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育人律动致远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工作室是专业化的学习共同体,是整合与优化教师资源,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团队。南通市“育动体育”工作室于2016年2月成立,现有成员33人,其中市、区级优秀教师及名师培养对象10人,师徒结对、抱团发展。作为领衔人,笔者在实践中思考,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目标定位显格局
  1.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专业素养、发展效度等是评价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工作室成立以来,每位进入工作室的教师均制订3年发展规划并逐年量化。根据职称晋升要求、优秀教师评选条件及名师培养对象遴选办法,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进行2次校级以上课堂教学展示,发表市级以上论文2篇,阅读专业或教育类书籍2本以上,人人都需参与市级以上规划课题研究等,以量的递增促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力争将专业发展变成自我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学生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学生发展,“让运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本工作室的目标定位之一。工作室要求成员以身为范,上好每一节课,带好2个以上社团,每年要主导设计2次全体学生参与的运动会、体育节或嘉年华活动。鼓励成員所在学校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并共享推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发展
  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让运动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工作室的目标愿景。工作室为成员所在学校献计献策,努力打造一校一品,力争3~5年内让体育成为各学校特色品牌之一,这种特色可以是课程、社团、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作业、家校联动的体育节或嘉年华等。体育人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更有“为”。
  二、师培创新增辐射
  “育动体育”工作室以下3个方面的“育师”机制卓有成效。
  1.课堂诊断促能力
  课堂教学水平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真尺度。“育动体育”工作室以“课堂诊断”的形式引领体育教师自觉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课堂诊断”即以具体课例为样本进行教学预设与生成,进而反复开展“多次备课”与现场教学研讨,直至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典型课例。对个人而言,为执教同轨班级的运动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形式与方法素材;对团队而言,积累了许多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优秀样本,形成了具有“育动体育”工作室主张(在运动情境中学习运动技能;在有价值、有难度的任务驱动中,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在运动交往与合作中促进养成、形成品质、提升能力)的教学案例。“课堂诊断”不仅是“七嘴八舌”的研讨交流,还有成篇成章的反思总结,团队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就是在这样的锤炼中不断得到提升。
  2.阅读分享现内涵
  工作室每年在1月和6月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每学期初精选书目,布置读书任务,沙龙的主题也在期初公布。工作室近年来给团队成员精选了《运动改造大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情境学习》《给学生无限可能》《教学机智》等书籍。在一学期内,团队成员可以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根据主题自主阅读。读书沙龙的主题有“如何寻找、创设运动情境”“《运动改造大脑》的启示”“有效度的合作学习”等。分享形式也从一开始的提前安排4~6个人分享变化为沙龙中随机抽取对象分享,从一开始的拿着稿子分享逐步转变为脱稿分享。团队提倡成员进行素读、精读、研读,不要求每位教师读书的量,但要求每本书都要认真读。专业理论类书籍要潜心读,教学实践类书籍要耐心读,教育启示类书籍要静心读。几年的阅读分享从肯定到质疑,从反思到追问,沙龙形式的不断调整,分享对象的不断变换,逐渐让书走上了办公桌,走上了床头柜,走进了心里。
  除了阅读分享,工作室还有一项分享是培训分享。但凡有教师出国考察、参加国培或省、市专项培训的,团队都会在培训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安排教师进行培训成果分享,让先进的理念、前沿的资讯、创新的方法在团队内共享。
  3.课题研究修内功
  “育动体育”团队近年来申报了省、市级课题7项。其中有围绕教学主张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育动课堂’模式构建及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探索“育动课堂”范式及教学方法、手段、评价策略,论证团队的教学主张,形成团队的教学特色;也有围绕学校体育活动的“家校共育下‘主角体育’活动形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开发设计“家校共育”下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优化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形成系统的项目化操作手册,助推区域体育特色,强化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积极干预和正面影响,形成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新时代学校德育新模式。团队内形成若干个课题研究小组,也吸引了大量的团队外成员参与其中。工作室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修正、论证、指导;团队成员分工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细化子课题内容,做好具体研究工作的部署;布置阅读相关书籍,做好过程性实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每次课题研讨活动尽可能地安排在休息时间,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在多次的研讨中,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得到提升,也感受到成功的幸福与快乐。
  三、实践反思释主张
  教学主张是团队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团队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研究的主体。“育动体育”工作室的研究方向走过了从最开始的“3T教学”到“情动体育”再到现在的“育动课堂”。“3T教学”即“思考think ”“操练train”“检验test”教学模式,注重体育学习的导向与分析、体验与学练、评价与发展。“情动体育”侧重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强调思维参与、情感体验,通过学练锤炼意志,培养品质。“育动课堂”则突出:1.在真情境中学习真技能(在运动情境中学习运动技能,凸显运动技能学习价值);2.在真问题中进行真思考(在有价值、有难度的任务驱动中,打开学生思维空间);3.在真合作中提升真能力(在运动交往与合作中促进养成、形成品质、提升能力)。工作室教学主张的课堂呈现应该是好玩儿的课(用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好难的课(有难度的目标要求和任务驱动)、好有用的课(懂得运动知识,学会运动方法)、学得会带得走的课(区别对待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延续运动兴趣)。   四、特色活动显成效
  活动开展是工作室进行教学研究、实现交流共建及提升专业素养的主要抓手。活动项目的设置要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宣传推广而定。“育动体育”工作室按照惯例在每年初制订出全年活动方案,在年初会议上讨论部署。主要涉及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对外交流、送教下乡、项目研发、公益行等方面,每项活动都安排具体的人员进行方案制订、过程落实、总结报道。“育动体育”工作室的活动开展凸显3个功能:即“墙内开花墙内香”——成员所在学校成果共享式齐头并进,“墙内开花墙外香”——工作室联盟跨区域研讨交流同研共进,“好团队公益活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波助澜。
  1.推进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点面发展
  根据团队目标定位要求,团队致力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体育工程,并在成员所在学校推广,相关资源形成共享,尝试改变学校体育活动固有的格局,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运动环境与氛围,形成区域体育活动特色。
  亲子晨练工程。每天7:00~7:50,敞开校门,打开器械室,家长利用上班前的时间陪伴学生进入校园进行晨练活动,体育教师轮流对晨练活动进行指导。2年来,在活动开放时间每天都有200人左右参与其中,工作室也编印了《七点故事》一书,让亲子晨练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7点俱乐部”工程。“7点俱乐部”是学生自主招募成立的组织,自由、开放的形式吸引了近百名学生。每天7点,学生佩戴“7点俱乐部”徽章进入校园,由体育教师带领进行体育活动,一天的学习生活从运动开始。
  “学校体育吉尼斯”工程。学校设立不同项目、不同类别的“学校体育吉尼斯”纪录,学生可自由申报进行挑战。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创设项目,经体育组审核确认后,供全校学生挑战。
  亲子嘉年华工程。将传统体育项目、趣味项目、拓展活动等进行改造,由个人比拼转向团队竞技,面向全体学生,让家长参与其中,促使全员形成长时间训练习惯,每年2次,打造家校共建的体育盛宴。
  工作室的特色体育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肯定支持,特色体育活动的区域开展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促成了许多家庭的运动习惯,也让运动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话题之一,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每一个体育人都希望看到的。
  2.借力工作室联盟活动同研共进
  近年来,“育动体育”工作室与南通市杨浩、潘雪峰等6个名师工作室建立了联盟组织,研讨教学主张,分享教学成果,合作研发项目。领衔人所在学校也挂牌了杨浩、潘雪峰名师工作室基地学校,积极承担了相关活动与研究任务。南通市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与盐城俞向阳、昆山周燕、泰州郭建明、南京倪晨瑾名师工作室定期開展一年一次的跨区域联合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联盟活动机制,为团队成员搭建了更高的平台,提供了更广的空间,营造了共研共进的成长氛围。除了借力成长,工作室也兼顾了普惠引领,先后在新疆、安徽、陕西等地进行了送教下乡普惠教研活动,共享了“育动课堂”教学案例、体育课外作业、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等项目。
  3.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担当责任
  工作室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专业学识,作为教育人的团队,不仅需要在教育领域钻研、辐射、引领,也需要为社会担当一份责任。“育动体育”工作室每学期都会安排一次公益活动,走进幼儿园帮助教师上好体育课,协助幼儿园,办好亲子运动会;走进社区,帮助社区做好国民体质检测,为居民提供运动健身指导;走进广场,教居民跳健身操和广场舞;走进亲子晨练,教给家长和学生运动技能和方法。公益活动为工作室的职业和专业增添了荣光,在公益活动中,成员获得肯定和赞誉,享受那种满足,激励我们前行。
  五、结语
  “育动体育”工作室的实践,走出了工作室着眼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和团队、团队和学校、学校和社会抱团发展的新历程,启发着成员思考团队和个人的区别,在于有一群人,可以做更多的事,走更远的路,途中有伙伴不再孤单。作为体育教师的工作室,我们可以用立“体”的视角,为立“体”发声,肩负责任与担当,对专业心存敬畏,律动致远,让儿童健康成长,也要让自己人生幸福。有一种格局是放眼一生,有一种快乐是超脱自我,有一种坚守叫不忘初心!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2019年8月,笔者在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执教了三门球行进间单手肩上射门组合技术与体能一课。经过几次磨课,笔者发现球门对教学影响很大,突出表现为:标准的球门大而重,不利于搬运与移动;如果球门数量少,则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球门摆得多,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球门的用途较为单一,学生学练运用时间较短,器材又相对浪费。面对以上问题,笔者开始发起愁来,不断修改教学设计,思考改进措施。笔者借助操
一、竞赛项目设计  为突出“海洋文化”主题,体现“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宗旨,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将海洋渔民出海捕捞、海涂劳作的生产与生活技能,设置于“全员运动会”中。  二、项目设置与比赛方法  项目1:“巧渡海峡”。  参赛对象:一至二年级学生。  比赛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2个小组进行迎面接力比赛。脚踏2块木板(可用平整的器材代替),手握1块木板,通过巧妙地
2019年12月27日,为深入贯彻“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广普及校园冰雪运动,加强校园冰雪师资队伍建设,引领学生参与冰雪活动,培养学生冰雪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冰雪运动技能水平,储备冰雪人力资源和冰雪消费基础人群,“筑梦冰雪·相约冬奥”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暨冰雪嘉年华,在长春市净月潭“净月雪世界”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运动员代表,长春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留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丰富校园冰雪文化,激发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2019年11月14日,“校园全员冬奥会”在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组织委员会新闻宣传部文化教育处副处长孙斌、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陆建伟等嘉宾到场观摩指导,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的一至九年级全体学生共2700余人参与其
一、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体育活动区域  功能性体育活动区域是指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养育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特定能力发展而设置的园区(包括场地及器材)。这个区域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由于大多数幼儿园的室内场地有限,因此,构建功能性户外体育区域显得更为迫切和实际。  2020年第4期笔者对构建户外功能性体育活动场地的意义及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功能性器材区域和案例进行了介绍,本期重点介绍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新生开学第一节体育课也是小升初后上的第一节体育课,标志着初中体育教育的起点。体育教师要抓住开学第一节理论教育课的契机,充分运用“首因效应”,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创新理论课教学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价值、魅力,以及体育课的课堂规则和安全事项等,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初中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一、交流互动察学情  立足学情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和依据,新生入学
编者按:自2007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组织管理、内容与形式、保障机制等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在不断积累经验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如何保持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生命力,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发展机制,成为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更需要校长的重视、支持和参与。本期本刊将与您一起
静静地读完《善用“体态语”,无声胜有声》案例,心生敬意。作者在因病不能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时,没有休假、没有放弃课堂教学,而是精心设计、充分备课,课前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上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提示,教学效果明显。对教师而言是教学技术层面的“此处无声胜有声”,对学生则是内化情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文中从技术层面对教学的设计、过程及思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剖析,使读者能详尽了解课堂教学中运用的
一、案例背景  武术教材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甚至从没有上过武术课。究其原因,一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二是学生觉得武术动作单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没有球类比赛和做游戏有意思。因此,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选取了对练拳作为主教材,以各大门派切磋武学
编者按:当前各地建立了各级各类的体育名师工作室,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能力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具备良好师德素养、过硬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教师,为地方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本刊本期针对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培养抓手(途径)、实施策略等内容向全国进行征稿,江