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創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堂氛围的建设到课堂教学的处理、从课内学习到课外活动、从创新意识的唤醒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探索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没有创新思维的积极形成。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优势,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创新思维的土壤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堂氛围是严肃的、呆板的,学生谨言慎行,那么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在沉闷的课堂中。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无顾忌,学生和谐共处,积极地相互交流沟通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师生之间地位上是平等的,感情上是融洽的,更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开展。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课堂中充满了交流和竞争,充满了沟通和合作,充满了赏识和肯定。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新意识就萌发在这种思考和展示中。可以说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鼓励学生质疑,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起步,在发现问题中逐步解决问题,这是创新的一个基本过程,可以说善于提出问题的人,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这种探索精神,千万不要觉得学生这是没事找事,那样往往挫伤了孩子的探索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甚至有批判的勇气,老师要对学生的质疑、批判有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从老师的引导到学生独立质疑能力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一个过程。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有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后一个没加引号,为什么? 再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课文第二段提到“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为什么这么啰嗦地写时间的钟声?这些质疑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可以鼓励学生从文章主题质疑,从文章内容上质疑,也可以从文章语言上质疑,质疑的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觉醒的过程。
  三、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是很多老师喜欢标准化的答案,在讲解问题时,也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改正,其实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太多的统一化、标准化,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独立感受的自由,在实质上就是牺牲了个性、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特别是语文教学,可以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语言的表述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语文又不像数学答案那样固定和唯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此老师要打破标准化的壁垒,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只要言之成理就行,鼓励学生善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突破传统的观念,形成自己的见解。淡化教材的权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例如学习了《田忌赛马》一课,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摆设,田忌之所以赢得比赛,只是比赛的规则不严密,钻了空子。这种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个性思维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我们要让学生思维开阔起来,不要把他们限定在呆板的思维框架内。
  四、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我们要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语文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教材延伸到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多方面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课前预习阶段
  在学习课外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搜索和课文相关的知识,比如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历史典故等等。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够超脱文章本身的内容,提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前,学生对鲁迅进行了充分地了解,了解到他弃医从文的爱国热忱,了解到他不畏强权的斗士精神,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鲁迅逝世后的那种举国悲哀的氛围。
  (二)课外活动阶段
  学生对课外活动情有独钟,因此我们可以把语文的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例如举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学生的听、说、思、辨的能力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和展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创新能力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养成的,这需要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利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契机,唤醒学生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5).
  [2]王东凤.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8).
  [3]赵丽丽.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4]陈彩韵.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0(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通过实验筛选聚丙烯基础树脂及其配方,研究了聚烯烃弹性体(POE)用量和加工工艺对聚丙烯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用量的增加,聚丙烯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显著提高。
【摘要】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塑造,本研究提出了实现该教学思想的若干方法,包括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挫折教育;利用教材让学生感受思想美;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思想健康,才能举止适度。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思想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高中語文课教学中实现以上方面,就能够使课堂重现生机,也会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塑造;学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
本文针对玉门炼厂目前原油加工损失的现状来究其原因,探讨原油加工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达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摘要】如今的经济社会,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金钱至上,导致社会人文精神缺失。我们应该利用人文精神要素丰富的语文课文,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语文教育界开始关注“人文说”,注重在语文教育中灌注人文精神,体现生命意识。但在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在人们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先、一切向钱看的今天,
本文根据混凝土的损伤本构理论,结合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性能试验,在一定的假设下,导出了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损伤本构方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摘要】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之以习”和“教之以勤”的教学相长,使学生收到终身受益的效果,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823.5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头痛和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讨论这个问题。  《诗经》第一篇就是“学而”, 开宗明义
本文用变分原理导出了渠道均匀流流量一定时,其总能耗和断面单位势能均为最小,或总能耗一定时,通过流量最大,并据此推导出单式断面综合阻力计算公式.对目前常用的几个公式作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机智应对意外,捕捉意外资源,精彩生成;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生活,为课堂注入“活水”,調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机智;灵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十分必要,我们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美感。在身心的愉悦满足中不断净化心灵,产生一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欲望,在赏心悦目中,增强求知的乐趣,奋进的力量,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