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是最有效的教育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战场是家庭,认识到这一点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就领先了一步,同时也更早体会到了压力。
  尤其是,当家长的学识跟不上孩子的功课时,家长会恐慌: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是我做不到。孩子的学业一直在进步,家长总有一天会无法辅导孩子,这是必然的。
  其实家长没必要恐慌,影響孩子的,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求知欲。能传递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求知欲是无限的。一个人哪怕了解再多知识,也可以说是无知。知识总在不停地迭代,你如果没有求知欲,很快就会坠入无知的深谷。
  求知欲如何传承呢?
  一个孩子放学回家,如果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看书,他就很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家庭氛围而爱上阅读、善于求知。久居兰室,身有幽香。真正的传承不是刻意为之,耳濡目染而已。
  耳濡目染是最有效的教育,因为它能体现你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很高,一个眼神或一个细微的动作,瞬间就可以传递很多信息,这也是家人之间朝夕相处的默契。所以,家长内在的优秀品质,孩子总能感受得到。
  知道这一点后,只要你真的有求知欲,就一定能传承给孩子。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更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无知。如果假装无所不知,这点虚荣与自大,孩子感觉得到,也能默默学会。
  我的岳父之前只读过几年小学,但他的求知欲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后来他在单位写材料,参加了自考、读完大专。退休后,又钻研市场开始创业。他学习使用电脑时,遇到不懂的地方经常打电话问我。妻子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她受惠于父亲对知识的热爱,所以从小求知欲强,在学习方面很自律。
  作为父母,起点低没关系,成为一个求知者是最重要的。求知者的求知欲是无止境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求知,这是学习的基本体现,一是温故知新,二是以新带学,让孩子带领自己进入新领域、学习新知识,同时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与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清朝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术道德观。清朝中前期的主流学派乾嘉学派,比较注重学术的原创性与学术发明权,将引用别人学术成果不加说明乃至剽窃等行为,视为不道德。而乾嘉学派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是强化这个学术道德观念的外在机制。清中叶之后学术道德则有所转变,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注重义理的学者,则视学术为公器,学术的目的在于“明道”,只要是为了“明道”,而非为了私利,即使引用他人著述而不注明,
期刊
前不久,我有幸认识了德国弗莱堡马戏团的“空中飞人”罗德利。交谈的时候,我问他:“表演有没有风险?”  他回答说:“有。”  “但是,”我问,“我注意到你在表演的时候轻松自如,难道你不怕吗?”  他解释说:“作为一名‘飞人’,我必须完全信任我的‘接手’。 观众们可能会觉得‘飞人’很了不起,其实真正了不起的是我的‘接手’。他们必须在我从远处飞过来的时候,手准确地到达位置并把我接住。”  “那么,你們是
期刊
爱情,人性的无数可能中的一小种可能。爱大,情仅是爱的一部分。  爱情本是个失传的命题,其原本是一大学问,一大天才;得此学问者多半不具此天才,具有此天才者更鲜有得此学问的。  我以为《简爱》还是好。一是情操崇高,二是适合年轻人读,是爱情好的教科书。年轻时不爱看此书,当时感情上不懂《简爱》,是个大老粗。  如今提倡诸位读读《少年维特之烦恼》《简爱》《茶花女》《冰岛渔夫》这几部爱情小说,如果看不懂,不爱
期刊
大概在二十二三岁时的某天晚上,我怎么都睡不着,“妈妈会死去”的念头又一次钻进了我的脑海。这一次,我决定不再逃避。我允许自己想象妈妈离开后可能发生的一切,深切地体会得知她死讯的那一刻的痛苦感受。  随着思绪飘飞,我想得越来越深远:我想象妈妈离世后,地球会继续转动,而独自留在这个世界的我,却失去了方向,脚下的路一点一点崩塌。  如果妈妈不在了,谁来听我倾吐工作中的烦心事,哪怕只是5分钟?谁又会一次又一
期刊
“满足的人生”或许是人类的理想蓝图之一吧?没有任何遗憾,总是心满意足,如果能保持着这样的心情过上一辈子,这不就是幸福吗?可是实际上真的存在这样的生活吗?或者说怎样才能得到它呢?  想到这里,我便试图到民间传说中一探究竟,看看是否有差不多的素材。正因为民间传说是经过人们长时间口口相传留存下来的,所以即便乍一看荒诞不经,其实里面却包含着了不起的“民众智慧”。如果读得足够多,自然能发现优秀的故事。伊塔洛
期刊
环游世界,并在那些美丽的地方一一取景拍照,大概是藏于许多人心底的浪漫梦想。甚至有一个热爱旅行的朋友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对她而言,出去玩最大的意义就是拍照。  出行之前,老早就筹备好要带哪些衣服和配饰,根据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当日造型,认真研究如何摆pose,保存很多美图到手机里当拍照灵感;游玩的过程当中,最雀跃的时刻便是找到一处绝佳取景地,同行的丈夫端起相机,自己当模特,有其他游客时有些羞涩,无人时则放
期刊
目前,国外的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科学家们基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着。近日,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和史密森尼博物馆保护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尝试了一种更好的方法,用来测试哪种材质面料的口罩更适合减缓新冠病毒传播。目前,他们的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  实验测得潮湿棉口罩  过滤性能提升33%  首先,研究小组准备
期刊
上了年纪,因而比年轻时轻松惬意。这样的事找一找,出乎意料居然还有许多。比如“变得不易受伤了”。哪怕被人家说了难听的话,受到难堪的对待,像年轻时那样心被深深刺痛、甚至夜里睡不着觉的情况也变少了。心想“哎呀,没办法”,大白天便呼呼大睡。呃,大白天便呼呼大睡的,大概也只有我了吧。  我觉得这可能是习以为常的缘故。人生路上走得久了,被人家说上两句难听话、受到些难堪的对待,这样的经历越积越多,便成了家常便饭
期刊
那一年,长时间状态不佳,怀疑生活哪里出了问题,便去远方散心,第一站是去浙江师大,看望老同学马教授,睿智如他,或许能帮我找到“解药”。  在金华相聚一天,除了把酒叙旧,还游了被李清照写进词里的双溪(婺江),但要走了,也没得到想要的“解药”,反而多了一份离别的感伤。  翌日计划去黄山,已定了上午十点的高铁。这个点的票,可以睡个懒觉,然后直接去车站,就不想再麻烦他了。正欲動身,却接到电话,他说正骑电动车
期刊
旅游的“游”字,含义很多。我最喜欢的是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的那个意思,说它是“模拟一人立于旌旗之下”;也很喜欢它的另外一个转义——在水流中。  旅游用了这个“游”字,我以为,指的是在行动过程中,人像在水中一样游走,轻灵而时遇阻力,并克服阻力前行。如果做广义拓展,那么,人生也是一场旅行。在各种旅行中,我们结识陌生的人物和风景,增长才干和勇气。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成长。  我已年近70岁,走过了80多个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