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mengxi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三声叫卖。
  第一声是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午后已深,阳台敞开着,微风带来一股苦涩、坚硬而尖锐的香气,几乎让人鼻子发痒。有人路过:穿着飘逸浅色衣服的女人;男人,有的穿著黑色闪光棉布或者淡黄色丝麻西装,有的穿着褪色的粗斜纹布短上衣,怀里抱着空午餐篮,下班回家。就在这时,几条街之外,扬起“康乃馨!康乃馨!”的喊叫,声音稍显嘶哑,应和着叫卖的声音,那种尖锐的香气,打开阳台时微风带来的苦涩、坚硬的香气,与康乃馨的花香相认相融。原来它早已在空气里松绑,无名地飘浮,浸透整个下午,直到那声叫卖暴露它,给它声音与动静,深深钉进胸膛,像被猛击一拳,留下时间都无法抹去的瘢痕。
  第二声在夏天的正午时分。院子上方撑开遮阳篷,把整个房子笼在阴影里。冲街的大门虚掩着,几乎不让光的回声渗进门厅。绿叶织成的桂冠下,昏睡的泉眼水声潺潺。周遭的困倦里,藤条秋千上摇晃着夏日正午愉悦的慵懒。一切都轻盈,飘浮;世界像一个肥皂泡,易碎,多彩,不真实地转动着。突然,从门后洒满阳光的街上传来方言浓郁的喊叫,像享受的嗔怨:“银汉鱼!”我们如同在半夜迷糊地醒来,意识的清醒程度只够让我们感觉到周遭的安宁与静谧.然后又沉沉睡去。那声叫卖里有一种微妙的光芒,绯红色镀金的光,仿佛一道闪电劈过水族箱的昏暗,在皮肤上游走,令人毫无防备地颤抖。世界,在停滞一瞬间后,继续温柔地转动,转动。
  第三声在秋天的傍晚。点灯人已经路过,肩膀上扛着长长的铁钩,尖头一端跳动着灵魂一样蓝色的小火苗,一盏一盏点燃街灯。煤气青紫的光线照得最初几场秋雨打湿的石头闪闪发亮。这里的一个阳台,那里的一扇门,对面人行道沿途开始慢慢亮起来,窄街里尤为靠近。接着,可以听见百叶窗被拉上,遮光板被收起。阳台的帘布背后,额头顶着玻璃的冰凉,某一刻孩子望向街道,等待着。这时传来老商贩的声音,一声沙哑的叫卖填满整个傍晚:“新鲜薰衣草!”每个元音都闭合得像雕鹗的嘶鸣。与其说是看见他,不如说是猜到他来了,一条腿拖在后面,压低的帽檐盖在头上像一块布,藏住他阴沉而风暴密布的脸,肩上挂着装薰衣草的麻袋,要去合上年岁与生命的轮回。
  第一声叫卖是声音,纯粹的声音;第二声是歌谣,是旋律;第三声是记忆,是回响,而声音和旋律都已经消失。
其他文献
上了年纪,因而比年轻时轻松惬意。这样的事找一找,出乎意料居然还有许多。比如“变得不易受伤了”。哪怕被人家说了难听的话,受到难堪的对待,像年轻时那样心被深深刺痛、甚至夜里睡不着觉的情况也变少了。心想“哎呀,没办法”,大白天便呼呼大睡。呃,大白天便呼呼大睡的,大概也只有我了吧。  我觉得这可能是习以为常的缘故。人生路上走得久了,被人家说上两句难听话、受到些难堪的对待,这样的经历越积越多,便成了家常便饭
期刊
那一年,长时间状态不佳,怀疑生活哪里出了问题,便去远方散心,第一站是去浙江师大,看望老同学马教授,睿智如他,或许能帮我找到“解药”。  在金华相聚一天,除了把酒叙旧,还游了被李清照写进词里的双溪(婺江),但要走了,也没得到想要的“解药”,反而多了一份离别的感伤。  翌日计划去黄山,已定了上午十点的高铁。这个点的票,可以睡个懒觉,然后直接去车站,就不想再麻烦他了。正欲動身,却接到电话,他说正骑电动车
期刊
旅游的“游”字,含义很多。我最喜欢的是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的那个意思,说它是“模拟一人立于旌旗之下”;也很喜欢它的另外一个转义——在水流中。  旅游用了这个“游”字,我以为,指的是在行动过程中,人像在水中一样游走,轻灵而时遇阻力,并克服阻力前行。如果做广义拓展,那么,人生也是一场旅行。在各种旅行中,我们结识陌生的人物和风景,增长才干和勇气。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成长。  我已年近70岁,走过了80多个国
期刊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战场是家庭,认识到这一点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就领先了一步,同时也更早体会到了压力。  尤其是,当家长的学识跟不上孩子的功课时,家长会恐慌: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是我做不到。孩子的学业一直在进步,家长总有一天会无法辅导孩子,这是必然的。  其实家长没必要恐慌,影響孩子的,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求知欲。能传递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求知欲是无限的。一个人哪怕了解再多知识,也可以
期刊
结束了第一场签售,回到家稍做休息。见朋友,做午餐,整理书桌。然后就要开始下一场签售。  给窗外的无花果树修剪树枝时,我把剪下的冗枝拿回来。树叶会散发淡淡的无花果味道,空气里都是果实浅绿色的香气。这气息和熟透的无花果一样甜一样软。  朋友说晾干的无花果叶可以用来炖排骨汤,我就把树枝放到通风的地方。下一次签售会回来,就可以喝到美味的无花果味道的汤。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给自己做咖啡。在咖啡的香气里熨
期刊
法国的拉布吕耶尔一生只写了一本书,即出版于1688年的《品格论》。这本书出版了多次,每次再版,作者都要完善和修订,至他去世前,已由薄薄一册变为折合汉字40多万字的大书。无论是伏尔泰还是夏多布里昂,都对这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伏尔泰认为它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会被遗忘”;夏多布里昂认为他“是路易十四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没有一个人的文笔能够比他更加丰富多彩”。  拉布吕耶尔只活了短短的51年
期刊
我愿陪坐在身边,  唱歌催人入眠。  我愿哼唱著摇你入睡,  睡去醒来都在你跟前。  我愿做屋内唯一  了解寒夜的人。  我愿梦里梦外  谛听你,谛听世界,谛听森林。
期刊
择一事,终一生。一个人能找到终身奋斗的目标,是幸福的。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初,那些大多从城市来到大漠的青年画家、学者,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恶劣的沙尘天气、缺水缺电缺生活必需品,极端贫瘠的物质条件,似乎在考验他们的忍受极限,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洗澡简直太奢侈,就连报纸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也已成“历史”……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无疑很苦,可是在他们眼里,对大漠深处的数十年并不感到煎熬,而是甘之如饴
期刊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干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越的条件。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
期刊
我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很快随着我重返工作岗位而消散。我仍然用着去年的日历,无论撕掉哪页,以前标注的预产期都会赫然映入眼帘,痛失的孩子和腹部的伤疤如潮水般席卷我的回忆。只要一走进医院,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参观一座纪念馆。正是这个我日夜工作的地方,见证了我不小心失去的一切。在自己曾居住的病房查房时,我总是惊异于这里从外面与从里面看起来如此不同。我在候诊室里与患者家属们沟通,当初我的家人也是在这里焦急地等待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