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探究新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和中职院校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意义”为依据,首先分析了生产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工匠精神是内涵发展的必要需求、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需求;其次从注重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深度结合、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结合这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其目的在于增强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形式,体现工匠精神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72-02
   因为央视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以及两会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注重“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在社会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这一精神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加之中国制造2025提倡“工匠精神”的引领,从而受到不同行业的一致认同和关注。“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还是一种态度,重点体现人们工作的职业素养,此精神的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院校要有效承担起为企业和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的职责,因为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中职院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层次相对薄弱,因此从中职院校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为促进社会发展,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引入院校内,从而不断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工匠精神”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的出现之所以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是因为现实社会的需求,此精神需要将社会发展新理念引入其中,确立崇尚劳动精神必要需求,“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提倡劳动精神的实践内容。相关人员认为此精神包含了乐业、敬业和专注等不同方面的知识,从根本上分析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内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爱岗敬业是人们工作中职业道德精神的内在表现,是我国从传统时期直到现在仍提倡的敬业美德、思想专一和行为负责精神等。爱岗敬业属于一种工作具体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主动奉献,要体现出一种勤奋、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我努力将工作做好,一旦在实际工作中缺少此种精神,人们将会马虎大意、敷衍偷懒,从而使得各项工作以失败告终。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工作能力,还是一种素养。持之以恒就是面对任何工作都要耐住寂寞、稳住心神,不能将急功近利作为工作内涵,在实际工作中靠一点点积累和努力实现质的跨越。追求卓越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创新,通过努力和创新打开全新局面。追求卓越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展现钻研创新精神,从而可以实现工作的突破。
   二、中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意义
   “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形成需要前期不断努力、后期实践形成。前期学习在于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后期实践是指在企业中不断实践,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场所,所以中职院校要自觉承担起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责任。
   (一)生产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
   当前制造经济成本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不断萎缩,从而导致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这是中国制造所要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制造水平、能力和工艺低于发达国家,需要借助低端、低质量生产产品暂时获得经济利益,无法维持长久发展。所以,我国不断加大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不断提升我国制造行业生产水平,增強制造产品质量,从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
   (二)“工匠精神”是内涵发展的必要需求
   多年来因为生源波动以及地区竞争逐渐加重,所以将内涵作为基础,进一步体现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是中职院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差异性较大。首先是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阶段、经济迅速转型时期,从而使得企业不仅仅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为人处世道德。其次,现在中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工作,忽视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也就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狭隘、职业素养不佳,从而失去企业信任,学生就业面缩小。因此新时期将“工匠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加大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精神,是现在中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重点。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中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三)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工匠精神”的回归,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工作中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和追捧,在后续职业工作中,工作人员“工匠精神”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多企业认可,真正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不足,重点表现在职业素养掌握不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缺失,工作不认真,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缺失。“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很好地弥补各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中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主要载体,加大职业教育力度的转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备一定价值。
   三、中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途径
   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遵从职业教育内在基本规律,为学生创造便于培养“工匠精神”的教学环境,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将各项培育工作引入各个专业实践工作中。    (一)注重“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深度结合
   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长时间创造和积累形成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代表着一个学校特色的风格以及工作精神,也是学校内在的灵魂和精神。强化“工匠精神”需要学校在实际教育中将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文化建设中,确保学生能够形成爱岗敬业、刻苦踏实的工作作风,在一次次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形成职业价值思想。为有效创建“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摒除完全追求利益的不良之风,在校规制作期间要严谨细致,懂得创新,从学校实际发展出发,教师要做好自身工作,勇于追求、积极奉献,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期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确立职业道德思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校园文化结合过程中,要注重校园和企业文化对接,确保学生在此期间接受更好的文化熏陶,真正领悟文化价值,将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全部引入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传统文化精神和“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代表性的教育专题内容。积极引领学生观看视频和影片,学习相关职业思想和道德,崇尚劳动意识,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结合
   借助思政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是有效塑造“工匠精神”的主要方式,现在中职思政教育重点集中在引领学生通过学习确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不过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式比较少。学生入校就接受思政教育,在学生未了解接受“工匠精神”前期,教师借助思政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确立职业道德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规则意识,为防止教育流于表层形式,需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平常内容做起,结合具体事例开展教育,结合学科教育特征、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等,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肯定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工匠精神”素养,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三)“工匠精神”和专业教学的深度结合
   培育“工匠精神”无法脱离专业教学模式,需要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改进和分析,提出人才培育模式,选择适合的对策和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将各种职业道德教育引入专业课程中,确立全新教育目标,制订详细教育计划,将其和专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应注重专业知识讲授,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为人处世,学会做人,增强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要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时转变育人教育观,使得教育可以回归到基本轨道上,以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主,培养出更多全能型技术人才。所以中职院校在教育期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的过程,需要国家、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不能一味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应摒除浮躁意识,精心探寻和挖掘,积极研究和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为社会培育更多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中职院校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唐好.“工匠精神”助力下的新时期中职院校美育内涵:审美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J].青年与社会(下),2018(12):59-60.
   [2]陆璟.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认同: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3):112-116.
   [3]何琦.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9.
   [4]王荔.中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
   [5]王华,钱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J].林区教学,2018(7):557-566.
   [6]熊云惠.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
  编辑 原琳娜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控机床整个的加工过程是相对复杂的,并且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点。目前的数控机床传统生产工艺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在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对数控机床运动误差的分析,探讨智能补偿方法是该行业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主要分析数控机床常见的运动误差和智能化的补偿方法,目的是在全面了解數控机床生产工艺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使得数控机床加工更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关 键 词]
[摘 要] 随着普通话在全国推广普及的深入,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向高标准靠拢。中职教师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素质发展、个人职业生涯都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 键 词] 普通话;中职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64-
[摘 要] 教育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职护理教育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步骤和意义出发,阐述了这一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教学实践成果,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护理教育;行动导向理念;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56-02   行动导向教学,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种各样大型酒店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人们旅行、出差等居住需求,同样也是人们生活富足的表现。为了能够强化酒店服务管理,各大中职院校成立了酒店专业,以培养酒店需要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人才。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教学模式纷至沓来,微课教学就是其中比较新颖的一种,所以酒店专业的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之间就不可避免会产
[摘 要] 以往大多数教师都是使用几何画板在课堂上进行图像的绘制,而几何画板有很多的缺陷,比如在制作3D立体制图和计算方程不等式方面。GeoGebra软件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几何画板的不足,GeoGebra拥有十分完善的指令输入功能,以及各种视图窗口,可以作为数学课堂设计的有效工具在一线教师中推广使用。从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对GeoGebra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将软件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切实提升中职班主任的法治素养势在必行.国家顶层设计尚不完善,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班主任自身的局限等内外部因素造成班主任法治水平不能满
[摘 要] 當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促使我国教育信息化不断升级,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教育信息化2.0加快提升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分析教育信息化生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优化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新模式。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2.0;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介绍了开发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及软、硬件结构。通过与模拟交流伺服系统的比较,说明了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可编程能力强、系统稳定性好、系统性能提高等特点
教师现场学习力是影响培训效率的关键因素.针对当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偏差,分析了教师学习力不容乐观的因子,对指向提升现场学习力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了重新构建.
本文介绍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网络计划编制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计划编制的方法与步骤。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eatures that a small computer network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