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鸣油画艺术风格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自鸣是一位在云南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作为发展云南油画留洋归来的先驱,五十多年来刘自鸣恪守心中对艺术的一片真诚之情,在云南油画发展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不求名利,追求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视艺术为生命,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刘自鸣开辟了稚拙画风,为云南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稚拙;清新;朴素单纯
  一、刘自鸣简介
  刘自鸣出生于云南昆明,11岁时她的母亲非常因患脑膜炎而双耳失聪,这个不幸却使她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与艺术接下了深厚的缘分。她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幼年教育,不愿刘自鸣因耳聋就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于是请来美术老师培养她的绘画兴趣,使她走上了艺术之路。1946年,刘自鸣在姐姐刘自强的陪同下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先后跟随艾中信、李瑞年、叶浅予、蒋兆和等人学习绘画。1949年春天,刘自鸣离开云南到法国留学,初到巴黎,她在大茅舍画院学习油画,师从布拉叶先生。不久就结识了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熊秉明先生和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先生。1952年秋天,刘自鸣通过石膏素描、人体素描、油画、建筑、黏土雕塑等几项考试而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刘自鸣在巴黎这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一种常人无法感受到的“境界”——在具象绘画中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其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朴素而又单纯深深的打动观众。刘自鸣是一位在云南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作为发展云南油画留洋归来的先驱,五十多年来刘自鸣恪守心中对艺术的一片真诚之情,在云南油画发展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不求名利,追求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视艺术为生命,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刘自鸣开辟了稚拙画风,为云南乃至中國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刘自鸣油画艺术的早期风格,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50年——1960年,也就是刘自鸣留学期间到刚回北京工作的时间,这一阶段刘自鸣的绘画作品可以用“简单朴素”来概括,究其原因就有两个,一是导师的教诲,二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侵染。刘自鸣早期的作品和选材上都体现出了朴素之美,画作不雕琢修饰,不矫情做作,不张扬卖弄,不因循守旧,也不固步自封。朴素单纯在这一时期刘自鸣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而且是自然的表露出来,这既是画面形式的追求也是画家最纯粹内质的表露。虽然这个时期刘自鸣的绘画是属于探索学习时期,但是已经奠定了她后期绘画稚拙风格的基础,因为此时她已经锁定了适合自己天性的方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当时她导师的教诲是密切相关的,导师的教诲也是刘自鸣朴素单纯画风的重要因素之一。刘自鸣在自序中这样写道:“布拉耶先生是我在大茅舍画院的老师,也是在法国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布拉耶先生每周四来一次大茅舍画院,在每个学生的画家前他都会停下来看。有些人不愿意教授改画,他们或者已是画家,或者是很自负的学生。至于我,我很愿意教授改画,这是教授和我交流的途径;画室里学生众多,我又听不见,难道教授用笔把他的画写给我,那相当费时间,而教授一在画上动笔改,我便马上明白了,这胜过千言万语。当然,布拉耶先生也会和我说话,比如我的画箱里什么颜色都有,他说用不着那么多颜色,几个主要的颜色就够了,把多余的颜色去掉。这形成了我朴素单纯的调色板,自从布在拉耶先生教导下开始学油画,到90年代都如此。又如我的画笔有时弄的很脏,我的画面也因此不清楚,布拉耶先生就说我应该用肥皂把笔洗干净。他还说画画应该自然地画,不要矫揉造作,不要求奇,最单纯最坦率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他的教导无疑适合我的天性。”刘自鸣朴素单纯画风的另一个原因应该归结于她在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绘画的侵染,并且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在刘自鸣被采访中的回忆:在法国学习时,每逢周末她就去卢浮宫美术馆、印象派美术馆、现代美术馆、东方美术馆和私人画廊。著名画家姚中华在其文《小小的黑屋,刘自鸣和她的艺术》中分析说:“在巴黎和欧洲,她深入地研究了古典和现代的艺术,她崇拜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等大师,但她却从来没有相过要模仿他们,她觉得似乎时代和感情相距太远了。她倾心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艺术家们。她爱塞尚和布拉克的深沉,梵高的激情与愁苦,亨利·卢梭的稚拙天真,郁特里罗的忧郁,马尔凯的单纯洗练,博纳尔的生活情趣。虽然刘自鸣的画并不像谁,但这些艺术家给予她内在感染却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我觉得郁特里罗和马尔凯的艺术中某些要素,给予她有力的影响。”我们将刘自鸣的《冬天的早晨》和郁特里罗《巴黎街景》做一个比较,显然刘自鸣的画也注重灰色的组成和微妙、和谐的变化,她在轮廓的处理上也会价黑和棕色加强对比。也采用细腻、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精致讲究的具有表现力线条。同时繁华的都市在她的笔下也没有喧闹和浮躁,同样有宁静清新的面容。同时,我们在来看看刘自鸣的作品《坐在椅子上的人体》和马凯尔的作品《马蒂斯在芒干的画室作画》,经过比较,刘自鸣也如同马凯尔喜欢用结实的笔法、强有力的笔触线条表现对象,并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来塑造形体,追求简洁、平衡、结实、稳定的画面风格。刘自鸣早期的风格与她在法国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刘自鸣油画艺术的中期风格特点,自1961年到文革开始,短短五六年时间,刘自鸣的画有了很多新颖的面貌、风格清新自然。这段时间是画家生命中最阳光明媚的一段时光,回到家乡,母亲、爱人的呵护,给她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用清新、恬静来形容刘自鸣六十年代的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当我们欣赏到刘自鸣这一时期的作品时,顿时有一股清新自然、浑朴平淡的气息扑面而来,作品中充满了生机。例如作品《大紫袍茶花》,明度很低的深红色花朵让她画得那么丰富、生动、充满生机,仿佛画面充满了清香。构图、空间、光线、色彩一切关系都显得深思熟虑,格调高雅、质朴。作品中展现出一种平静中的满足,又体现出了生命中不可抗拒的青春活力。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画家的性格,刘自鸣本身是一个思想单纯的、喜欢安静的人。也许是因为自幼双耳失聪的原因刘自鸣养成了静僻的性格,使她经常深入地观察物体。只有心静了,画面中表现的也就静了。60年代,此时的刘自鸣沉浸在亲情和静逸的生活中,这一时期的作品也体现出一种和谐状态下表现出的自然形体和人生情怀,不仅朴素自然清新,而且使主观情感与客观静物处于高度的和谐之中。
  四、刘自鸣油画艺术的后期风格特点,这一时期油画艺术风格稚拙率真,无论是静物还是风景、人物,在画面中力求简洁概括,而又表现出十足的神韵,体现出一种大气磅礴而又生动的童趣之秒。画面中用笔简练,体现出率真的性情。十年文革,刘自鸣的母亲遭到迫害,刘自鸣和丈夫也被批判下乡劳动,十年的浩劫,直到1975年秋天,刘自鸣才重新拾起笔来。然而在经历这些磨难之后,刘自鸣在艺术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七十年代末期刘自鸣的艺术风格骤变,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可以用“稚拙率真”来形容和概括。这一种风格越来越纯粹,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
  在绘画艺术中,刘自鸣注重艺术上的创作全面发展,既注重绘画语言及优秀文化精华的吸取,也注重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性及现实意义。从不跟随所治效应、市场效应,而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风格,不断的前进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自鸣.刘自鸣画集[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0
  [2]姚中华.小小的黑屋——刘自鸣和她的艺术[J].美术,1985
其他文献
【摘要】:奥迪隆·雷东,是法国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的代表画家,雷东的绘画生涯可分为三部分:成型初期、黑色时期、彩色时期。近年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雷东的早期黑色时期作品更具有意义,但是我认为雷东的后期作品也不失为另一种神秘和梦幻的想象。雷东和莫奈、高更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不过雷东并不与印象派为伍。相对于印象派的绘画意境,雷东喜欢更深精神层次的探索。本文将针对雷东的后期即彩色时期,通过几幅重要
期刊
【摘要】:光和颜色之间精妙变化,印象派一直致力于探究这些变化,利用光线微妙的变化所显示对象的物像,印象派对比早期传统的古典绘画,光的应用更加准确。印象派画家致力于写生现场短暂的自然,印象派绘画的光色的控制深刻影响未来几代人的艺术。印象派画家喜欢绘画形式是写生,不再爱的宗教和历史神话,印象派画家把更多的狂热关注在如何充分的表现阳光下快速变化的颜色。主观感受的颜色来描述客观事物。  【关键词】:印象派
期刊
【摘要】:现实主义开始于19世纪。它是一种美术思想潮流,也是一种社会的思想潮流。现实主义画派和浪漫主义画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画派,前者着眼于现实生活,对现实社会,生活都有一个很真实的反映。现实主义绘画19至20世纪在欧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传入到我们中国的时候是20世纪初期左右。当时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需求,因此现实主义成为了我国绘画的主流画派,对中国油画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现实主义;
期刊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同元素、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渗透是很多艺术家所采取的一种常见的方式。比如古旧和新潮、严肃和荒诞、传统和现代、甚至我们大部分人在用的东西方的碰撞。  这些二元性甚至多元的因素,从他们被引入到创作中的时候就注定了她的两种命运,要么是火花,要么是生硬僵死。  而当代中国,好像很多的艺术家都在试着进行这样的创作手法。有人把卡通形象与政治题材相关联,有人把记忆主题疯狂的符号化,有人画大彩头
期刊
【摘要】:J. M. 库切的寓言体小说《等待野蛮人》是奠定其写作思想基础的一部重要著作。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可作为一个崭新的论证手段来解析老行政长官的遗忘、信念及救赎行为的形成原因,进而探究作者以老行政长官为代言人,对帝国主义进行变相的强烈讽刺和其渴望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的宏大愿望。  【关键词】:《等待野蛮人》;弗洛伊德;梦;反殖民思想  J. M. 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是一本寓言体小说
期刊
【摘要】:新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类型化,重视抽象形式因素,提倡素描,把一种纯造型的理性观念发挥到极致,这些在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浪漫主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并非总是客观的反映自然,而是常从主观的意识出发来感悟世界,通过强烈的内在情感,结合想象和渲染的色彩,来抒发一种追求理想和表现精神世界的愿望;这些特征无论是在德国的浪漫主义或法国的浪漫主义大师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作
期刊
【摘要】:在一次研究毕业生答辩时,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浅析中国汉代写意雕塑的艺术风格”。这题目从文字层面上没有什么逻辑问题。但细想题目中的写意雕塑几字引起我注意并深思,写意雕塑这词说正确与否,开始我的思考和疑问。  【关键词】:写意雕塑;绘画;民族性;精神性  作为从事雕塑专业的我,从美院雕塑系毕业到承接大小雕塑工程和雕塑创作美展,并还获全国美展金奖。长期思考写意雕塑这提法正确与否?其实关于写意
期刊
【摘要】: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那追求简洁与真挚的艺术理念和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影响着后世无数的艺术家。本文通过对亨利·马蒂斯代表作的分析来感受其具有独特的绘画技巧、独树一帜的画风。  【关键词】:野兽派;原始格调;装饰性;娱乐性;构图  亨利·马蒂斯是一位具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大师,他的宗旨是将色彩尽可能的服务于表现。即使后来野兽派其他成员相继放弃,但只有马蒂斯毅然坚持着野兽派画风。在
期刊
【摘要】:好的音乐作品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的心灵,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欢快、活泼的乐曲会表现出兴奋与高兴,而低沉、悲哀的乐曲也会出现情绪低落。这说明音乐不但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花鸟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在这次创作中通过隐喻的手法,借用花来表现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状态,同时桌面上的花表达对已经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用构成的形式把画面分成几个不同大小的块面,以更好的突出画面的层次感与节奏感。通过工笔画《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创作,从而表达我对自然之美的抒情达意。  【关键词】:隐喻;构成;虚实;节奏  一、创作构思  (一)主题选择  人们有感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