽车厂的斯柯达还保持着赛车的传统,1101型成为了斯柯达早期使用的赛车,1950年,斯柯达开始进军Le Mans勒芒24小时赛事,之后又参与了许多的国际赛事并成功地取得了一些好成绩;1968年,斯柯达甚至赢得东欧的F3赛事;而1975年推出的130RS运动版更成为了斯柯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30RS赢得了1977年的蒙特卡罗赛第一和第二名。斯柯达的赛车传统即使在社会主义国有化的数十年里也没有完全中断过。   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斯柯达与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生产的“VOS”这款车型。VOS中文译名为“政府特别用车”,车上的装甲重约4吨半,VOS是供政府高级官员使用的特别防弹车,一共只生产了107部,作为礼物,其中的一部VOS送到了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兄弟的中国供毛主席使用,目前这部车就放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展览。另外还有其它的车型也来到了中国,包括朱德使用的520型轿车。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斯柯达还出口了不少的706R0型到中国,一直在北京作为公共汽车使用,到了八、九十年代,Favorit和Forman开始进口到了中国,这几乎是中国首次接触两厢车和旅行版轿车;九十年代中期,在波兰组装的Felicia(弗雷西亚)大量进口到了中国,据斯柯达的资料介绍,1995年进口到中国的Felicia共有5267台,在中国售价约为1.5万美元,而且颇受中国市场的欢迎。不过,现在你已经很难再在中国的道路上见到这些老斯柯达轿车了。
  


  九十年代并入德国大众集团
  1991年,斯柯达被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收购,正式成为大众VW旗下品牌。使用VW大众的造车平台和新技术,斯柯达先后推出了全新的Octavia、Fabia及Superb等全新技术水准的车型系列,Skoda再次迎来了销售的春天。
  1999年,Skoda正式进军中国市场,首先进口到中国市场上的是第一代的Octavia(当时中文名为欧雅)及第一代的Superb(当时中文名为速派),其中速派2.8版售价高达45万元人民币,而2.0升豪华版的欧雅售价也要30万元。后来,Fabia法比亚也进口到了中国市场。2004年,Skoda最大的海外基地在深圳成立,其功能为整车配送及零配件供应、技术支援及培训等,同时,全新进口版1.8T速派售价也降低到了29.5万元。2007年,斯柯达在中国的合资车厂上海大众斯柯达正式开始国产。
  Q 听说美国的HARMAN哈曼音响公司开发出全新汽车降噪技术,而且好像非常先进,请详细介绍一下吧,谢谢!
  A 美国的HARMAN哈曼音响公司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展示了多项全新概念汽车隔音及音响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可谓令汽车的声音出现了革命性的进步,而且实实在在为车主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HARMAN在中国进行了正式的展示,在多项技术中,尤其以主动降噪以及车内乘客分区音响控制系统这两项新技术最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车内主动降噪”技术
  首先看看“传统”汽车降噪的两种方法:一是汽车厂家通过提升成本和技术,尽量把发动机、轮胎这些运动部件的噪音从源头降低,这是真正的降噪,不过成本和难度都较高;还有一种方案,就是隔音,使用更多的隔音材质,把车舱外的噪音隔绝在车舱之外,缺点是效果不明显且成本较高、增加车重,而且噪音众多,防不胜防。降噪加上隔音,成本相当不菲,所以,咱们普通家轿比起高级豪华轿车来说噪音还是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制造成本不同。
  所谓的主动降噪,并不是真正从噪音产生的源头降低噪音或阻隔噪音进入车舱内部,而是利用现有的音响系统,通过电脑程序,针对噪音而特别设计一组反向声波,来产生类似“对冲”的动作。首先,系统需要找出声音的频谱特性,并同时发出相位刚好相反的声音,这样就可以产生完全抵消的效果,最终在人耳听来,感觉上总体的噪音是减少了,环境更安静了,其实,声音并没有真的不见了,对声音探测仪器来说,实际上反而更比原来还要多出一组声音。
  民用领域已经有主动降噪技术的产品,现在,HARMAN还开发出了独创的RNC(Road NoiseCacellation)路面噪音消除技术,并已将其使用到量产车上。HARMAN与车厂合作,在车型开发之初就进行这套车内主动降噪的设计,并根据不同车型发动机的噪音特性、轮胎的噪音特性、风切声特性等,来设计主动降噪的电脑程序,在车子开上路之后,电脑系统时刻侦测噪音的情况,并通过车内的扬声器发出反向的声波,因而能不断地抵消车内的噪音,类似“中和”的效果,最终营造出了车舱内更为安静的环境。
  之所以说这项技术成功,是因为原本费时、费力的车辆降噪工程,现在通过音响技术就能实现,尤其对于中小型经济车型来说。而且该系统还能针对各种路况、车况的改变而随时应对,这当然是车厂最乐意看到的。目前,哈曼的这项技术已经在一些高级车款上开始使用了。
  单区音响控制
  汽车主动降噪技术,不仅能降低车内的噪音,还能再做更多的事情。例如能让同坐在一部车内的四名乘客各自听到不同的声音。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传统概念里,打开汽车音响之后,坐在车内四个座位的四名乘客,都会听到一样的声音,不管他们每个人是否都喜欢,甚至听到音响连接手机后播出的同一个电话通话声,不管是否令人尴尬,这是因为声音传播扩散的特性,在以前,即使使用定向传播技术,其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驾驭声音的指向。
  现在,HARMAN哈曼已经开发出了突破性的音响技术,这就是ISZ私密车内音响或称为ISZ(IndividualSound Zones)车内独立分区音响控制技术。ISZ将这原本是概念性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其开发理念就是将车内四名乘客划分成四个独立的区域,尽量令每个人听到自己需要的声音而同时又尽量互不干扰。在过去,这是难以想像的,而随着上面所说的主动降噪技术出现,现在,可以通过主动降噪技术,把不想听到的声音“消除”,只留下想听到的那一部分。奇迹出现了,每名乘客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声音专属区!
  在自己的声音专属区里,驾驶员能专心听导航的声音指令;副驾驶能好好地欣赏一段喜欢的音乐;后排的一名乘客正在专注地观看一部电影;而另外一名乘客正在与朋友通电话,大家互不干扰,就像呆在各自的房间一样,每个人都感觉到更舒适、更安全也更安心了。那么,哈曼的这套ISZ技术到底效果怎么样?在现场实地感受的确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一定要量化的话,大约能减低一半左右你不想接受的声音。
  未来之声
  现在,HARMAN汽车音响不仅代表了更棒的音质,还同时附加了更安全、更舒适的使用功能。对于车厂来说,也不必再在例如主机功率、扬声器数量、低音炮的功力等等硬件方面进行无休止的配备战;车厂还能更加自由地增强车子的性能及操控性,而同时不必再因为噪音而绑手束脚;甚至,即使是稍显单薄的小型车,以后也能做出媲美大型豪华轿车的整体声音水准。
  这么棒的音响是否能够在后市场购买加装?很抱歉,目前这项技术只能针对特定的车型进行源头开发设计,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做到“一装即用”。因此,后市场上是无法买到的。
其他文献
如今小型SUV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颜值颇高的雪佛兰创酷或许是不少年轻人的购车首选,但如果能够让它按照车主的意愿来改变,则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穿上圣诞衣  没有比开着一辆圣诞涂装的车子游车河更拉风的了,这辆外观设计满载圣诞主题的创酷,您看如何?  为了先看到改装效果,我们邀请了专业设计师先设计好效果图。最常见的元素是白色的雪和红色的圣诞老人衣服等,但如果将大大的圣诞老人直接移到车身上肯定会很落
期刊
2015年年初,柴静的《穹顶之下》一下子将雾霾的关注度引爆,然而此部纪录片仅仅只是起到聚焦作用而已。一年后的今天,中国多地依旧有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就像是一帖慢性毒药在持续折腾我们的呼吸系统。  面对雾霾,行走在路上的“柴可夫”们能怎么保护自己呢?这期“值得买”就为大家推荐几款车载空气净化器,来助力营造空气清新的驾驶环境。  1.汉森车载空气净化器  值得买说  目前市面上不少车载空气净化器在使用
期刊
1月9日,2015年“嘉实多杯”FIA F4 中国锦标赛收官战第一回合决赛在珠海国际赛车场举行,经过12圈的激烈角逐,最终,雄风车队吴若鹏夺得冠军,这也是他在此项赛事中的第一个冠军,ART车队刘凯夺得亚军,凯飞车队刘文龙夺得季军,这是这位00后小将第一次登上此项赛事的领奖台。  上站比赛第一回合,因刘凯与崔岳的赛车底盘高度不符合技术规范,赛会决定取消他们两人的成绩。受判罚影响,刘凯的积分由130变
期刊
四人会审  中国市场上的小型SUV,不是车厂理想化的结果,是在SUV持续热销的背景下,面对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基于AO级小车强行拉高底盘井重新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它拥有更年轻动感的形象,更高的视野及使用空间,更强的通过性能,吸引力肯定比普通小车更高。摒除“一卵双生”车型,市面上的小型SUV就是这5部,也分别代表欧美日韩5国汽车,想买车吗?听听我们的意见。  广汽本田缤智  价格带:12.88~18.
期刊
我得承认,在气盛的时候,我也曾把人别停,然后拉开车门举起拳头示威过。那时候还没有“路怒症”这个词,倘若因为被人开车别了两下就把人揪下车痛打一顿,在当年也会被舆论谴责至死的。  但每一个严守交通规则的驾驶者都知道,中国的马路根本就是一个惹人生气的战场,限速120km/h的高速公路上有人开着60km/h的车速将车队牢牢地压了两公里,或者是好好地排着队突然就被人压实线冲进来了,在城市快速路跟着车流挪动的
期刊
最近北京两台超跑在隧道飙车发生事故,导致有关当局严打改装车,让广大改装车迷有躺着中枪的感觉。当然,改装不等于飙车,飚车的也不一定用改装车,但也不能否认部分改装车确实有扰民和危险的驾驶行为,而某些改装也确实是违反了法规,当局依法查处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不反对改装,年轻的时候也非常热爱改装,深知道改装对爱车人的吸引力,但也明白到车迷们要求当局放宽有关改装的限制是很不现实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政府会开
期刊
PART 1  关键线索:压缩比  对“创驰蓝天”技术有所了解的朋友,也许都知道其发动机标榜拥有13:1的极高压缩比(国外版甚至高达14:1),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跑级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但为何它的升功率数据却只跟一般汽车的平均水平相当,而且甚至还能使用92号这样的低标号汽油?  实际上,创驰蓝天的13:1压缩比只是汽缸容积除以燃烧室容积的理论数据,但发动机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产生出这样高的压缩
期刊
在首次承办国际车展的上海“四叶草”展馆中,以往国内车展媒体日常见的“菜市场环境”大抵消停,让人更有空间亲近国际级车展的氛围,更能细细品读汽车行业的发展浪潮。拜此良好转变所赐,在两天的媒体日期间,我特意放慢了脚步(其实是展馆面积真的很大,不慢走脚很痛),把车厂、零部件展区都看个遍,发觉今年“智能化”这个主题似乎热得都要开锅了,远到未来的自动驾驶,近到目前的车联网、物联网、主动安全、人机交互……;聚焦
期刊
谁在为中国人设计汽车?我们遍寻那些影响中国汽车设计的“关键先生”,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思维方式、价值观,但他们都与中国相关,或“为中国设计”或“在中国设计”,又或在他们各自服务的品牌做着“关于中国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甚至全球汽车设计的方向。
期刊
“东方的历史非常悠久,要把其中的典故穷尽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我觉得东方文化确实比西方的历史悠久许多,东方的文化和艺术有相当的独特性。”他顺势拿起马克笔随手画一条线,跟我说:“看!这马克笔的笔迹没有任何变化,始终是一条线,但如果我用毛笔画一条线,就会出现有粗细的变化。”嗯!我补充说是书法,他不停地点头说:“这就是能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点。当然了,这只不过是显浅简单的例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